日本在唐朝是具体向中国学习了什么?

请问了解历史的筒子们,唐朝时日本向中国派遣留学生还有鉴真东渡日本都具体向日本传播了什么先进文化和技术?谢谢

补充回答:日本虽然诸多方面学习了中国唐朝,但是是以唐朝作为雏形。而并非完全照搬中国的。日本例如什么没学?科举制制度没学、重文轻武思想没学、太监制度没学、文字狱没学、大一统思想没有完全灌输,这些思想恰巧是决定日本未来走向更繁荣的原因之一。所以日本严格意义上说是一个封建联邦。同时有两个元首。一个幕府,一个是朝廷。
日本没有学这些思想所以决定他能繁荣,在明治维新能走向成功。并且顺利步入近代化。中国为何近代的革命如此艰苦?因为就在于大一统皇权专制下,要想冲击这样的制度是相当困难的。而且中国人的思想长期处于愚昧和封闭。这种现象尽管到了如今信息和科技都较为发达的时候也还是依然存在。那么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我所说日本没有学习中国的几大方面的原因。而恰巧这些却影响了中国
科举制度,表面上看上去,它给予了穷人登堂入室考取功名跨入更高一阶级的机会,但这样的制度在人的实际能力中是相当难考上的(考上的基本不是人)。这样的原理如同孙子兵法的阴招“我不把路封死,但我给你一条崎岖的不是人走的路给你走。”而且更大程度上来说是压制了人才的发展。看起来服务封建专制的官僚体系,实际上确实在制造麻烦。但话又说回来,比起当时日本世袭贵族的严密等级制度来说。也是有它的优点,但长远来看。这无形中是把严密的封建等级打破了(但实际又没打破,属于一种畸形)。而且科举制度更多是一种趋向理论化而非实践融合理论的全过程。因此日本没学就在于他们看清了这个中国人也看不清的细节。当初日本实行了一段科举制度后便决定放弃该制度。
重文轻武始于宋朝,重文轻武这个思想我们在历史教科书中看起来是为了防止武人拳兵制造割据,破坏统一。但更深层的危害是某种程度上扼杀了中国汉民族的尚武精神,严格来说汉民族自古就有尚武的传统。当然这种尚武传统只到唐朝。宋朝开始就以文官带兵。当然也没有绝对否定文官的积极作用。但很大程度上已经削弱民族的斗志。相反,同一时期日本的镰仓幕府建立了中国人一直最为之敏感的“武士道”。武士道的渊源其实是来自中国,更准确的分析是来自唐朝。日本在镰仓建立武士政权之后,在中国南宋被元朝所灭之后,元朝忽必烈举兵入侵日本,日本便以武士成功抵挡元朝入侵,当然也不乏有台风的帮助击退元军。但日本之后更加器重武士的精神和实际带来的作用。但日本实行了武士道之后也并非想象那样美好,这个武士道的文化也造成日本后来戦国时代的群雄割据。重文轻武思想在日本没有得到广泛扩散,但日本民族也并非完全弃文而不管,而且日本民族本身人口就少,所以迫使日本人要修炼“文武兼修”。其实重文轻武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也是与科举制度形成互补的。也就是我所说服务于封建官僚体系。
太监制度,这个短说,太监制度的形成也有其无奈之举,毕竟是大一统皇权下,太监必须要服务于皇权的威压。日本人在这方面没有实行太监制度,也是他们分析到了这种制度内在所扭曲人性的地方。让人不敢相信的是,在封建制度下的人却能在人性的角度思考该制度确实让人深思。但日本的幕府有所谓“大奥”的机构,全部由日本武家女子来掌管。太监制度的形成有其必然性。但无形中也给中国在近代社会中造成巨大的影响,只是人们没察觉到而已。就如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到戊戌变法的失败,李莲英的潜在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因为他是太监!!
文字狱,这个主要在清朝最出名“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但是类似的现象也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秦有焚书坑儒。在离我们近的就是“文化大革命”。这就是文字狱对中国的摧残。在这里我统称文字狱。日本,恰巧没有。而且日本真的做到百家争鸣的。当然日本也并非没有对文人的迫害。日本也有,这里我不一一细说,关于事列可以去查明治维新是的人,但毕竟是少数和个别,而不是像中国那样形成全国的一种巨大的暴风聚雨。所有的文人都被迫害,既然重文轻武了,却又不尊重文人的价值。这就是矛盾的畸形。
关于大一统自己去理解不多说了,这个有弊有利,而且牵扯的范围很广很敏感。但一定要用清明的双眼去看清楚。并且用智慧去分析,有的东西看起来是好的,但实际确实假象。这个只能自己去想了。
这就是我说补充关于日本学习中国以及双方比较之后形成的异同。仅供参考,可以批驳。不足之处请见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2-16
自秦汉以来,种稻、植桑、养蚕、纺织、冶炼等生产技术相继从中国传到日本,汉字、儒学、佛教、典章和艺术也为日本所吸纳与借鉴。日本人先后十多次派出遣唐使,阿贝宗玛吕便是其中杰出的一位。他在中国生活了几十年,并担任唐朝的重要官吏,与王维、李白等著名诗人结为好友。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五次渡海失败,以致眼睛失明,仍矢志不渝,他第六次东渡成功时,已经是66岁高龄。鉴真和尚把他认为能济世度人的佛法传到日本,实现了多年的夙愿。前后花了12年,他为发展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2
在文化的本源上,日本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是相近的或相通的。公元754年,鉴真东渡对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影响重大而深远,日本人民称鉴真为“日本文化的恩人”;日本在汉字传来前没有自己的固有文字等等,说明了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渊源。 鉴真六次东渡航海的艰苦历程,使后人了解了唐朝时中国、日本的造船术和航海术。

公元894年,日本派出第十一次遣唐使,即停止了遣唐使的派遣。从前期第一次遣唐使的派出至后期第十一次遣唐使的停止,中间经历近二百六十余年,在唐日两国之间进行外交、文化和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的遣唐使,终于结束了。

唐朝时,日本正处于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和巩固的阶段,对唐朝的这个封建社会的盛世极为推崇。因此,它向唐朝派遣的使者、留学生和学问僧达13次之多,其他官员和留学生来唐最多一次达五六百人,他们学习中国的生产技术、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制度、文学艺术、建筑技巧和生活习俗等。

由于中日之间的交往密切,所以日本在许多方面都受中国影响很大,表现在:第一,政治经济制度方面,日本进行的"大化改新"就仿照唐制度,改革了行政制度,实行班田收授法(同于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其次,在城市建筑方面,我们学过唐都长安有朱雀大街,东市西市这一些建筑在日本京都中也同样有。(甚至连市区还命名为长安和洛阳)第三是文字方面,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书面表达的工具,后来,日本参照汉字草书和楷书的偏旁,创制了日本文字,第四,日本的饮食、服装和同常的生活也受唐朝的影响很大。由于我国当时的文化先进,成功得进行了对日本的文化侵略。

(大致就是这样的,如有不解再继续追问吧~!)

参考资料:可以不~?话说你们现在在学这段历史呃~好像不太难,书上有的说。。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