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大运河至今有多少年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6-03
公元前486年始凿,隋炀帝开始修造。到了元朝,进行了修正,取消了向西的一段,形成现在的京杭大运河的雏形。
北京到通州区称通惠河,长82公里;通州区到天津称北运河,长186公里。
北京市通州区位于京杭大运河北端,历史上为交通要冲和漕运仓储重地,被视为“水陆之要会,畿辅之襟喉”,堪称“京师屏障”,素有“一京、二卫、三通州”之美誉。
“通州”之名取自“漕运通济”之意
清代《光绪通州志》记载:相传远在颛顼、帝喾时代,这里属畿内地;尧、舜、夏、商、周时期分别为冀州、幽州、燕所辖;秦朝隶属渔阳郡,到了西汉正式设县建治,始称路县,东汉改路县为潞县。金天会三年(公元1125年),废燕山府改置燕京路析津府。金海陵王完颜亮即位后,于天德三年(1151年)四月颁布诏书决定自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子)迁都燕京,随后在辽南京城(今北京)的基础上兴建中都城。为保证中都粮食等物资的供给,金海陵王还下旨开辟漕运,即利用金沟河引永定河水,开凿东至今天通州一带的运粮河。遂在潞县设刺史州,因是运粮河北端的终点,故取“漕运通畅周济”之意称“通州”,意为漕运为金都粮道,千万不能堵塞。800年来,通州地区一直是漕运及仓储重地。
忽必烈定都北京后,元大都成为全国政治与文化中心,城市规模和人口不断增加,为保证大都的粮食供给,仍靠漕运将江南粮赋运入京师。但粮食从北运河运至通州后,还得再通过陆路运至京师,非常不便,所以忽必烈令郭守敬主持修建漕运河道。自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开工,历时一年多完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