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艺术性时装设计的能力与意识

如题所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服饰审美水平不断提高,服装设计作为一门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如何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服装设计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已成为服装设计专业教学重要研究课题。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服装设计,首先要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不美。不能认识美,就不能创造美。教学中,我从"艺术"、"美"、"审美"三个不同的概念入手,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服装设计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包括视觉艺术、造型艺术等,在体现其设计意图的同时,应追求绘画中的艺术效果,形成服装设计中所特有的艺术倾向和艺术内涵。服装画中点、线、面、体的视觉语言蕴藏于生活环境,时而悠扬婉转,时而流畅自如,处处充满着节奏感。服装中色彩的组合有着较高的艺术性,色彩的冷暖、动静、轻重、进退都是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表情作用。它充分发挥色彩的功能,丰富艺术表现,构成艺术美的服装色彩效应。 植物的丰富、动物的壮健、风景的琦丽、太阳的光芒、云霞的变幻、海水的汹涌、星辰的闪……都具有美的本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对事物要多观察、多记录,深人大自然中写生,搜集素材。我组织学生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进行采风速写,了解民族服饰的描绘、缝制、印染等一切过程,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 我非常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美的作品、美的事物、美的景色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课堂上,我常利用录像给学生进行作品欣赏,多次组织学生外出参观美术绘画展览,从一张张绘画作品中感受到美在其中的价值。参观时,我认真讲解,给学生进行画面分析,加深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更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我精心策划、组织了一系列有趣的班级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形象设计、化妆晚会、服装包裹艺术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美的领域中创造美。 二、训练学生的绘画表现技能 一幅完美的服装设计效果图,应具备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有最佳的设想构思,二是有扎实的绘画表现技能。要表达服装的设计,仅靠思维或者语盲,没有具体的视觉形象是不可能的。教学中,我教学生养成边思考动笔记录的习惯,使得头脑中的每一个创作形象都能转为平面的视觉形象。 一件物体的出现,包涵着面与体的关系。在基本绘画训练时,我严格要求学生面对任何物,都要善于发现,正确理解。理解了物体,才能如实地表现物体的透视、比例、结构等。服装与人体有着密切的关系,理解人体比例结构是服装设计必不可少的重要课题。因此,提高绘画技能可分为三个阶段:①临摹。包括人体临摹,服装画临摹,可以在抓结构与比例的绘画中打好基础。②借鉴。就是根据所掌握的方法借助于他人的理念,进行自己的构想和创造,在这一阶段中要善于求变、求新、求美。③创造。就是在自己原已掌握的基础上,力求改变自己和超越他人,追求变化、新奇和美感,不仅要在服装与人体动态上寻求改变,而且还要在画面构图、表现形式和语言上有所突破。三、反复强化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教学为社会服务,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我多次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深入了解服装的设计倾向,带领学生下厂参观实习,积极为厂家设计服装图案,有30多个图案被厂家录用,受到厂家的一致好评。学生也得到了锻炼,增强了学习的信心,激活了创造欲望,在设计方面胆子更,更有创意。另外,课堂上的每一份作业,我都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服装的款式设计、人体动态、人物的五官面部表情、色彩搭配、画面的表现都必须达到完美的效果。 泗洪县新星中等专业学校 陆红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