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的侏罗纪层序界面识别

如题所述

(1)J2t-SB9的识别

层序界面J2t-SB9为西山窑组(J2x)与头屯河组(J2t)的分界,相当于地震分层的反射波组

。该界面在地震剖面上为一连续性较好的中—强振幅反射。在该界面上可见到地层上超、下超及削截现象(图3-16)。

图3-16 层序界面J2t-SB9的地震反射特征

在钻井资料中,J2t-SB9层序底界面为西山窑组与头屯河组的分界,其下为以灰色为主的地层,其上地层以杂色为主。此界面特征主要表现为岩性、颜色突变;界面上下测井曲线发生突变或转变。

在露头剖面上,J2t-SB9发育在西山窑组(J2x)顶部,完全吻合于头屯河组(J2t)/西山窑组(J2x)间的区域性构造不整合面,但由于区域构造运动的差异性,使得不同地区形成的不整合面上下的地层样式有所区别,沉积作用也具有明显的不同。在沙湾县玛纳斯河红沟剖面,J2t-SB9界面以下为西山窑组顶部泛滥平原的灰色、灰白色、黄绿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少量深灰色页岩及炭质泥岩,局部见有少量的薄煤线,夹有厚层状的含砾粗砂岩,后者发育大型板斜层理。界面以上为辫状河流相的灰白色、厚层状含砾粗砂岩,块状层理,厚度5~6m,底部发育大量的粗砾岩,成分复杂,铁质和硅质胶结,最大砾石2~5cm,甚至更大。更为显著的是其中夹有数层中薄层状的紫红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该套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粗砂岩之上为另一巨厚层的粗粒含砾砂岩,厚度15~20m,下部为1~2m的粗砾岩,呈透镜体状,成分复杂,块状或平行层理,其中夹杂有大量紫色或杂色泥岩的不规则状砾石。砾岩层由下到上依次发育大型槽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和板斜层理,顶部为厚层紫色或砖红色及杂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

层序界面J2t-SB10为头屯河组(J2t)的内部界面,从EW8区域性地震剖面,中2与4区块的东西向二维、三维地震剖面上看,存在一条连续的强反射同相轴。该轴符合以下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中的几条或全部:①地震剖面上连续且强反射的同相轴;被地震合成记录标定在测井曲线的转折处或突变处,所对应的录井岩性柱子上的沉积环境转变处,或沉积样式由进积或加积向退积或加积的转换处。②地震剖面上连续且强反射的同相轴,该轴所代表的界面具有上超下削反射终止类型的特征。③测井曲线的转折处或突变处。④录井岩性柱子上的沉积环境的转变处,或沉积样式由进积或加积向退积或加积的转换处。⑤与地层的角度不整合或假整合相重合。⑥三角洲砾岩或滨岩砂坝的底界。

(2)J3q-SB11与J3k-SB12界面识别

在准噶尔盆地,由于燕山运动第二幕的影响,地层受到了较强烈的剥蚀,现今的晚侏罗世层序仅在乌伦古坳陷的东北部、阜东斜坡—五彩湾地区及准东地区的地震剖面上见有零星分布。界面J3q-SB11为头屯河组与齐古组的分界,在地震剖面上该界面一般与J2t-SB9、J2t-SB10重合,仅在局部地区表现为一中—强振幅、中等连续的反射波组。

在钻井剖面中J3q-SB11之下为杂色地层,其上为以红色为主的地层。在阜东斜坡区的对比剖面上可以见到,J3q-SB11界面之上为砾岩、中细砂岩,界面之下为泥岩、粉砂质泥岩;在J3q-SB11界面处,自然伽马曲线出现一高值尖峰,电阻率曲线出现一低值尖峰。

在露头资料中层序界面J3k-SB12位于头屯河组(J2t)的顶部沼泽相、浅湖相及其暴露相的风化壳、根土岩、钙结壳等沉积之上。在沙湾县玛纳斯河红沟剖面,界面以下为暴露相的组合;界面以上为巨厚层的含砾粗砂岩,厚度20~25m,底部为1m左右厚的巨粗砾岩,呈大型透镜体状。它们的上部为湖泛平原相的紫红色、紫色和杂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砂岩。SQ12层序基本上对应于喀拉扎组(J3k),层序的底部和下部为灰紫色砾岩,成分十分复杂,各种岩石的成分都可见,砾石大小差异极大,大者几十厘米,小者1~2cm,砂泥质胶结,疏松易碎,形成缓坡地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