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不同的年龄都有特定的称谓,0岁--10岁孩子在古代怎么称呼?

如题所述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垂髫(tiao2):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
下垂的短发)。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
8、9岁至13、4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
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
角”)。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标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壮年时期——春秋鼎盛;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6

赤子:初生的婴儿。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襁褓:不满周岁。

初度:周岁。孩提:两至三岁。

垂髫(tiao2):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髫年:女孩7岁。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龆龀:(音tiáo chèn)原意指儿童换齿之时,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欢儿戏》中写道:"龆齓七八岁,绮纨三四儿。"

黄口:十岁以下。外傅,幼学:十岁。生小,总角:幼年泛称。

扩展资料:

其他年龄称谓

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束发: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两个 总角解散,扎成一束髻);古代男孩十五岁时束发为髻,束发一般15岁,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

及笄:女子十五岁。(女子拾伍岁行笄礼,表示已经成年,可以结婚了。女子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此称女子15岁为‘及笄’,也称“既笄”)

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知命: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花甲、耳顺:六十岁。古稀:七十岁。中寿:八十岁。耄耋(mào dié):八九十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9-26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

志学:十五岁。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

弱冠: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耄耋:八十、九十岁。
第3个回答  2019-09-26
统称童子,听过一句古文没“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里面的冠者就统称成年人,童子就统称0~10岁的孩子。
第4个回答  2019-12-11
0----10岁的孩子在古代叫黄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