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资料

如题所述

一、《草原》 

1、内容中心:

本课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文章选自《内蒙风光》。  

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2、注意读音:

蒙(měng)古包   好(hào)客  同行(xíng)  似(sì)乎 

3.  重点句子:

羊群一会上了小丘,一会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文库 这个比喻句把草原比为绿毯,把羊群比成大花,让读者感受到草原的美丽风光。  

二、《丝绸之路》 

1、内容中心: 

课文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2、重点词语理解:

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浩浩荡荡:水势盛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五彩缤纷:颜色繁多,非常好看。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  

三、《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1、内容中心:

文章记叙了西部建设者修建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的经过。 赞扬了建设者的西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和吃苦奉献的精神。  

2、理解词语:

银装素裹:从上到下没有一点彩色,非常素洁。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不翼而飞:形容东西突然丢失。

四、《古诗词三首》

1、内容中心:

《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在内容上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都是写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2、诗句赏析:

诗的第一句话写原野,第二句写笛声,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上给人感受,诗的三四句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塑造了一个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牧童形象,表达了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五、《童年的发现》 

1、内容简介:

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

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2、重点句:

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这句话显示了我这个发现的不同凡响和自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