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栏山不是粮食酒,那么牛栏山到底是用什么制作的?

如题所述

在连绵起伏的燕山脚下朝白河畔有一座远近文明的古镇牛栏山。传说牛栏山上有一金牛洞,洞旁有一泉水,其水质甘甜,百姓用于造酒醇香意长。追溯牛栏山酒文化的源头,还有很多美丽的故事。而有史料记载的当是三百多年前明末清初的老烧锅。据民国县志上记载:“当时造酒工作是工者约百余人,受雇于治内十一家烧锅,所酿之酒甘洌异常,为北平特产。销售邻县或本县,颇侩炙人口,而尤以牛栏山之酒为最著,由此可想见当时牛栏山古镇上酿酒、售酒的热闹场面。数年来,民间关于牛栏山酒的民谣也广为流传。如:“喝酒要喝牛栏山,舒筋活血一百年。牛栏山二锅头,好喝不上头。”这些无疑都是对三百年来长盛不衰的牛栏山酒形象的褒扬,更是对生产这一芬芳美酒者的最好礼赞。

随着民间的日益富庶与贸易日繁,牛栏山的酿酒业也从无到有,由小到大逐渐昌盛起来,1851年至1861年,清代咸丰年间,牛栏山镇建有公利烧锅、宝生泉烧锅、福顺城烧锅、洪义烧锅,至今已有150年酿酒历史。1861年至1912年,清代光绪、宣统年间,牛栏山镇有公利宝生泉、福顺城烧锅11家,1912年至1942年,牛栏山有酿酒作坊十家,即有:复顺城、洪义、宝生泉等烧锅。长期以来,酒家争先恐后选择有利之地,汲用牛栏山金牛洞的泉水酿酒。所酿之酒,酒质上乘,除供给京师外,还销往华北、内蒙古和东南亚一带。

由此可见,牛栏山二锅头不仅历史久远,而且不同凡响。北京人最爱喝二锅头,二锅头也确实好喝。那么,从何时开始酿造二锅头?以及何为二锅头?从历史查证可知:白酒因其生产工艺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并且受其地区习惯的影响,不同地区的人们,对酒的特点也各有喜好。北方人多喜香气纯正、味厚、余味绵长、有后劲的白酒。北京类型的白酒多属于清香型白酒,而倍受消费者欢迎的大众名酒,则当首属二锅头了。二锅头盛行于清朝中期,当时京城的烧酒业已很发达,并自然形成了酒坊竞争商市的局面。

当时的京城人,称作酒的作坊为“烧锅”,各烧锅为了用好酒争得信誉,都悉心在酒的生产质量上下功夫,而能明显提高酒的质量的,当属在蒸馏工艺流程上的改进。清朝时,蒸酒使用天锅,天锅是由甑锅和釜锅两部分组成,在甑锅内撒放发酵好的酒醅,然后在釜锅内注入凉水,甑锅中的酒醅被加热后,变成酒气,遇釜底凉水而凝聚成酒,用管引出,釜锅内的凉水温度升高了,就再换一锅凉水,以降低温度,继续使酒气冷凝成酒。而每锅次凉水所冷凝出的酒,从香气、口味上都有明显区别,用第二锅次凉水冷凝出的酒,是各锅次中质量最好的酒,杂味小,口味醇,因而商家纷纷特意单独引接出来进行售卖,并冠以“二锅头”,名称也就因此而广为流传,一直沿用至今。

解放以后,各酒厂的酿酒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然而酿造二锅头的工艺却大致相同,用现在的方法解释为:二锅头酒实际上是以酿酒工艺而命名的专用名词,以其在蒸馏过程中掐头去尾保持中段而得名。二锅头工艺的“掐头”指在蒸馏时将先从蒸锅流出的酒去掉,“去尾”就是防止酒体不协调而去掉一部分后流出的酒。

正是牛栏山酒厂自1952年建厂后,在酿造二锅头的工艺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制曲、立楂、发酵等一系列工序,在质量上才保持了传统的清香、纯正,口味甘烈,酒体醇厚,酒力强劲的特点。因此才稳定了产品在市场上的地位,使之在京城众多二锅头品牌中,能独领风骚。

只有舍得投入,才能有换代产品。运用企业“老字号”的文化品牌,每年推出一两个消费者欢迎的产品,企业生命之树才能长绿,这是一个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

在开发研制产品这个问题上,牛栏山酒厂每年都在搞。1999年继15年陈酿“精品二锅头”上市后,今年9月份,企业又向社会推出了两个新产品:45°珍品二锅头和50°精制二锅头。其外包装和酒瓶用料质材上乘考究,色彩花纹图文并茂,庄重典雅,对消费者直观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以珍品二锅头为例,可谓集中了牛栏山酒厂几百年酿酒历史之精华,酒的口味上乘,档次高。消费者一致反映,其酒质和文化内涵具有清香型酒的典型风格。饮之,一大乐趣。上市后,颇受消费者欢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04
牛栏山应该是粮食酒,纯粮食酿造,味道很好。
第2个回答  2019-11-15
现在大多数酒都是食用酒精加化学原料勾兑的喝了对人百害无一利,现在人经常喝酒的得肝癌的一半多因酒引起的。包括农村做酒也使用化学药曲发酵,只要是喝酒后头痛都是药曲发酵的酒,如果是纯粮曲酒喝醉也不会头痛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9-04
我觉得牛栏山里面应该有酒精水和粮食
第4个回答  2020-01-29
便宜些的牛栏山纯粹酒精勾兑,不用喝,一闻刺鼻。十几年前的还地道,拧开盖子,和红星二锅头一样。如今卖火了,厂家商家变味了,早晚失去市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