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关于人的作文350字左右

如题所述

每个人都过感动的时刻,不管是看电影时被剧情感动,还是自己生活周遭所发生的感人事迹,这些动人的时刻,都会在心中留下美好的回忆。

还记得小时候,妈妈带我去欣赏一场音乐会,正式表演时,有好多人在演奏。而我对其中的一项乐器感到莫名的兴趣,我立刻问妈妈那乐器的名称是什么?妈妈告诉我:“那是大提琴”。从那天开始,我跟妈妈苦苦哀求想学大提琴,妈妈抵挡不住我的死缠烂打,只好答应了。从此以后,我每天不停的练习拉大提琴,加上老师的认真指导,让我进步得跌破大家的眼镜,自己也好高兴,总是陶醉在大题琴优雅的旋律中。

但这样的情景维持不了多久,遇到瓶颈的我,渐渐感到厌烦,不想再练大提琴了。就在这时,一股强烈想放弃的念头从心中悄悄的跑出来。

一个晴朗的午后,老师放了一部影片给全班观赏,影片的主角是位东方脸孔的大提琴家,他不断的练习,遇到挫折时不退缩。最后,终于达到自己的梦想,成为世界上知名的大提琴家。

他在演奏时,拉出我从没听过的美妙旋律真是扣人心弦,余音绕梁!顿时,我深受感动,希望自己和他一样厉害。因而我再度燃起希望,与“挫折”对抗。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这位就是举世闻名的大提琴家,华裔美籍的——马友友先生。我将以他为学习的对象,好好的努力。

想要成功不是一天就能办到的,必须要努力不懈,才可达成。直到现在我还是继续在练习拉大提琴,希望自己能和马友友一样,成为一位有名的大提琴家,也可以为更多人带来动人的时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2-14

    命题者在命制试题时,往往将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认识融合在材料与提示中,因此,要想准确恰当地审题立意,必须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意图。如:

    1.从作者的情感倾向入手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他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的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坚持就是胜利或攻书莫畏难就明显偏离题意。

    2.从辨明关系入手

    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如:

    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又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从材料中看,鹿和狼的关系,鹿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狼和鹿共处,相克相生,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性,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据此可立意为: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类亦如此,自然规律不可违。从鹿和周围自然生活环境的关系看,鹿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生活太安逸、舒适,于是体态愚笨;后来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奋力奔跑,终于又恢复了生机。可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总之,根据材料写作文,审题立意,不能偏离材料自行确定立意,而要全面仔细地阅读材料,从材料出发选择立意的角度。上面的几种方法不是孤立运用,而是相互联系、综合使用的。每则材料都可从多个角度分析立意,然后再选择构思作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