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巧借细节描写打造精美作文

如题所述

从事语文教学十几年来,纵观学生平时的作文乃至考场作文,优秀者不计其数,其亮点也异彩纷呈。但不够成功的作文也不在少数,究其原因,大都是内容空洞语言苍白,凌乱表意不知所云;亦或是三言两语骨瘦如柴……他们的通病就是作文通篇没有一处亮点----细节描写。因此,我认为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还应在教学过程中抓住经典课文细节进行指导分析,引导学生体会感悟细腻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味”,从而关注细节描写,精心选材,巧妙构思,将个性化的细节这一微末技艺做成顶上功夫,打造出精美作文。
所谓细节描写,就是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特征、某一局部、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它是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的重要因素。著名作家李准说过:“细节在提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捏着同样的作用。”这就是所谓的“于细微之处见精神”。下面,我将结合自己语文教学实际,从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如何讲细节描写落到作文实处,为作文增添水色彩。
一、借助语文阅读教学品读细节
语文课本所选的阅读文大多文质兼美,其中有许多运用细节描写成功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的精美个例,如我在教西蒙诺夫的《蜡烛》时,曾特意就细节描写展开品读活动。
首先我要求学生把文中老妇人掩埋英雄尸体的相关段落找出反复诵读,并圈出一系列塑造主人公老妇人人性之美的动词。如“跪”(地)、“舀”(水)、“抄”“拖”(尸体)、“画”(十字)、“吻”(遗体)、“捧”(浮土)、“堆”(坟墓)等,引导学生认真赏析这些动词,学生就能从中发现,正是这些具体的动词反映了老好人对烈士的崇敬与悼念,反映了她由一个普通的老妇人一下子变成了一位反法西斯斗士的思想和情感,进而让学生明白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就这样以小见大,深刻地揭示人物性格,突出人物形象,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
像这样运用细节描写成功塑造人物、表现文章主题的阅读文其实每册课文都有不少。如鲁迅的《风筝》中“我”“摔”风筝一段;《孔乙已》中“孔乙已‘排’出九文大钱,与‘摸’出四文钱”;李森祥的《台阶》一文中“父亲”倔强挑水的情景……老师只要在课堂上多多引导学生进行品读、强化,学生就能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细节描写的特点及作用了。
二、通过语文综合活动观察细节
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学生语文活动为主要内容,将学生的实践活动、口语表达和写作训练等各个方面融为一体。它能丰富学生经历,也为他们积累了写作素材,更为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明白作文不是吟风弄月,而是思想的系统化和生活的文字化这一道理,这样实实在在地用“我手写我心”来作文。所以通过开展多种各样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是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在每一次语文综合性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一定会留下很多真实、精美的瞬间,只要我们捕捉到它并将其真实细腻地再现,打磨,就一定能形成一个个生动活泼的细节情景,而这又是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
比如任教八年级上学期期间,我都会根据教学安排在班上组织一场主题辩论赛。记得有一次学生选的辩论题是 “克隆技术的利弊”,两个星期前全班同学民主选出正反辩论手,然后,我指导他们查阅、整理各自材料,熟悉辩论赛程序,为辩论赛的精彩表现做好充分准备。
两星期后,辩论赛正式开始,我特意带好摄相机把整场辩论赛实录下来,然后将正反方经自由辩论的镜头剪辑下来,在作文课上通过大屏幕用慢镜头播放出来,让学生找出辩论中最精彩的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细细观摩。课堂顿时沸腾起来了,大家踊跃发言,尤其是一位同学讲到反方三辩的细节,最为精彩:只见反方三辩左脚一跺,一个猛地站起来,腮帮鼓起,眼睛射出两把利剑,嘴里的话像弹珠一样迸出,时不时还溅出一些小唾沫星花,左手食指有力地敲着桌面,右手时时扶着眼镜框,讲到激动处右手一挥,眼镜框也瞬时滑下鼻梁,“嘭”地一声砸在桌面……”
你看,一个神情专注、激情澎湃的辩论者形象正是在同学们的细心观察下,刻画得栩栩如生的,学生也正是通过这样诸多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捕捉到越来越多真实细微的场面,这样就不会出现作文刻画细节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而刻意捏造虚构场景了。
三、利用多种技巧点缀强化细节
诚然,通过阅读教学和综合性学习等方式,学生能深刻认识到细节描写对精美作文的扮靓作用,从而养成细致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但要想让学生真正学会细节描写,并将其运用得炉火纯青,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借助更多的写作技巧来对细节描写进行强化训练,我想可以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锤炼词语,精雕细琢
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力求一字传神。《孔乙已》中,鲁迅写道:“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几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是用这手走来的。”一个“摸”字这一特定动作正是孔乙已生活窘迫、穷困潦倒、遭遇悲惨的真实写照,作者的哀伤同情也尽情传达出来了。因此,好词不在多,而在准。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首先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观,细致入微地观察事物,然后仔细推敲词语,从而找到最传神达意的那个词语,而这种磁性极高的词语往往能如闪亮的珍珠一样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2.巧用修辞,生动传神
成功的细节描写都是客观事物(景物)与作者主观感情的有机结合,适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形象的画面与生动的语言结合在一起,可以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为有形,使读者透过生动细腻的文字表白,看到更为精神的画面,真正触及到内心的动情点。而学生借助各种修辞就能将身边不经意的人和事写活,感觉到平淡的生活其实是那样富有情趣,生意盎然,同时文章也更能散发出熠熠光彩。
3.烘云托月,避正就侧
艺术大师齐白石最善于用烘云托月法作画,它有一幅画:用淡墨泼洒而就的芭蕉叶上停着一只小小的瓢虫,小虫不但融须毕观,连身上的花纹也清晰可辨。就凭这么一个精灵的点缀,整个画面就平添了妙不可言的生趣。
高明的作者也应想法子打破陈旧的框框——写人,对其人不作直接描摹,而通过有关的人或事侧画烘托。这样也能让作文产生抢眼的感染力。《口技》一文无疑是典范。作者写到高潮部分——失火救火的表演场面时,用一句“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将口技表演者搁置一边,大肆铺陈宾客的慌张恐惧神情,不正是为了表现口技人的高超技艺么?这一烘托用法,若是放在我们作文中来,一定会为文章添色不少。
4.想家联想,跨跃时空
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每一种事物都会使我们联想到一些和它相关的事物,只要善于调动记忆,善于由此及彼地思考,各种奇妙的联想就会纷至沓来。”在细节描写中加入联想与想象,作文的思路就像插上了翅膀,可以跨越时间的限制,冲破空间的阻隔,反映无限广阔的天地,同时将细微的生活变单调为神奇,变平淡为光彩照人。
总之,细节描写是作文中的点睛之笔,运用得好,往往能收到“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的艺术功效。更值得一提的是细节描写一定是能表现文章中心主题、刻画人物、传递作者感情的写作技巧,烦琐冗长,游离主题的细节描写,不仅会模糊文章主旨,甚至会喧宾夺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从阅读、综合性学习和作文训练等多方向训练学生,做好细节描写这一微末技艺,更要让学生根据文章主题,恰到好处地用好细节描写这一写作技巧,打造出更多更异彩纷呈的精美作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