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好低年级学生习惯

如题所述

相信大家都熟悉美国经济学家约·凯恩斯说: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长期班主任工作中,使我深深懂得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作为担负“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奠基人,应该如何把握好这一关键期让学生养成一系列的良好习惯?我认为, 低年级学生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和适应时期,随着新生入学,学习成为他们的主要活动,这给儿童的心理与行为都带来了重要影响。而小学生学习行为又同其他行为方式(如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仅对学习的本身,而且对学生道德品质以及心理的和谐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本身,对于形成和完善儿童个性以及主体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习惯培养包括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两个方面。在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抓好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
一、习惯的培养
1、专心“听”的习惯。
上课专心听讲,集中注意力,这是学生听懂一节课的前提。所以,教师首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专心听课的良好环境,让学生能专心听讲。我经常告诉学生,听讲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认真听老师的“讲”,二是听学生的“讲”。老师课堂上讲的要么是启发思维的问题,要么是讲解重难点的知识,你只有在认真听课的基础,才能分清老师所提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回答,才能弄懂老师讲的知识。而听学生的“讲”呢。也就是听同学的发言。因为在很多时候,老师知识提出问题,答案(知识)是从学生嘴里迸出。同学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要注意听,边听边想,同学回答得对或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好。
明白为什么要听讲和听什么“讲”以后,我就告诉学生,老师怎么知道你在专心听讲呢?你得用一定的姿势和动作告诉我呀。比如,别人在说的时候,眼睛东张西望肯定不是专心听讲;别人在说的时候,身子东动西动肯定不是专心听讲;别人在说的时候,小手玩东西肯定不是专心听讲;而别人讲的时候注意在听的小朋友,眼睛是望着一个方向的,手脚是不乱动的,而且会边听边思考,有时候手托着腮帮子,有时候歪着脑袋,意见相同时可以轻轻头点,若需要补充或有不同的看法时,马上举手站起来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认真听的孩子呀,最聪明了,连眼睛都是发亮的。此外,学生只有明确听课目的,听讲效果才会提高。所以,我们每节课都要告诉学生教学的内容,明确学习的要求。
2、敢于“说”的习惯。
  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大胆发言既可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学生回答问题时,首先要求语言要完整,不要语无伦次。但是,如果学生回答错了或回答的不完整,我们老师应多鼓励学生,表扬他敢于“说”的勇敢的精神,不要让学生觉得回答问题是种压力而不敢说,不肯说。我经常对学生说,说对说错都没关系,关键是要说。比如,我班有一个叫阳欣君的小女孩,胆子特别小,入学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都要来问:“老师,今天我留下来吗?”那声音听起来都是颤抖的。当然课堂上不敢举手发言了,即使像“开火车”之类的活动非说不可,还没轮到她,早已是神情紧张,不知所措,眼泪都要急出来的样子,看起来心疼得很。为了消除她的恐惧心理,每次“开火车”等活动,我总是走到她的身边,鼓励她别着急,慢慢说,或者帮助她说清楚、正确。只要一有进步,或者声音大了些,或者不再结巴,或者清晰一些,总之,哪怕只有一丁点的进步,我总是热情地鼓励,带头为她鼓掌。慢慢地,怯怯的小眼睛里也能时常看见喜悦的光芒了,林立的小手丛中,偶尔也能看见她的了,当然也不常问自己是否留下来了。第二学期,课堂发言越来越积极,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课下偶尔也来问我:“杨老师,我表现好吗?”“我可以当三好学生吗?”不光是内容已变,语调已然自信多了。
3、善于“思”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是我们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保护其智慧的火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望,善于启发学生大胆提问,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超越教师,并逐步形成习惯。要培养学生"思"的习惯,首先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让学生有学的欲望,那他必然会思,会质疑。在每节课中,我们都要留意学生的疑问,有什么问题让学生都可以随时发问。在新课要结束时,尽量留两分钟时间让学生想想,再说一说本节课自己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这样,每天给学生思考,提问的时间,久而久之,他们思考质疑的习惯就能养成了。
4、认真“写”的习惯。
郭沫若曾说过,“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人。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因此,每接一个班,我总是要求学生认真书写,努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任何教学活动都得从兴趣出发,写字也不例外。在学生学完拼音之后,我就会郑重地告诉学生,现在学习写字了,汉字是我们祖国的文化瑰宝,书法是一种艺术,然后通过故事会向学生介绍古今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激发学生想写写好字的愿望。同时教给学生正确的姿势,比如写字时要做的的“三个一”,学生写字时随时注意巡视,对不正确者给予纠正。
最初的写字教学我都采用“定格”的教法,也就是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个字的每一笔在什么位置,时纠正这些不按这个位置去书写。这样写出来的字结构自然不会有大的问题,看起来也舒服。然后再逐渐渗透书法知识,比如怎样写出笔锋、轻重等等。其实这个方法是我在沙一校时一位叫文启英的老教师教我的,后来我在青少年宫去听我儿子的毛笔书法课时,发现那个书法老师也是这样指导学生的,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然后经常围绕书写训练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如“比比谁的字漂亮”、“争当小小书法家”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锻炼和提高。书写毕竟是一件辛苦的事情,所以教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做到书写的量要适度,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要多肯定少否定,多表扬少批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不断产生学习的动力。
5、正确“读”的习惯。
幼儿园的孩子由于学的多是一些儿歌,往往养成了唱读的习惯,而且不会用嗓子,要么声音小得像蚊子,要么扯起喉咙大声吼。入学后,老师要及时纠正不良习惯。接到新班后,我习惯用天天点名的方法训练他们大声说话,一方面,这样可以让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很快熟悉;另一方面,初入学的孩子都对小学充满好奇,都想得表扬,就会模仿别人。经常表扬声音洪亮的孩子,慢慢地,都能做到大声了。然后,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姿势,比如读书时手捧书本,头正身直,不读假书。另外,逐渐教给学生一些朗读技巧和方法,坚决制止唱读。这样反复训练不断强化,使之养成正确的朗读习惯。
学习语文重在积累。课标教材低年级的识字量相当大,如何巩固是个大问题。在我看来,阅读是最有效的巩固方式。除了读好语文书和同步阅读课本以外,还应该将学生引向更宽更广的阅读天地,于是,建立了班级图书角。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尽量抽时间给学生读读有趣的童话故事,慢慢地,每天中午的课前成了是孩子们快乐的阅读时光,铃声一响,每个大组的图书管理员就迅速地将书收起来交给图书馆长,摆放整齐。一学期下来,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已经爱上看课外书了。
二 、习惯的巩固
马甸说过,“习惯的养成有如纺纱,一开始只是一条细细的丝线,随着我们不断地重复相同的行为,就好像在原来那条丝线上不断缠上一条又一条丝线,最后它便成了一条粗绳,把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给缠得死死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巩固良好习惯时做到:具体指导,训练到位,细致长抓,下面是我的具体操作,和大家分享:
首先,具体指导,明确要求。
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具体细致的学习行为训练。如在训练学生上课发言举手时,先进行示范练习,要求人人掌握规范的举手姿势(举左手,手句直,不要碰撞桌子发出响声)。发言时眼睛看前方,身体站直,声音洪亮,吐字清楚,做到不慌不忙,不结结巴巴。
  其次,利用儿歌,落到实处。
以编儿歌的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养成习惯。我觉得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这个方法学生最容易接受,教学效果也最好。我尝试把大量的学习习惯要求编成各种的儿歌,使学生形成一种类似于条件反射,我一说前面的内容,学生就能跟着接后面的内容,然后自觉按要求做好。比如训练常规的:“铃声响,下课啦,书本文具摆放好。先上厕所再玩耍,课间活动别打闹。“音乐响,进课堂。小脚并并拢,小手自然放。眼到耳到心也到,学会动脑最重要。要想发言先举手,我们学习多快乐。”又如在训练学生读书时候,把要求和方法编成儿歌指导学生。儿歌的内容是:我一说:“把书拿好”学生接着说:“眼睛看好”;再如,板书时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我说:“眼睛”学生接着说:“来啦”。通过长期的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习惯。
其三,及时评价,活动促进。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对技能的形成会产生遗忘,因此反复抓,抓反复,成为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在培养新生的习惯阶段,多以夺红旗,树榜样等活动来巩固学生的良好习惯。主要采取了大组评比和个人评比两种方式。大组评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课堂上,哪个大组表现好,那个大组就可获得一面红旗,一周结束后,红旗最多的大组每人加一面红旗;个人评比是,每个学生之间的竞争,大约一月评比一次,给前15名学生和进步的学生发奖,(我特别给最差第二几个学生定了一个目标:只要达到第一名的一半就可以得奖,甚至上次得了最后一名,这次没得最后一名也可得奖)一学期下来,再比谁的红旗多,前20名可以参加三好生和优秀干部评选。这样,短期激励与长效目标结合起来,特别是将进步的和优秀的同等对待,每个学生都有了盼头,自然斗志昂扬,信心十足。
另外,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还经常举行一些单项评比。比如:朗读评“小小播音员”;识字评“识字大王”;写字评“小小书法家”;阅读评“小小书迷”;劳动评“劳动之星”;艺体评“小演员”“体育明星”等等,只要这些单项获得第一名,就可以加10面红旗。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干,找到信心,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成功是成功之母”,在成功的激励下,学生约束自我的能力更强,很多行动都“习惯成自然”,班级管理也日渐轻松。
其四,联系科任,齐抓共管。
班级管理的主要责任在于班主任,但这并不能因此忽视科任老师在巩固良好习惯上的重要作用。如果学生只是在语文课上表现良好,其他课上放任自流,那往往就会“前功尽弃”,当然也谈不上是“习惯”了。因此,我总是主动和各科老师取得联系,告诉他们班级管理上需要他们配合的一些要点,以取得他们的支持,共同巩固学生的良好习惯。比如课堂听讲方面,请他们将本节课最能干的学生加上红旗,不能干的打上问号。(郎小波老师经常这样做)同时,也经常了解学生在其他课上的情况,协助科任老师做好该课的纪律管理及其他问题。比如,美术课,经常提醒学生带好美术用品;记得这学期开学不久,由于刚放寒假,学生的状态还未调整过来,数学刘老师就喊课堂纪律不好,我连续跟班听课一周,帮助整顿纪律,直至他能轻松上课为止。虽然有些辛苦,但是,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持久的习惯还是有好处的。
其五,家校联系,共同促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都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不可估摸的作用,作为教师,要善于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比如本班第一次家长会,主题就是《让好习惯伴着孩子成长》,让家长明白习惯培养的重要性,思想上引起重视;然后向家长讲清班级管理和学生行为习惯的具体要求,平时发现问题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帮助孩子早日养成良好的习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