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嘲笑网民谩骂,打不倒的她变得更强大,脑瘫诗人余秀华有错吗?

如题所述

诗歌本来就不是我人生的全部,可没有诗,人生真的很空洞。——余秀华

2015年1月16日之前,余秀华是小众诗人;1月16日之后,地球人都知道她有一首诗叫《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这是一场"睡"字引发的嘉年华。《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本是余秀华和诗友的一场玩笑。

但是标题耸动,又加上用词过于猛烈,这首诗迅速在网络上爆红,引发网友争议。再加上身残志坚的底层人设,这一切都让余秀华迅速走红,接踵而来的便是赞扬和谩骂并行。有人称赞她是励志的楷模,称她为中国的"狄金森";但是也有人诋毁她是"丑陋女人",有人说她是个怪类,更有甚至骂她是"荡妇"。

余秀华,作为一个诗人,将自己的生活写进诗歌,将自己的爱欲写进诗歌,将自己不幸的婚姻也写进诗歌。身为农民,被无数人嘲笑;身为脑瘫,被无数人谩骂。她无非是剥离自己的生活与开裂自己的灵魂,将它们注入诗歌,将心底那如岩浆般喷涌的苦痛发泄出来、表达出来。何以招致如此众多的嘲笑与谩骂,如此众多的诋毁?

没有爱情的婚姻

1976年,余秀华出生在湖北省一个叫横店的村庄。然而,刚出生上帝就给她关上了一扇门,因出生时倒产、缺氧,而造成余秀华脑瘫,致使其日后走路不稳,讲起话来口齿不清。患有残疾的余秀华完成高中学业便未能再继续学习,一直待在家中,由父母照料。

由于身体的残疾,在农村人的观念里是很难找到合适的婚姻的。于是,余秀华19岁那年,母亲做主,把尹世平招赘作了女婿,丈夫比自己大了整整13岁。这场婚姻从开始就是不对等的,从开始就是没有爱的成分在里面的。日久生情对余秀华来讲就是一个笑话,日久生的不是情,而是恨。

婚姻对别人来说是幸福,亦或是坟墓,而对于余秀华来说,这场婚姻是屈辱与悲惨的开始。新婚之初,有一年过年尹世平喝醉了酒。他在前面跑,余秀华在后面追,本就走路不稳的她不慎跌倒摔了一跤,而这时丈夫不是过来搀扶、安慰,反而是站在远处不停地笑……。还有一次丈夫拉着她去讨薪,让她去拦老板的车,就是因为她是残疾人,别人不敢撞她。在丈夫眼里,她的命不过就值那区区几百块钱,连头猪都不如。

这一切都深深印在余秀华心里,一遍遍咀嚼回忆,一遍遍被折磨伤害。余秀华自述丈夫从来没有接过她,即使是下雨天,一路泥泞,她行动不便,丈夫也从未去扶过她一次。更令人心痛的是,丈夫看到她摔倒了,反而会笑话她。

从始至终,丈夫与自己都是隔膜的。他根本不懂她的心,不想懂也懂不了,因为这场婚姻从一开始就是个错误,这个错误带给余秀华的只有一生无法忘却的痛苦与屈辱。

一个被谩骂的残疾诗人

如果没有身残志坚的底层人设和"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耸动标题,余秀华可能依然在横店村寂寞地写着诗,没有太多的人知道她,也没有一波一波的记者甚至是导演找她。婚姻的屈辱,丈夫的嘲笑,贫穷的生活已经让她的人生染上了灰蒙蒙的色调,但是诗歌的出现,让她的生命照进了一束光,这光成为她灵魂的寄托之所。

然而,就是这束光,就是给她的生活增添了色彩的诗歌,也被人指责批评,也为自己招来谩骂之声。著名诗人食指批评她:"对人类的命运、对祖国的未来考虑都不考虑,想都不想"。

余秀华在愤慨之际也予以反驳:"不管你写得比我好,还是不比我好,你都没有资格批评我。你对一个人根本不了解,甚至不读她的诗歌,你哪来的权力来批评?你没有。"然后反驳之声也未能平息这场风波,反而招致更多的批评。人们指责她贩卖情怀,贩卖底层人人设,诗写得过于露骨……。

婚姻已然让她困苦不堪,诗歌刚刚给她带来了名声,却也让她陷入众矢之的,成为人们消费的对象。在众声喧哗之中,她无所畏惧,即使被谩骂、被批评,她依然守着那个本我,坚定自我,支撑自我,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强大到足以抵抗生活的荒谬。

泥土里生活,云端上作诗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这几句诗来自诗人余秀华的《我爱你》。这是来自一个女人心底对爱情最单纯的渴望,以及伴随而来的自卑,然而这也是诗人余秀华内心的真实写照。

关于爱情——

她坦言:"切肤之爱和灵魂之爱,我都没真正经历过。我还是不甘心。"

她大胆:"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关于诗歌——

她将实实在在的生活写进诗歌:照顾自己的父母、不怎么回家的丈夫,家门口的树,陪着她的狗。生活成了她诗歌的源头。

她深深扎根在泥土里,在泥土里生活,自愿也好,被迫也罢。但是却有另一个自我,那是灵魂的我奔腾上云端,在云端上俯瞰地上的我的生活,我的一切,将它们化作诗歌,化作灵魂的血和泪,痛苦着并宣泄着。

最终,余秀华实现了一直以来想做的事:离婚。在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里离完婚的余秀华,坐在出租车里透过镜头说:"好像没什么感觉"。母亲对此伤心不已,评价她"心硬"。

"难道还有明天,可惜还有明天。"导演范俭把余秀华的这句诗引用在纪录片的结尾部分。离婚后的余秀华告别了这场婚姻的屈辱与嘲笑,然而你以为改变了人生,其实什么都没有改变,这种悲凉将一直伴随着余生,她对未来还有很多期盼,这希望中仍潜藏着诸多痛苦与悲剧。

尾声

"人生而求幸,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独特的灵魂,却深陷身体的囹圄。余秀华便是如此。

她是真正的草莽,热眼看万物,冷眼看主流;她是真诚的诗人,因为有切肤之痛、灵魂之伤;她亦是坚韧的女性,坚定而又平和地过着日复一日的生活,将余生的痛继续在咀嚼中倾注诗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22
没错。她只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用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她能不论处在什么环境都能坚持写诗值得敬佩。还是有很多人喜欢读她的诗。
第2个回答  2021-02-22
没错。人不管在什么时候都应该自立自强,所谓靠人人跑,靠山山倒。余秀华因为身体残疾,并没有因此而得到别人的理解反而被骂。
第3个回答  2022-03-26
看了你的标题便不会再看你的文章。"脑瘫",所有人都把这两字无限放大。你是不把别人的缺陷挖到底誓不罢休了。
第4个回答  2021-02-16
余秀华并没有错,因为她虽然身患重病,但是她不放弃对生活的渴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