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研究黄颡鱼繁殖?怎么查看苗种培育研究进展呢?

如题所述

繁殖生物学

黄颡鱼为一年一次性产卵型鱼类,在自然条件下有集群繁殖习性。繁殖季节在5月中旬至7月中旬,水温变化幅度为25~30.5℃。黄颡鱼一般在2龄时性成熟,杨彩根等发现澄湖黄颡鱼在1冬龄时也达性成熟,在测定的标本中,最小成熟个体中雌鱼体长11.5 cm,雄鱼体长13.5 cm,雌鱼的性成熟较雄鱼早。黄颡鱼绝对怀卵量2 500~16 500粒,平均4 000粒,相对怀卵量58.33~77.77粒/g,平均65.71粒/g。黄颡鱼的主要繁殖区域在水位浅、底质硬、有一定滩脚、透明度高、水流缓慢、饵料资源丰富、适宜筑巢孵化的水域。

宋学宏等从3月初到5月中旬对澄湖黄颡鱼的成熟系数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其雌雄鱼的性腺发育节律基本一致:成熟系数从4月下旬开始急速上升,到5月中旬达最高峰,雌鱼为26.8%,雄鱼为0.98%。4月中旬以后,繁殖群体中多数黄颡鱼的性腺达Ⅳ期,卵子内卵黄大量沉积,大、中、小卵子群明显可见,精巢乳白色,多分枝,饱满而亮泽。在繁殖初期,渔获的雄鱼数量较雌鱼多,这主要与雄鱼性腺成熟较雌鱼早相关;在接近繁殖后期,渔获的雄鱼数量较雌鱼少,这可能与雄鱼有筑巢、守巢和保护后代的习性相关。


苗种培育研究

黄颡鱼苗种培育主要有池塘培育、工厂化培育等方式。池塘培育主要通过砍青沤肥、发酵粪肥等有机肥培育出大量浮游生物为黄颡鱼仔鱼提供开口饵料,一方面充分满足了鱼苗对饵料的要求,另一方面又起到了浮游生物引种的作用,利用高蛋白粉料如甲鱼料等化水全池泼洒,弥补了天然饵料的不足,并且粉料绝大部分被鱼苗直接吞食,少部分又为浮游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营养,从而加速了浮游生物的繁殖,因此高蛋白粉料是鱼苗饲料向颗粒料转化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随着鱼苗的不断长大,浮游生物的数量和营养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其生长要求,即鱼苗的食性出现了分化。此时应不失时机地使用高蛋白团状料,可以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适口的饵料和多处食台的设置是提高鱼苗成活率的重要方法之一,每个转食环节的适口饵料以及多个食台的设置,能够确保所有鱼苗都能均匀地摄取到适口的食物,从而使其生长速度一致、规格整齐、成活率高。高才全等的研究也证实了上述观点,认为投喂频率对黄颡鱼仔稚鱼生长具有显著影响,投喂越多则生长越快,而日饱食3次更有利于黄鱼仔稚鱼的生长,因此充足的适口饵料是影响黄颡鱼苗种生长的重要因素。

但黄颡鱼的苗种培育与普通的四大家鱼苗种培育具较大差异:黄颡鱼卵粒较大,卵黄物质较多,孵化时间较四大家鱼长;仔鱼出膜后带有较大的卵黄囊,不能平游,只能集群在池底;孵出1~3 d内从自身卵黄囊吸取营养,行内源性营养。因此水温在25℃条件下,在黄颡鱼孵出4 d后为其提供适12I的饵料即可,在此之前应尽量保持池塘高的溶氧量和少量浮游动物,以保证仔鱼的成活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23
工厂化培育方式主要是在水泥池或工厂化养殖鱼池内,通过人工为仔鱼提供适口的开口饵料生物来培育黄颡鱼苗种的方式。水泥池或工厂化养殖鱼池为初孵仔鱼提供较好的期发育环境,仔鱼前期成活率较高,但仔鱼开始摄食后,适口饵料相对缺乏,只能通过人工提供,孙占胜等利用人工孵化卤虫为黄颗鱼仔鱼提供开口饵料,当黄颗鱼培育至体长2.0~2.5cm时,成活率达61.6%。
第2个回答  2022-07-24
黄颡鱼为一年一次性产卵型鱼类,在自然条件下有集群繁殖习性。繁殖季节在5月中旬至7月中旬,水温变化幅度25~30.5℃。
第3个回答  2022-07-23
想要研究好可以去查一些关键性的资料文献。现在网上是可以找到很多相关具体科学文献的,他们的肉质比较鲜美,在种植的时候要用水泥地的池塘,水深保持在0.3米到0.5米就可以,要让水稍微流通一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