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革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5
思想的革新是个痛苦的过程,它要求不断地打破原有的思想结构,重新构筑新的思想结构,以此来求得自我的提升。

打破固有认知,说说容易,可真正做起来却十分困难,因为在没有接触到需要革新的地方之前,你会觉得一切似乎都是顺理成章,而在接触到自己局限的时候又往往会自满于已得的成就。

我很喜欢井底之蛙这个故事,井底的青蛙从来不觉得存在“天空比井口大”这回事,在它的一生中“天空=井口”,是个不证明自明的命题。但我们知道事实往往并非如此,伟大会融入生活,成为常规,因此不可察,因此不明朗。

就像我们从小到大都接受的无神论的思想,尽管它本身或许没有问题,但总会在不知觉间使人狭隘,使人只能片面化地思考而不见关于宗教、关于信仰的本来面目。要想全面或者说尽可能全面地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我们势必要承认宗教的合理之处,甚至在某些特定的角度上暂时放弃“无神”的论调。否则就会沦为居高临下的批判、沦为隔靴搔痒的求而不得。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需要慢慢发现揣度思考归纳的地方,生活本是一本需要一辈子去研读的书,但我们常常选择性地无视了它。

在中学的时候我也算个写作文的行家里手,从一开始接触作文的时候我就隐隐察觉到该怎么写那些既不费力又能讨好的作文。初中的作文最好写,只需要找到一个中心,然后全副身心地代入进去大吹特吹,在用上一点点小技巧就足以成就一篇模范作文了。高中作文稍微难写一点,但也不是什么事。还是需要从那一点入手,上下左右地延伸,提炼一下再安排一下篇幅,55分左右也可以拿到手。

真正需要点脑子的反而是小学的作文,因为那时候最基本的小技巧还没学会,需要一点点点时间去学。但还是有可用的套路,就是一点,只要写得不像小孩就行。比如小朋友们常常听到的大人们的废话,不管懂不懂,写进去就已经成功大半了。最后别忘了再加上一句“真是让人受益良多啊”(笑)。

但现在我再也写不出这样的作文了,因为下笔的时候总会考虑到是不是还有意思没有说尽?这样写是不是就浪费这类词、物的意蕴了?越是去了解,就越是难以动手去写这类“绝对正确”的文章。或者说,当你的文章都“绝对正确”了,那也就意味着没什么可供咀嚼的必要了。

说回思想革新。前段时间看诗友们在群里讨论,才发现原来中国的本科率这么低,只有4%多一点。这些年一直鼓吹的“大学生烂大街了”的论调似乎很值得怀疑。之前去参加征兵,发现同行的青年们大多都是专科,甚至中专,就连普通的本科似乎都寥寥无几,更不用提重本以上了。仅仅做个猜想,或许是原来的大学生太少了,现在普及高等教育导致大学生数量又一下子增幅很大,所以才显得大学生好像牛毛一样多了起来。但关注度的提升并不意味着绝对数量的大小。

偌大个中国,只有百分之四点多的本科以上学历,而即使这4%的人,也依然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够真正配得上大学生这个称谓,在这个基础上,能做到不断革新思想的,似乎就更少了一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不提至善,只是明明德这里,又有多少人呢?

不是说对没上大学的群体有偏见,没上大学的人才依然有很多。但如果正是因为他们是人才,所以注定了这部分人的稀少。甚至这些人才里面,又有谁能获得一个至少相对理性、相对全面的世界观呢?

而在大学的这部分人,每天在这样环境熏陶下依然做不到基本的自我更新,更别提大家进入社会,开始工作,更没那个心思去破除陈旧的思想结构了。

我常常感觉自己行走在一片文化的沙漠里面,四下白茫茫一片,看不到一丁点的新绿。在沙漠里默默蜗居的人们,从来不知道水是可以自由享用的。我,还有很多和我一道的朋友,有一天终将陷入这片沙漠中去,再也难以超生。这一天不会太久,它就在抬头不远的天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