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逃美国的女科学家:前半生为美国造核弹,后半生却跑到中国放牛,她是谁?

如题所述

都说爱国要爱国,充满爱国的激情,誓死捍卫祖国的荣耀,成为祖国锦上添花的一份子。可是,到底啥才叫爱国,又为什么要爱国,爱国就真的要体现出来吗?所以这就让很多的人产生了迷茫,又丢失掉了方向。在我看来啊,爱国就是要真正的爱上这个国家,而且这个国家要值得我们去爱,于是就有人在这个矛盾的思想中产生了极端的爱国主义,就算在世人褒贬不一当中,但只要是自己认同便是坚守。



琼·辛顿,就是这样一位坚守信念的女子。她是一位物理学家,与大名鼎鼎的科学家杨振宁师出同门,在前半生为美国核弹事业创下了无数丰功伟绩的她,却在后半生“叛逃”出美国,来到中国放牛放,隐姓埋名了半辈子。

琼·辛顿的改变为什么会如此之大?咱们得从她的家庭开始说起。

1921年10月,她生于美国大都市芝加哥。她的一家子可不简单,皆是活跃在世界上的传奇人物:大数学家曾外祖父乔治·布尔;科学家爷爷;革命小说《牛虻》的作者是她奶奶伏尼契;著名教育家妈妈在美国广为人传;身在了万花丛中,享受到了绝佳的教育条件和文化的熏陶的她,并没有在其中迷失,反倒受到了激励发愤图强要成为大家庭一样优秀的一份子。

试过吹笛子、画画、骑马、野外生活,她还甚至拿了一个国际奥林匹克滑雪奖项回来,可是她自己最终还是选择了投身于核物理,作为自己终生的发展目标。



她也不赖,既没辜负家里人的期望,也没辜负自己的选择。她先是在美国顺利拿到了,威斯康辛大学物理学硕士,后师从诺贝尔奖得主费米,成为世界物理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年仅23岁时,她就参与了,美国研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

这到底是多优秀呢?抛开她师从费米的机遇,不谈她现今中国都没多少的硕士学位,就拿她参与进“曼哈顿计划”就可见一斑,要知道,二战期间美国发射的两颗著名原子弹都和“曼哈顿计划”有着直接的联系,而且在那个年代能参与到美国尖端军事项目的女性,那也是寥寥无几。

可是,在时势的走向中,琼·辛顿开始了迷茫,开始对自己的执着和坚守产生了疑问。二战中在日本广岛、长崎上空冉冉升起的两朵巨大的蘑菇云,在她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这不是蘑菇云,这是日本人的骨头和肉!”



之前一直致力于发展核物理,埋头苦干抓发展的她,在这两朵蘑菇云升起之后,内心巨大的罪恶感一下子涌上了她的心头。她开始深思,自己研究的科学究竟是为什么服务的?她奋发学习的科学,不应是杀害那些无辜的人啊!这与她为了造福人类的初衷完全相违背!她突然意识到,科学不应该是这样的,如果科学是这样的,那么我想要的就不是科学。

她的内心苦苦挣扎,她开始想着要为自己的那份罪恶感做点什么。她首先下定决心不再参与任何军方相关的项目或计划,并积极加入了美国那股反核武的队伍之中。

恰逢这时,正研究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哥哥,对中国赞不绝口。未婚夫联合国难民救济总署奶牛专家阳早也因曾在中国会见过毛泽东而大加赞誉中国就是一个希望之乡。心灵受到了重创的琼,在身边人都对中国赞不绝口时,产生了向往。



放下了执念,压下了周围人对她的劝阻,她带着亏欠之情与丈夫阳早一起踏上了东方这片有着信仰的净土,改名为寒春,与丈夫在放牛的生活中和平的度过了下半辈子。

有人可能会想,她在美国有着世人惊叹的物质条件,更有着世人艳羡的科学地位,未来的前程上更是有着无与伦比的潜力,又是花了多大的勇气和决心才能将其放弃掉呢。殊不知,她内心对逝去的人们的愧疚又是有多么的强烈。我想这应该正应了她生前所说的一句话——

“我们在中国呆了一辈子,不是为养牛来中国,而是为了信仰。”

她走之后,美国人肯定炸开了锅,说她是一个叛逃之人,弃国家于不顾,可又有谁知,她其实内心深爱着祖国,所以才不想看到祖国继续做令世人愤怒的事。就算可以说她没有一颗“爱国心”,可是她却爱着全世界。



在2010年6月8日凌晨,琼因病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89岁。她在中国放牛的日子,一放就是整整62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7
琼·辛顿,因为她造出的原子弹爆炸后,她的内心非常的痛苦。所以跑到了中国,为中国的奶牛事业做贡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