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为什么听力下降却不愿佩戴助听器?

如题所述

这种情况分好几种,一种是老人本身对听百力问题不重视,度认为听见听不见不重要,如果老人看不见他就会着急,另一种就是家里人随便给老人买了知一个助听器戴了道,使老人对助听器有了错误的认识,认为所有的助听器都一样,乱哄哄的,内其实助听器是需要验配的,排斥助听器,还有就是老人舍容不得花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07
您好!老人为什么听力下降却不愿佩戴助听器?
可以改善。助听器是一种听力辅助工具,会根据每个人的听力情况选择合适自己的助听器,帮助患者提高聆听的清晰度。但它不能治疗听力,不戴助听器只会让听力越来越差,佩戴会改善并减缓下降的速度。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第2个回答  2019-07-13
1、舍不得,怕花钱;
2、对助听器没有正确的认识;
3、对助听器的期望值太高,认为一戴上就能听得好,但实际上有好多是戴上了还是听不清,这个需要一个慢慢的适应过程。
但不论是哪种情况,都建议说服老人,跟老人详细讲解不戴所带来的危害,家人要支持鼓励,再一个带老人去正规的听力中心做听力检查,体验试听。
第3个回答  2018-10-16
老人在听力下降后,通常会经历以下几个心理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否认

在发现听力损失的初期,绝大多数老人认为,听力损失并不会对自己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他们否认听力损失这一事实。

事实上,否认行为是一种防御心理的阶段性表现。针对这一时期的老年性听力损失患者,我们需要设身处地的去了解其困境所在,帮助老人积极地度过“否认”阶段,而非强制其做出改变。

第二阶段:被动接受
随着时间的流逝,老人对待疾病的看法会逐渐由否认心理转变为被动接受心理。他们认为,看不见、听不清等身体变化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必然发生的事实。
然而,被动接受并不意味着他们愿意做出改变,大部分老年性听力损失患者仍然不愿对此采取干预措施。

坦然接受听力损失却不愿主动治疗的心理是老年人失去信心、不愿对听力损失做出任何改善的根本原因。
针对这一时期的老年性听力损失患者,家人和听力师将面临更多沟通及交流,向该时期的老人普及更多科普知识,潜移默化地使其意识到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第三阶段:自我形象维护
到了这一阶段,虽然老人已经接受自己听力下降的事实,但出于相貌及外观考虑,一部分老年性听力损失患者认为,佩戴助听器会使他们看起来“异于常人”,他们并不想因为助听器而使自己的形象发生改变。
换言之,当其发现自己逐渐失去社会地位、可参与的社交活动越来越少、无法紧跟时代潮流、周围朋友相继去世时,他们会有意识的维护自我形象,不愿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做出改变。
第4个回答  2018-10-23
主要还是要了解老人不愿意佩戴助听器的具体的原因,针对性解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