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科学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有哪些

如题所述

以中国科学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有“袁隆平星”、“陈景润星”、“钱学森星”、“钱三强星”、“孙家栋星”、“屠呦呦星”、“南仁东星”、“吴伟仁星”等。

1999年10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原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将其发现的国际编号为8117号的小行星命名为“袁隆平星”。  

1999年10月,国家天文台将其发现的国际编号为7681号的小行星命名为“陈景润星”。  

2001年8月,紫金山天文台将其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763号的小行星命名为“钱学森星”。  

2003年10月,国家天文台宣布把国际编号为25240号小行星命名为“钱三强星”。  

2012年6月,根据国际天文联合会第77508号《小行星通报》,小行星第148081号正式命名为“孙家栋星”。  

2016年1月,国际永久编号第31230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屠呦呦星”。  

2018年9月,国际永久编号为79694号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南仁东星”。  

2020年9月,国际永久编号为281880号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吴伟仁星”。

浩瀚星空中又新添一颗中国科学家星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已发布公告,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47336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张弥曼星”,以表彰张弥曼院士作为中国四足动物起源研究的奠基者,其可持续的工作为早期脊椎动物演化研究带来革命性变化的重要贡献。

据了解,今年85岁的张弥曼院士长期从事比较形态学、古鱼类学、中生代晚期及新生代地层、古地理学及生物进化论的研究。

以上内容参考 光明网-袁隆平星、钱学森星……太空又多一颗中国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26

近日,“叶培建星”命名仪式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举行。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杨戟向中科院院士叶培建颁发了“叶培建星”命名铜匾、证书。

“叶培建星”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绕太阳运行,由紫金山天文台于2007年9月11日发现,国际编号456677。为了表彰叶培建院士为推动我国卫星遥感、月球与深空探测及空间科学快速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2016年6月,紫金山天文台推荐命名“叶培建星”,2017年1月12日获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

作为目前唯一可以由发现者进行命名的天体,小行星的命名总能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涉及到名人的时候。因此有人说,小行星的命名法是“所有天体命名中最绚丽多彩、最富人文性、最具人性化和最有幽默感的”。

在这些名字中,有很多是我们熟悉的中国元素。据不完全统计,已有80余位科学家获此殊荣。于是,小编不由地憧憬起来:今后人类很可能登上小行星探寻其奥秘,开发小行星上的矿藏,到那时该小行星的名字将一夜之间就变得家喻户晓,想想都很激动有木有。

这些名字是咋上天的呢?

第一个小行星的发现要追溯到1801年,但到了1850年,天文学家才开始给小行星起名字。那时候,来自德国、意大利、英国、法国的几位天文学家用望远镜目视搜索,发现了聚集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绕日运行的13个小行星。

因为行星和卫星有以神话中的神灵命名的传统,于是当时的天文学家就商定,小行星的命名也沿用这个传统,并且应该是女性神灵,同时规定命名权归发现者。这一发现者拥有命名权的命名法则被保留至今,但发现者不能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小行星。

如今,所有的小行星命名都须报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小天体提名委员会审议通过,然后才公布于世,成为该天体的永久名字并为各国公认。

截止到2016年6月,天文网站公布的小行星的电子版专名已经增加到20091个。名字内容包罗万象,有科学家、机构、历史事件、文学家、音乐家、舞蹈家、历史名人、神话和国名、城名、港湾和江河湖海、园林和名山峻岭、动物植物、树木花卉、缩称和笔名等。

天空中闪烁的中国科学家群星

在这些小行星的名字中,中国古代和现代科学家的名字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一部分。以中国古代科学家命名的小行星包括张衡、祖冲之、郭守敬、沈括等。

其中,“张衡星”是第一颗以中国人名命名的小行星。1977年紫金山天文台报国际小行星中心批准,将该台1964年10月9日发现的编号为1802号的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1990年,为表彰旅美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的杰出贡献,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发现的编号为2752的小行星命名为“吴健雄星”。此后,一批小行星陆续以当代杰出科学家命名,如物理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周光召,计算机专家王选,天文学家张钰哲等。

1997年1月9日发现编号为18550的小行星,这一天正是茅以升先生的诞辰日。为了纪念茅以升为我国桥梁工程建设和科技、教育、科普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国家天文台向国际小行星中心申请,将其永久命名为“茅以升星”。

1999年10月,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观测中心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7681的小行星,被命名为“陈景润星”,同月编号为“8117”的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夜空中群星闪耀,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表彰“两弹一星”的卓越功臣对我国科技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目前已有11位获得了国际小行星的命名,他们分别是周光召、彭桓武、陈芳允、钱学森、杨嘉墀、王淦昌、钱三强、朱光亚、赵九章、王大珩、孙家栋。

永恒星辉在宇宙中与光同尘

除此之外,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也占据了很大比例。2016年1月6日,我国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和近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谢家麟、吴良镛、郑哲敏、张存浩获得小行星命名,从此这五位中国科学家名字被永久写入了浩渺的星空。

自1999年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来,迄今已评选出27位获奖者,其中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金怡濂、刘东生、王永志、叶笃正、吴孟超、李振声、闵恩泽、谷超豪、吴征镒、王忠诚、孙家栋、师昌绪和王振义等21人已获得过小行星命名,今后还将分批以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奖者名字命名小行星。

2017年5月7日7时21分,我国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文俊先生因病医治无效,溘然长逝,享年98岁。巨星陨落,人们只能在悲痛中仰望吴文俊留下的永恒星辉。好在在浩瀚宇宙中,还有一颗被命名为“吴文俊星”的小行星与光同尘,永远指引着我们不断探索,砥砺前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