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家族建立晋朝之后,为什么会开启了黑暗时代?

如题所述


五胡乱华?,胡人?凌辱女子,将她们作为军粮,早上?随意宰杀烹食,晚上?沦为?玩物?,俘虏??数万名?女子?被吃剩?几千人?,吃不完?就??淹死,这是一个血腥与暴力横行的时代!
公元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
西晋王朝存世五十一年,仅有十年的太平盛世。此后的四十年,分裂、割据、混战,从无间断,大片文明被毁,人口急剧减少。
当年,司马一族篡夺曹魏政权的时候,可以用
背信弃义,野心勃勃,心狠手辣
来形容。连司马懿的后世子孙晋明帝司马绍在听说了司马家族的事迹后,掩面痛哭,羞愧难当。
如今,司马一族被灭,其惨烈程度与其当年篡夺曹魏政权时,有过之而无不及,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被灭族的皇室,最终只留下耻辱二字。
隐忍如司马懿,豪横如司马昭,狠辣如司马炎,可能都不会想到,他们留给子孙后代的盛世会在一夕之间覆灭,一时的权力之心,却以灭族作为代价。
那么,西晋建立以后,司马家族到底做了什么,让社会陷入黑暗,最终亡国灭种?这一切,还要从
魏明帝曹_托孤司马懿
说起。
01
司马篡曹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_病逝于洛阳,年仅8岁的齐王
曹芳
继位,根据遗诏,司马懿与曹爽
同为辅政大臣,共执朝政。
当时,司马懿任侍中,都督中外诸军。没多久,他就遭到了曹爽的排挤,被升任为没有实权的太傅,被架空了司马懿虽有不满,但也只能隐忍。
曹爽独揽大权后,不听劝阻,发动了对吴蜀的战争,结果大败而归。同时,曹爽还
侵占良田,敕造宫殿,违法乱纪,魏国上下民怨沸腾,朝中大臣都希望司马懿能够出面主持公道。
彼时,司马懿已经掌握魏国军权30余年,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士族大臣更是云集麾下,他的儿子司马师更是豢养了三千死士,只待一朝集结,便可直上云霄。
公元249年,曹爽带着曹芳离开洛阳,前往高平陵祭祀魏明帝。司马懿趁此机会,秘密上奏太后,请求废黜曹爽兄弟,并派遣儿子司马师率兵控制京城。
得到消息的曹爽立刻扣押了曹芳,准备起兵反攻洛阳。曹爽的谋士
桓范
则劝说曹爽,挟持曹芳到许昌,再征集天下兵马,进京勤王,犹豫不决的曹爽没有接受建议。
就在这时,为了稳住曹爽,司马懿命人传信于曹爽,只要肯交还皇帝,诚心认错,便保其性命,并且以洛水为誓,只要曹爽肯交出手中权力,保他一生爵位不减,荣华富贵。
曹爽相信了司马懿的承诺,放弃抵抗,选择投降。可司马懿却出尔反尔,将曹爽以谋反罪论处,与其党羽一起被诛杀,一起被牵连的还有曹爽的三族,可谓是赶尽杀绝。
而这,就是
历史上著名的“高平陵之变”!
同年二月,曹芳任命司马懿为丞相,加九锡之礼,但是司马懿推辞不受。不久,司马懿又亲自
平定了王凌之乱,为司马家族扫除了最后的障碍。
此时的司马懿,已然成了曹魏的实际掌权人,他的太傅府,也成了魏国的政治中心,隐隐有了取代曹魏的势头。可司马懿有生之年并未篡夺政权,王凌之乱也成为了他的谢幕演出。
公元251年,司马懿病逝于洛阳,享年73岁。临终前,司马懿对儿子司马师与司马昭嘱咐道:
“我终身事魏,人人都疑我有异心,我死后,你二人要辅佐皇帝,善理朝政。”
多年来,司马懿阴险毒辣,窃国篡逆的形象深入人心。然而透过历史,回看司马懿的一生,他侍奉四代君主,虽南征北战,军功卓著,却被君王忌惮,常有卸磨杀驴之心。
彼时的司马懿,身陷两难之境地,要不就是坐以待毙,要不就是捍卫自己的权力和家族的安危,成为一代奸雄。然而这个问题,他再也无法回答,只能交给后世子孙。
司马懿去世后,大儿子
司马师
官拜大将军,成为新一任的辅政大臣。司马师上任后,大权独揽,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
对内,司马师
对官员的擢升制定了详细的法则,还让官员们举荐贤才,整顿纲纪,各级官员各掌其职,朝野肃然。对外,司马师
用计击败吴国大军,一举平定新城之乱。
公元254年,曹芳因不满司马师大权独揽,与
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光禄大夫张缉
等人合谋,企图发动政变,废黜司马师,另立夏侯玄为大将军。
但是,计划被人不慎泄露,传到了司马师的耳朵里,怒火中烧的
司马师将随即将三人诛杀,夷平其三族,废除张皇后,司马师更是将曹芳废为齐王,想要另立彭城王曹据为帝。
但是,当时的郭太后持反对意见,坚持要
立曹髦为帝,司马师争执不过,只得派人将曹髦接到洛阳,登基为帝,司马师与司马昭继续把持朝政。
当时的大将_丘俭、文钦,因不满司马师废除曹芳,杀害好友,起兵叛乱。司马师得知后,率兵平叛,平定叛乱后,留在魏国的_丘氏与文氏族人同被牵连,诛杀殆尽。
然而此战中,司马师也因旧疾复发,病死于许昌,享年48岁。
司马师死后,司马昭被任命为卫将军,镇守许昌,可司马昭却使计率兵回到洛阳。回到洛阳后,司马昭晋封为大将军,加封侍中,都督中外诸军等职位。
在寿春之战中,司马昭带着曹髦与郭太后,亲赴战场,经过长期鏖战,打败了诸葛诞军及吴军20万余人。
寿春之战后,司马昭将拥护魏帝曹髦的势力连根拔起。
此后,朝廷成了司马氏的一言堂,士大夫们纷纷倒戈,拥护司马氏。
如此情形,让曹髦常年生活在压制之中,几度担心自己被废受辱。虽然曹髦曾下旨,晋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设晋国,均被司马昭推辞不受,不了了之。
公元260年五月,曹髦见权威日渐消散,朝中大事均不能自己做主。为了不受被废之辱,曹髦率领几百名侍卫和奴仆,冲出宫门,亲自讨伐司马昭,却被司马昭无情斩杀。
曹髦以近乎悲壮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这是曹髦临死前,留给世人最著名的一句话。曹髦的死,也昭示着曹氏的最后一次反抗,以失败告终。
曹髦死后,司马昭另立曹奂为帝。
虽然曹氏没落了,但是大魏统一天下的雄心没有就此熄灭。此时的
司马昭已经有了先灭蜀汉,后灭东吴的计划,想以此来结束三分天下的格局。
公元263年,司马昭决定攻打蜀汉,此时的蜀汉政权也已经走向了没落,随着蜀汉的灭亡,三国也就此走向了统一。
公元265年,司马昭病逝,享年55岁,至此他与曹魏的恩怨,也随风飘散,取而代之的,是他的长子司马炎。
司马昭死后,司马炎继承了父亲的权力和晋王的爵位。数月之后,司马炎逼迫曹奂禅位,登基为帝,定国号为晋,改元泰始,史称西晋。
在位期间,司马炎励精图治,革新政治,推行法治,振兴经济,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社会经济呈现繁荣的景象,历史上称其为“太康之治”。十四年后,司马炎调集水陆大军20余万,一举攻灭了吴国,三足鼎立的乱世,就此宣告结束。
回望司马家族的篡位史,是几代人的努力与奠基。成功的背后,是司马一族,以阴险背信、独裁专制、嗜杀成性铺就的上位之路。
然而,司马家族集几代人心血铸就的西晋政权,并没有永传后世。随着司马炎的去世,稳固的西晋王朝再次陷入了皇族动乱之中。
当年,司马氏如秋风扫落叶般,篡夺了曹魏的政权,打得曹氏毫无还手之力,这是因为
曹氏不握枪杆子,各个地方上的实力派也不是曹氏的骨肉。
为了不重蹈曹氏覆辙,司马炎痛定思痛,开始
大搞分封,将宗族王公世子都分封为王,各自都拥有了武装势力,一国之内,竟然有了三十多个诸侯国。
司马炎如是想,如今举国上下皆姓司马,还有谁敢来夺取政权。可他忽略了诸侯王的野心,大家都是皇室子弟,试问有谁不想问鼎中原呢?
仅仅25年时间,西晋王朝以“八王之乱”拉开了亡国灭种的序章。
02
八王之乱
公元290年,司马炎驾崩,太子司马衷继位,史称晋惠帝。
司马衷是历史上有名的白痴皇帝,当时,国家陷入灾荒,百姓们无粮可吃,他竟问道:
“何不食肉糜?”
如此无知,可见也非明君,亦无治国才能。而司马衷最终能登上帝位,是因为司马炎认为司马衷的儿子
司马_,已有君王之资,堪当大任,于是传位于司马衷。
司马衷继位之时,外祖父
杨骏
早已趁司马炎病重之际
假传诏令,肆意任命官员,安插亲信,伙同武悼皇后,篡改诏书任命自己为太傅,以此把持朝政数年,大权独揽,执政严酷。
当时,身为皇后的贾南风好不容易坐上高位,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可是,杨骏手握玉玺,贾南风无可奈何,只能牢牢把持着白痴皇帝司马衷。
据说,贾皇后是一位又黑又丑的女人,但是善于弄权,利欲熏心。
司马炎曾评价贾南风道:
贾家种妒而少子,丑而短黑。
其实,杨骏虽然把持朝政多年,却是
空有野心,腹内草莽,不足为惧。
为了将杨氏一族连根拔起,贾南风秘密联系了司马玮,召他入朝,一场宫廷政变即将拉开帷幕。
公元291年,贾南风与司马玮发动政变,假传司马衷诏令,诬陷杨骏谋反,杨氏一族数千人被诛杀。
杨太后被废,囚禁于金墉城,同年被贾南风杀害。
杨骏死后,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东安王司马繇
入朝掌握大权。
司马亮继任太傅之位后,嗜权的本性也暴露出来,开始以权谋私,安插亲信,作威作福,还将司马繇贬黜。
此时的贾南风见朝中大权仍然不能到自己手中,于是
再次利用司马衷,颁发诏令,诬陷司马亮谋反,派司马玮杀了司马亮。
司马亮死后,贾南风又调过头来诬陷司马玮假颁诏令,屠戮功臣,下令将司马玮下狱,不日就将司马玮斩首,就此,司马玮也难逃兔死狗烹的命运。
终于,贾南风大权在握,志得意满,西晋王朝也得到了短暂的安宁,但是好景不长,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贾南风又将矛头指向了太子。
贾南风多年来一直没有生育,现任的太子非自己亲生,这就意味着,多年以后,新帝登基,她无法如控制司马衷一样,控制新帝。为了大权不至旁落,贾南风
构陷太子谋反。
公元299年
的一天,贾南风命人将太子灌醉后,令其抄写了一篇逼迫司马衷退位的文章,并呈给了司马衷。司马衷听信了贾南风的谗言,当即要赐死太子司马_。
但是在朝臣的劝阻下,太子得以留下性命,太子之位被褫夺,囚禁于金墉城,第二年就被贾南风害死。然而,这次的贾南风没有因为太子之死而权力日盛,反而在阴沟里翻了船。
一直忠于贾南风的赵王
司马伦,借由太子之死,以为太子报仇的名义发动政变,将贾南风及其党羽全部抓捕。
贾南风被囚禁于金墉城,被灌金屑酒而死,贾氏被满门抄斩。
贾南风死后,司马衷没有了依靠,终于成为了俎上鱼肉。
公元301年,司马伦废除司马衷的皇帝之位,自立为帝,司马衷被囚禁于金墉城。
可是,司马伦的帝王之位还没有坐稳,齐王
司马_
联合河间王
司马_
以及成都王
司马颖
起兵攻陷洛阳。
司马伦同样被囚禁于金墉城,喝下金屑酒而死。
司马衷被拥立,恢复帝位,司马_则任命为大司马,执掌朝中大权。此时的司马_认为自己功高盖世,独揽大权,压制朝臣。
不久后,他就
被长沙王司马_发动政变诛杀。司马_独揽大权后,又被河间王司马_和成都王司马颖忌惮。两军交战数月,难分胜负。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东海王
司马越
加入战局,一举捉拿了司马_,将其交给了司马_,被诛杀。
三人分了战果,共掌朝政,司马颖则被封为皇太弟,成为了下一任的皇位继承人。
可是,这样的结果并不是司马越想要的,于是他
挟持了惠帝司马衷,颁布诏令,讨伐司马颖,结果却兵败逃亡。
公元305年,司马越反攻关中,以徐州为据点,同时还部署三个弟弟
司马腾、司马略、司马模
加入战局,割据一方。
司马_为讨好司马颖,颁布诏令,逼迫司马越返回东海。谁知司马越回迁途中,大败刘裕军队,反而屯兵直逼关中,司马_深感恐惧,于是求和,却被司马越拒绝了。
公元306年,司马越的手下攻入长安,烧杀抢掠,长安城内被洗劫一空,死伤两万多人。同年九月,司马颖被俘,被司马越下令处死。
公元307年,司马衷突然暴毙而亡,其同父异母的弟弟
司马炽登基称帝,其余七王皆死于内乱之中,唯有东海王
司马越辅助朝政,至此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落下帷幕。
然而,此时的西晋王朝已然岌岌可危,塞外的少数民族政权已经欣欣向荣。八王之乱已然耗尽了这个王朝的最后一丝力气,而关外的势力虎视眈眈,企图吞并,西晋王朝迎来了至暗时刻。
03
五胡乱华
八王之乱导致的结果,西晋王朝名声凋敝,兵力残缺,不久之后,晋惠帝就暴毙而亡,司马炽
登上帝位,史称晋怀帝。
公元304年,晋朝旧臣刘渊自立为王,称汉王,建立前赵。
《资治通鉴》:渊从祖右贤王宣谓其族人曰:“自汉亡以来,我单于徒有虚号,无复尺土;自馀王侯,降同编户。今吾众虽衰,犹不减二万,奈何敛手受役,奄过百年!左贤王英武超世,天苟不欲兴匈奴,必不虚生此人也。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复呼韩邪之业,此其时矣!”
刘渊对于晋朝了如指掌,于是决定先发制人。在他的不断攻打下,晋军屡屡败退,前赵势力日益强盛,然而,仅仅过了六年,刘渊去世了,其子刘?聪继位。
刘聪命令石勒进攻洛阳,晋军毫无悬念,又是大败。城破之后,前赵军在城内大肆烧杀抢掠,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被杀害者多达三万。
不久,前赵军攻入皇宫,太子司马诠和宗室子弟被诛杀,晋怀帝也被俘虏北去。晋怀帝被杀后,其侄子
司马邺登基称帝,建都长安,史称晋愍帝,然而这并不能扭转晋朝的命运。
公元316年,刘聪再次进攻长安,晋军依然不敌,晋愍帝只好投降,被前赵军俘虏,至此
西晋灭亡。
前赵的建立标志着五胡乱华的开始,至此
中原大地开始了长达139年之久的战争。这场人类历史上的大屠杀导致汉族几乎被屠尽,西晋皇族十室九空,死亡人数多达1000万。
前赵的野蛮征讨让晋朝官员和百姓不堪忍受,幸存下来的
西晋宗室为了躲避战乱,携老扶幼,带着大批物资纷纷南逃,浩浩荡荡的队伍,吸引了无数百姓跟随,多达数万人。
这些南逃世族主要有
林、陈、黄、郑
等等八个姓氏,由于他们习惯峨冠博带的装束,所以史称这次大规模的迁徙为
衣冠南渡。
公元317年,时任都督扬州军士的司马睿,在王导家族的帮助下,司马睿承制改元即晋王位,改元建武。
次年,闵帝遇害的消息传到江东,司马睿登上皇帝,称晋元帝,至此,晋王朝得以在南方苟延残喘地延续下来,史称为
东晋。
然而,东晋乃门阀士族政治,本身实力并不强大,全凭着长江天险,才能偏安一隅。而南迁的北方士族与南方大族,常常因为权力,土地,资源等发生冲突,导致东晋政权并不稳固。
东晋建立时,彼时的中原大地上,少数民族之间的斗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了,虽然晋元帝有收复北方国土的心,但是却没有这个实力。
东晋政权的建立是依赖于南北的士族,晋元帝虽有帝王之尊,却无帝王之权,更多的是奉司马家为正统,选出一个皇帝,那么司马睿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东晋的国主成为了世家大族手中的傀儡,在各族的牵制之下,东晋政权逐渐趋于稳定。宗室、外戚和门阀大族
王、谢、庾、桓
先后共同支配着王朝政局。
东晋虽然偏安一隅,但是历代皇帝都希望可以收复北方国土。然而
各士族对于北伐的态度不同,如今士族已安居江南一带,此地物产丰富,使得返回北方的意愿不高。
于是,历代皇帝只能派出一小队兵马,开始北伐,企图收复失地。当时,大将军
桓温三次北伐胜利,在东晋名声大噪。虽然士族大家依旧受各方牵制,但是这个以军功起家的桓温,开始在朝堂之上一家独大。
公元371年,桓温废晋废帝司马奕皇帝之位,改立司马昱为帝,次年简文帝去世,晋孝武帝继位。与此同时,桓温要求加九锡之礼,取而代之的意图明显。
但是,在士族大臣的拖延下,桓温病死,东晋才得以保存。虽然桓温死了,但是桓温的儿子
桓玄
继承了父亲手中的权力。
当时东晋正在全力攻打孙恩叛乱,此时的桓玄却来了一招釜底抽薪,借机吞并了藩镇,占领了东晋大部分的国土,东晋失去了依靠,成为了空置的政权。
公元402年,司马元显发兵讨伐桓玄,此时的桓玄集结兵马,攻入建康,将司马道子与司马元显诛杀。
公元404年,桓玄废晋安帝帝位,自立为皇,国号楚。桓玄的成功不仅是因为当时的东晋,世家大族权力已经被削弱,桓氏一家独大,东晋轻而易举便被桓玄灭了。
然而,此时的桓玄已经是一个极其腐败的人了,过惯了骄奢淫逸的生活,也没有治国的才能。
公元404年,刘裕起兵讨伐桓玄,桓玄被诛杀,刘裕掌握了东晋政权。为了取消司马家族在晋国的统治权,刘裕认为,自己必须要获得更高的威望,于是继续北伐。
为了避免和司马家族一样,受到士族大家的牵制,刘裕在各个藩镇中均以皇子坐镇,从而减弱了士族的武装力量。
在一系列的军事布局完成后,刘裕认为,司马家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于是,在
公元420年,刘裕废晋恭帝帝位,自立为皇,建立南宋,至此东晋正式灭亡。
彼时,盘踞在北方的少数民族势力纷纷崛起,相互战争不息。胡人前前后后建立了
前赵、成汉、后赵,前燕、前凉、前秦、后秦、后燕、西秦
等等乍兴乍亡的短命政权。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不堪回首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战争无休无止,暴君前赴后继,针对无辜百姓的大规模屠杀时有发生,同时给北方人民造成了深重的苦难。
而胡人入侵中原的根本原因,是
人权得不到保障。
当时
鲜卑、匈奴、氐、羯、羌等
五胡带领族人内迁,与汉族杂居。可胡人因为
地位低下,长期受到汉族官吏的欺压,既要缴纳高额赋税,还要服苦役,甚至被贩卖做店客或者是奴隶。
随着内迁胡人的日益增多,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到惠帝时期的
关中要地以及泾渭二水流域,也出现了戎狄居半的情况,并对洛阳形成了包围之势。
与此同时,晋朝各军事集团大量以胡人为兵。
司马腾征鲜卑人入伍,司马颖则使用匈奴部众作战,这无异于养虎为患,与虎谋皮。
胡人对汉人的积怨已久,苦大仇深的胡人犹如遍地干柴,一遇到星星之火几乎能够燎原,胡人的铁骑几乎踏遍了中原的每寸土地,将心中的怨恨发泄到了无辜的百姓身上。
他们不仅烧杀抢掠,还凌辱妇女,将汉族女子充作军粮,在他们眼里
汉人女子就是“双脚羊”,在白天则随意地宰杀烹食,在晚间供士兵玩乐。
胡人在中原掠夺无数财宝,屠尽每一座城池,俘获了数万名女子,在征战途中,他们将这些女子随意分食,最后只剩下几千名女子,吃不完的就将她们赶入水中淹死。
在胡人的杀戮与统治下,中原大地血流成河,北方人口急剧下降,汉人几乎被屠杀殆尽。
少数民族南下一直持续到公元439年,由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北方才终告结束。
至此,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
04
最后
回望这魏晋南北朝时期,从
曹魏代汉,到三国归晋,再到桓楚代晋,历史总是有着相似的地方,这三个王朝都是得位不正,结局也可想而知。
更有意思的是,当初司马懿屠杀曹爽三族,作为谋士的桓范没有幸免于难。而他的子孙后裔,桓温与桓玄成为了推翻司马王朝的人。
不得不说,一报还一报,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在此之后,司马家族被屠杀殆尽,别的宗室旁支生怕被牵连,纷纷异姓而冠,司马家族如昙花一现般,淹没在了历史的洪流中。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西晋灭亡三百多年后,隋唐再次建立了大一统的王朝,后世王朝更深层次地汲取前代王朝失败的教训,更多地
关注普通百姓,善待百姓。
李世民更是提出了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的治国理念。
隋唐创立了科举制,给庶民百姓打通了一条上升通道,逐渐打破了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的畸形社会形态,更多出身寒门的子弟出将入相。
封建王朝至此终于迎来了大一统时代,经济文明也走向了另一个鼎盛时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