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平仄是如何区分的?

如题所述

平声是指一声或二声,即阴平和阳平。仄声是指汉语中的三、四声,即上声、去声、入声。

平声与仄声是旧体诗中的术语,现在直接通过一、二、三、四声区分并不那么准确,原因是现代汉语的发音和古汉语是不一样的。比如“阁”,现代汉语中读“格”音,可以算是平声,而在古汉语中则读“葛”音,是仄声。

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着入声这一个调类。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语里,入声已经消失了。

平声和仄声的作用:

(1)平声字体现感情的平稳,仄声字体现感情的激越。所以,同样是表达一个意思,所用的是平声字还是仄声字,特别是在韵部的时候,就可以看出作者的口吻,从而看出作者的用情态度。

比如同样是关门,用平声字“关”字则比较自然,所体现的作者的感情是平和的,用仄声字“闭”则急促,所体现的作者的感情是压抑的。

比如同样是开门,用平声字“开”字则比较自然,所体现的作者的感情也是平和的,用仄声字“启”则声调上扬,所体现的作者的感情是回旋的,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感情其实有一个小的波澜起伏在里边。

(2)同样是表达一个意思,因为选用平仄不同,所选用的词语自然不同。不同的词语,其质量也就不同,因而所体现出的作品的质量和作者的感情也就不同。

比如同样是写荷花,用“荷花”就很通俗平淡,用“莲花”则平仄不变,但在给人的感觉上“莲”字显得更高洁一点,用“菡萏”则平仄不但相反,且给人的感觉显得高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