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成分分析和层次分析法的区别和联系

如题所述

层次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和层次分析两者计算权重的不同,AHP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的计算权重的研究方法,采用两两比较的方法,建立矩阵,利用了数字大小的相对性,数字越大越重要权重会越高的原理,最终计算得到每个因素的重要性。

主成分分析

(1)方法原理及适用场景

主成分分析是对数据进行浓缩,将多个指标浓缩成为几个彼此不相关的概括性指标(主成分),从而达到降维的目的。主成分分析可同时计算主成分权重及指标权重。

(2)操作步骤

使用SPSSAU【进阶方法-主成分分析】。

如果计算主成分权重,需要用到方差解释率。具体加权处理方法为:方差解释率除累积方差解释率。

比如本例中,5个指标共提取了2个主成分:

主成分1的权重:45.135%/69.390%=65.05%

主成分2的权重:24.254%/69.390%=34.95%


如果是计算指标权重,可直接查看“线性组合系数及权重结果表格”,SPSSAU自动输出了各指标权重占比结果。其计算原理分为三步:

第一:计算线性组合系数矩阵,公式为:loading矩阵/Sqrt(特征根),即载荷系数除以对应特征根的平方根;

第二:计算综合得分系数,公式为:累积(线性组合系数*方差解释率)/累积方差解释率,即上一步中得到的线性组合系数分别与方差解释率相乘后累加,并且除以累积方差解释率;

第三:计算权重,将综合得分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即得到各指标权重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9
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异同
1.基于相关性分析的指标筛选原理
两个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反映了两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越大,两个指标反映的信息相关性就越高。而为了使评价指标体系简洁有效,就需要避免指标反映信息重复。通过计算同一准则层中各个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删除相关系数较大的指标,避免了评价指标所反映的信息重复。通过相关性分析,简化了指标体系,保证了指标体系的简洁有效。
2.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指标筛选原理
(1)因子载荷的原理
通过对剩余多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每个指标的因子载荷。因子载荷的绝对值小于等于1,而绝对值越是趋向于1,指标对评价结果越重要。
(2)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指标筛选原理
因子载荷反映指标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因子载荷绝对值越大表示指标对评价结果越重要,越应该保留;反之,越应该删除。通过对相关性分析筛选后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每个指标的因子载荷,从而删除因子载荷小的指标,保证筛选出重要的指标。
3.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相同点
一是,基于相关性分析的指标筛选和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指标筛选,均是在准则层内进行指标的筛选处理,准则层之间不进行筛选。这种做法的原因是,通过人为地划分不同准则层,反映评价事物不同层面的状况,避免误删反应信息不同的重要指标。
二是,基于相关性分析的指标筛选和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指标筛选的思路,均是筛选出少量具有代表性的指标。
4.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不同点
一是,两次筛选的目的不同:基于相关性分析的指标筛选的目的是删除反应信息冗余的评价指标。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指标筛选的目的是删除对评价结果影响较小的评价指标。
二是,两次筛选的作用不同:基于相关性分析的指标筛选的作用是保证蹄选出的评价指标体系简洁明快。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指标简选的目的是筛选出重要的指标。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