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三百首 原序译文

  词学极盛于两宋,读宋人词当于体格、神致间求之,而体格尤重于神致。以浑成之一境为学人必赴之程境,更有进于浑成者,要非可躐而至,此关系学力者也。神致由性灵出,即体格之至美,积发而为清晖芳气而不可掩者也。近世以小慧侧艳为词,致斯道为之不尊。往往涂抹半生,未窥宋贤门径,何论堂奥?未闻有人焉,以神明与古会,而抉择其至精,为来学周行之示也。彊邨先生尝选《宋词三百首》,为小阮逸馨诵习之资。大要求之体格、神致,以浑成为主旨。夫浑成未遽诣极也,能循涂守辙于三百首之中,必能取精用闳于三百首之外,益神明变化于词外求之,则夫体格、神致间尤有无形之欣合,自然之妙造,即更进于浑成,要亦未为止境。夫无止境之学,可不有以端其始基乎?则彊邨兹选,倚声者宜人置一编矣。中元甲子燕九日,临桂况周颐。

《宋词三百首》原序今译 

 

  词学极盛于两宋,读宋人词当于体格、神致间求之,而体格尤重于神致。

   译:词学最兴盛于北宋和南宋时代,读宋人的词作,应当在体格(体制格调)和神致(神韵情致)两方面评判取舍,而体格尤其比神致重要。

 

以浑成之一境为学人必赴之程境,更有进于浑成者,要非可躐而至,此关系学力者也。

    译:以浑然天成达到的一种词境,是初学词者必须力争达成的途径与境界,而真能进步到浑然天成的词境,不是初学词者在短时间而不循序渐进所能达到的,这还关乎到学词者的学识学养了。

            

神致由性灵出,即体格之至美,积发而为清晖芳气而不可掩者也。近世以小慧侧艳为词,致斯道为之不尊。往往涂抹半生,未窥宋贤门径,何论堂奥?

   译:词的神致是由词人的心性灵感中抒发出来的,它表现词的体格的尽善尽美,甚至这种厚积薄发出的蓬勃明快之芬芳气息,是不可遮掩得住的。近年来,出现一些绮靡俗艳的词作,这是对这个道理和观念的不信奉和不尊重。往往填些词填了半辈子,连宋代那些名词家的门儿都未摸到,更不要说指望他们登堂入室做出什么有益的探究了。

 

未闻有人焉,以神明与古会,而抉择其至精,为来学周行之示也。

译:至今未听说有人运用那些神明智慧与古人习风,而在众多词书中精选出一些真正精品,为学词者正规为词给予启示与指导的情况。

 

彊邨先生尝选《宋词三百首》,为小阮逸馨诵习之资。大要求之体格、神致,以浑成为主旨。

   译:强村先生尝试选编了《宋词三百首》,是为小侄儿逸馨诵读和研习的教材资料。最要紧的是注重所选词作的体格和神致。以选取浑然天成的词作,为主要宗旨。

 

夫浑成未遽诣极也,能循涂守辙于三百首之中,必能取精用闳于三百首之外,益神明变化于词外求之,则夫体格、神致间尤有无形之䜣合,自然之妙造,即更进于浑成,要亦未为止境。

译:至于说到浑然天成,是不可能急于求成地达到极深的造诣的,若能深入进去遵循规矩研习这些精选的三百首词作,就必能从中汲取精华,跳出束缚,将这些宝贵资料化而用之,则就可以做到体格与神致无形地融合,达成自洽美妙的成果,能更好地做到浑然天成,甚至于是没有止境的。

 

夫无止境之学,可不有以端其始基乎?则彊邨兹选,倚声者宜人置一编矣。

译:至于说词学的发展能达成无止境的状况,能不说是仰赖于开创此基业的诗品资料选编这项工作吗?那么强村先生所选编的《宋词三百首》,对于那些欲从事填词的人是最适宜的一部著作了,最好人手一册呦!

 

中元甲子燕九日,临桂况周颐。

译:一九二四年(民国十三年)。农历一月十九。

于桂林。况周颐。

 

(郑州   辛浩试译  请方家指正  2020.04)

在 我来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8-13
词学最盛于两宋,读宋人词应当在格调、神致之间寻求的,而格调尤为重要在神致。用完整的一个区域为学人必须前往的程境,更有进到完整的,要不是可以践踏而来,这关系到学习能力的原因。神把从性灵出,就本体格的最美,积发而为清晖芳气而不可掩盖的了。近年来小聪明侧艳为词,把这道为之不尊。往往涂抹半辈子,没有看到宋贤门经,有什么论堂奥?没听说有人了,以神圣与古代会,而准备选择其中最精,为来学习同行的表示的。强邨先生曾入选《宋代词三百首》,为小阮逸馨诵读的资。大要求的格调、神致,以混沌为主要宗旨。那完整没有马上到极点,能沿着道路车辆在三百首中的防守,一定能取精用闳于三百首的外,更加奇妙的变化在词之外寻找的,那么格调、神致间尤其有无形的欣合,自然之妙造,再进到完整,关键也不为止境。如果没有止境的学,可不能够端正自己开始吧?那么强邨现在选,在声音的宜人设置一个编了。中元甲子燕九天,临桂何况周颐。
(来自百度翻译。满意请采纳)追问

翻译的不好

追答

呃,是有点,不过这个确实不太好翻译,不过我只能做到这一步了\(^o^)/~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