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中心思想

一定是中心思想,要简洁,要重点,不要废话连篇

《天净沙·秋思》的中心思想:

这首小令用寓情于景的方法,通过对秋天黄昏时的景物描写,表现了异乡游子的羁旅之情,也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体现了飘泊羁旅的游子思乡的愁苦以及孤寂,悲凉的心境。

元曲作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原文: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于是在独自漂泊的羁旅途中,他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诗词赏析

《天净沙·秋思》说的就是羁旅漂泊之人,时逢黄昏,突然面对眼前景,有感而发,发而思,思而悲,悲而泣,泣而痛。

先见到的一组意象是“枯藤老树昏鸦”,一片秋悲之景。接下来的一组意象变了“小桥流水人家”,似喜似怨,好像这组意象似乎表达出了一种略略的有些欣喜的意境。

第三组意象就是“古道西风瘦马”,这组意象又和开始的“枯藤老树昏鸦”非常匹配,其实这两组意象中的六个景物,藤、树、鸦和道、风、马,前面的修饰是枯、老、昏和古、西、瘦,合在一起,就点出了秋天的悲凉。

这三组意象,第一组藤缠着树而树上落着鸭,这组是由下到上的排列;第二组,“小桥流水人家”小桥和桥下面的水和水流过去水边的人家,这是由近到远的一组排列;古道,古代的驿道,道上的西风和瘦马,这瘦马一定是越来越近了,才能看得清楚,所以从古驿道到道上西风和瘦马,这是从远到近的排列。

看似随机并列的三组意象,仔细揣摩,不仅有并列,还有递进的层次关系。而第一组和第三组是绝对的悲凉,第二组又貌似有些欣喜,在其间起到一个强烈的反差作用,但即使这样,也只是万里长征直走完了第一步。

这三组看似并列却又另有玄机的九个意象,如果只是随机的散放在那里,它的魅力不能直达人心。这时候,最后一个意象出场了,“夕阳西下”,这一下,这个意向,把九个前面的意向全部统摄过来,一下造成了一个时空统一的场面,这就像有了一个舞台,所有的人物都在这个舞台上呈现。

“断肠人在天涯”,当人出现的时候,所有意象,所有的景物,所有的自然,所有的眼前景,都和心中情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完美的合一。所以,这首天净沙看似随手写来,其实手法老道,大巧不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9-14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图,真切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低落,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10-18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夕阳西下,描绘了一幅寂寥孤单,无限惆怅,漂泊他乡无限怅惋的诗人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和萧条。
第3个回答  2009-10-18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图,真切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形象的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的内心世界。
第4个回答  2009-10-20
马致远就是以这样一支极为简短的小曲,表达了难以尽述的内蕴,形象地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给人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感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