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读《资治通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5
今年去上海图书馆,刚好正在展出司马光《资治通鉴》的古籍,有司马光的手稿,也有海外学者对该书的评价,犹以日本为最。《资治通鉴》这本书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司马光在和王安石的变法争斗中失利,一怒之下,请求外放,在洛阳呆了十五年,他没有闲着,用了十五年写下了三百万字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基本上都是司马光手写的,在上海博物馆看到他的手稿,也是比较震撼的,上面涂涂画画,用心良苦。司马光向司马迁学习,在每个历史故事后面加上自己的评价,侧重点在于表现帝王将相如何治国理政,待人处事,希望皇帝能够正身修己,成为明君。宋英宗看到这本书的其中两册觉得写的不错,特别为司马光开设了书局,让他专心写作,宋英宗即位后,司马光基本快写完了,皇帝特别给此书赐名《资治通鉴》,并特别的写了一个序。取自《诗经》:“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毛主席曾经说过,他曾把三百万字的《资治通鉴》读过17遍,清代学者也说过“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

大学时候,有一天看到这本书,不是全本的那种,就买了一本,一直没有定心去看,如今闲着每天看一篇,再对比一下《史记》,觉得写的很细致,故事情节也很有意思。从周朝写到五代十国,司马光用心良苦,尤其对唐代自己五代的描述很精彩。小时候学司马光砸缸,就知道司马光是个聪明人。

恰好今天也是柏杨先生的百年诞辰,他老家是河南辉县的,后来老先生写了一本《柏杨版资治通鉴》,是对该书的一种解读和翻译,特色之处是用现代地名解释古代地址,用现代官位等级解释古代官职,并自己画了地图标明古代地址,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工作,让后人能够更容易理解历史。

我觉得历史是一种很有趣的东西,对历史越了解,一个人的胸怀就越宽广,越能想明白事。多读读历史书,使人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