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录片《苏东坡》

如题所述

苏轼20岁中进士,主考官是欧阳修,欧改革了科举考试制度,让考生自由表达心中所想,因为看到这么好的文章,以为是自己的学生曾巩写的,为了避嫌,把苏定为第二名。苏30岁已是知名大文豪。

北宋国库虚空,积贫积弱。宋神宗急于改革,于是王安石变法推行,王安石追求高效、快速,把所有人变成同一种人,统一思想。因变得太快太急,苏轼不支持。后苏轼辞去官职,隐居。

苏东坡率领军民抗洪,得到嘉奖。

后一些小人检举苏诗讽刺新法、朝廷和皇帝,御史台下令抓捕苏。用绳子捆住苏,押往京城受审。御史台是北宋最高司法机关,大院里经常落有乌鸦,于是又叫“乌台”。

苏轼大儿子给狱中的苏轼送饭,约定“如果判了死刑,为了让苏有心理准备,就给他送鱼。”苏迈花光了盘缠,于是出京筹盘缠,让亲戚给送饭,结果亲戚不小心给苏轼送饭时送了鱼。他以为自己要死,给苏辙写了两首诗,可见兄弟情深。

王安石托人带话给神宗,说圣明时代不能杀有才华的人。太后也为苏轼说情,说先帝在的时候就很看重苏轼兄弟两的才华,你把他放了我的病情才能好。

被关押130天后,苏轼被贬官黄州(湖北黄冈),历经五年。在黄州苏心中积郁,常去定国寺静坐参佛,慢慢化解了心结。他在黄州虽有虚职,但无收入。朋友通过关系,将黄州东门外一块坡地无偿给苏轼种以维持生计,苏轼给它起名“东坡”,自称东坡居士。他种植大麦,人不食大麦,但大麦对地的要求不高。苏在黄州过得潇洒,屡屡犯禁,夜晚出城去东坡上喝酒,饿了宰病牛吃,再翻墙回城。

苏常去与和尚下棋,晚上饿了,和尚唤小和尚做吃的,只剩下一碗坨掉的面条,小和尚加了麻油放锅里煮,结果睡着了,苏进去看时,面条已经被炸成了面饼,觉得好吃,便去给饭店老板讲这种方法,后被命名“东坡饼”。

因城外的东坡土地是官地,担心被官府收回,苏决定去购买属于自己的田地,买地路上经过沙湖,突遇暴雨。写《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在苏之前,词不为正统的文人所接受,苏之后,词正式站上历史舞台。他改变了词的题材,使词不再只写男女之情。

苏有次出门喝酒,回来时太晚,敲门无人应,于是去江边散步。写“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第二天城中传苏轼乘船跑了,他朋友吓一跳,赶紧去他家找他, 他正在床上大睡。苏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会在生活中发现乐趣。

“何武所至,无赫赫名,去而人思之,此之谓遗爱”。苏轼作《遗爱亭记》,以称颂黄州太守徐君猷的功能。

黄庭坚打趣苏轼,说他的字像石压蛤蟆,苏回应说,你的字像树梢挂蛇。日本有句有名的话——东坡、山谷、味噌、酱油。是说苏轼和黄庭坚就像味噌和酱油一样必不可少。

因乌台诗案受牵连的王定国被贬谪岭南,北归时与苏轼见面,王定国的妾柔奴唱歌弹曲,唱的非常好,使人心静,苏轼问柔奴,为什么心态还能如此好,柔奴回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王安石虽层官至宰相,但晚年凄凉,经历被亲信背叛、变法失败、丧子之痛。苏离开黄州后,与王安石在金陵会面。二人虽政见不同,但彼此尊重、彼此欣赏。

宋神宗驾崩后,太子即位,高太后垂帘听政,任命司马光组阁。司马光全盘否定王安石变法,而苏轼在民间看到一些变法举措的益处,又与司马光政见不同。因有过乌台诗案的经历,苏轼明白自己不宜留在朝廷,再三请求去地方,后被任命杭州太守。

苏轼有一日感觉自己修禅大有精进,便写一首诗让人过江带给好友佛印禅师,内容大致为——我如今意志坚定,八风吹不动,佛印一看哈哈大笑,让人回话——放屁放屁。苏轼气急败坏,过江来找佛印理论,而佛印早在江边等候,他对苏轼说“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苏轼明白过来,哈哈大笑。

苏轼在杭州治理西湖、建苏堤,让百姓在岸边种菱角。后又被朝廷重用,重回汴京,官至礼部尚书。高太后去世后,宋哲宗上位,党派之争又起,苏轼被贬谪到岭南,在惠州服刑。

苏轼曾饭后拍着肚皮走,问身边人,你们说我肚子里装着什么,有人奉承装着满腹经纶,苏轼的侍妾朝云说,你这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苏轼大笑,说只有朝云懂我。苏被贬岭南之前,遣散家仆和侍妾,只有朝云坚持陪伴苏轼来惠州。两年后,朝云病逝,苏轼为其写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苏轼在晚年,再次被贬谪到儋州(海南岛),以为自己将死在儋州,连棺材一同带去。。三年后,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返程至常州时,苏轼病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