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在国家灭亡后,它的文明成果都有哪些国家来继承和发扬?

如题所述

就是伊拉克

伊拉克历史背景

文章来源:The Australian News 文章编辑:伊光编译 添加时间:2005-8-22 20:29:33

这些日子,美国特派全权大使坐镇对伊拉克临时政府施加压力,迫使他们必须在一个星期之内完成新宪法起草工作。 伊拉克是一个矛盾重重的国家,这一百年来没有平静过,一直是西方国家渴望吞噬的肥肉,所以都在那里制造民族分裂,扶植亲信。

伊拉克位于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两河流域,历史上称作是美索不达美亚地区,文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万两千年前,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摇篮之一。 公元十世纪到十二世纪将近三百年,巴格达是伊斯兰帝国的首都,文化中心,1258年蒙古铁骑沦陷巴格达,遭到一次最严重的文明浩劫。 十六世界,土耳其崛起建立强大的奥斯曼帝国,恢复了巴格达的伊斯兰文明,制止了伊拉克什叶派和逊尼派穆斯林的教派冲突,树立逊尼穆斯林为政府主力。 土耳其把今日的伊拉克分为三个地方行政区,分别以巴格达、摩苏尔和巴什拉为首府。 通过这三个据点的管辖,土耳其有效地控制了各地的部落势力,三百多年平安无事。

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趁中东局势混乱以及土耳其奥斯曼帝国自顾不暇之际于1921年侵入巴格达,与法国密谋,单方面宣布了英法赛克斯-皮考特协议(Sykes-PicotAgreement),代替土耳其占有巴格达,并且规定伊拉克为英国“托管地”,当然是英国“委托”

自己管理别国的领土。 英国殖民政府最终找到了一个满意的代理人,1921年把麦加部落谢里夫?侯赛因的儿子费萨尔推上伊拉克“王位”,根据英国东方学家格尔楚德?贝尔(Gertrude Bell)研究的方案为伊拉克划定了“国界”,英国政府只负责控制巴格达傀儡政府,统一管辖三个地区。 伊拉克境内更加不平静,到处都有起义,反抗英国殖民奴役,1930年英国宣布托管不顺利,1932年被迫许可伊拉克在英国监督下的“独立”。 名义上独立之后,伊拉克仍旧在英国军队占领中,镇压抗英起义,到处血腥屠杀。 欧洲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调走驻伊拉克部队返回本土保卫英国,伊拉克反英情绪高涨,加入了以德国为首的“轴心国”集团,参加反英斗争。 1939年,英国部队再次在巴格达登陆,镇压伊拉克的亲德势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大英帝国解体,美国势力侵入中东,取代英国和法国传统殖民地的控制。 巴格达出现了一个亲西方的赛伊德“民主政府”,1958年发生政变,费萨尔二世国王遭到谋杀,哈希姆将军夺得政权。 五年之后,哈希姆遭到暗杀,伊拉克的民族主义复兴党上台。 美国中央情报局从埃及开罗大学校园中看到了一个野心勃勃的伊拉克青年萨达姆?侯赛因,经过多方考查,发现此人有培养前途。 萨达姆于1979年被美国支持为伊拉克新总统,总统上任第二年,服从美国的战略规划,获得美国大规模武器支持,向伊朗发动战争,试图消灭伊朗伊斯兰革命政权。 战争进行了八年,双方战死一百多万士兵。

美国制定的最新世界战略,以“9-11事件”为借口,向没有抵抗能力的伊斯兰国家开刀,先攻占阿富汗,然后2003年3月入侵伊拉克,推翻萨达姆,由美军直接管理伊拉克政府。 这两个国家都曾经是英国殖民主义势力范围,因此英国紧跟美国出兵,从中有利可图,捞到油水。 英国国内反战情绪高涨,公民要求首先声明从伊拉克撤军规划,国防大臣约翰?雷德说:“我们在那里的工作还没有完成”,他还说:“我们要与伊拉克人民肩并肩战斗,直到实现新民主”,拒绝提供结束占领伊拉克的时间表。 美国特派大使天天敦促临时政府服从美国的意图和规划,签订一部使美国满意的伊拉克新宪法,以后就“有法可依”保护美国的利益。

伊拉克共和国位于阿拉伯半岛、小亚细亚半岛和伊朗高原之间。北接土耳其,东临伊朗,西毗叙利亚、约旦,南接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东南濒波斯湾。首都巴格达是中东交通的枢纽。
伊拉克的国土大部分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著名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纵贯平原中部。
伊拉克面积44183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310万。其中阿拉伯人约占735%,库尔德人约占216%,其余为土耳其人、亚美尼亚人、亚述人、犹太人和伊朗人等。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北部库尔德地区的官方语言是库尔德语,东部地区有些部落讲波斯语。通用英语。居民中95%信奉伊斯兰教(什叶派约占545%,逊尼派约占405%,少数人信奉基督教占全国人口36%或犹太教。
伊拉克有悠久的历史,公元前4700年就出现了城邦国家。公元前2000年建立了巴比伦王国,被誉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公元762年,巴格达被阿拔斯哈里发王朝定为都城,成为世界闻名的大都会。《天方夜谭》中的许多故事就是以宏伟辉煌的巴格达作为主要场景地。图中的喀西门大清真寺是巴格达城的建立者曼苏尔国王的陵墓所在地。
伊拉克历史上屡遭外患。波斯人、阿拉伯帝国、蒙古和奥斯曼帝国等相继侵占过它。上个世纪20年代它还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1921年独立,成立费萨尔王朝。1958年7月14日,王朝被推翻,成立伊拉克共和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1-17
公元前后,居住在半岛北部的高句丽人的原始公社制度瓦解,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后来居住在半岛北部的韩人,在半岛的西南部和东南部,先后建立了百济和新罗两个奴隶制国家。从此,在朝鲜半岛上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史称“三国时代”。几百年里,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封建的生产关系逐渐发展起来。7世纪时,新罗联合唐朝,先后灭掉了百济、高句丽。676年,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的地区。9世纪时,新罗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赋税日益沉重,许多地方发生农民起义。10世纪,朝鲜半岛重新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称后三国。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废掉高句丽国王自立为王,建立了朝鲜王朝,定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朝鲜王朝是朝鲜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王朝。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结束了朝鲜王朝的统治。

古代朝鲜王朝在政权不断更替的过程中,经济文化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课本小字部分作了介绍,同学课后阅读。这一时期,朝鲜的文化之所以得到发展,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新罗的统一为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二是外来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的影响。

除朝鲜之外,与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日本的历史发展也深受中国的影响。

二、古代日本:(板书)

日本是亚洲东北部的一个岛国,大量的旧石器时代的文物和很多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说明在日本列岛上很早就有人类居住。日本的古代居民除土著居民外,有一部分是从亚洲大陆移去的。远古时代的日本列岛曾一线相连,它的南、北两端与亚洲大陆接壤,一万五千年前才与大陆分离,这种地理条件有利于移民的迁徒。中国史书记载(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之药,曾派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并带五谷、百工和生产工具等东渡日本。这一史实在日本史学界有不同看法,但在日本民间却广泛流传至今,甚至将徐福神化,并经常举行祭祀活动。这一切史实都说明了中华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公元前3世纪到3世纪间,日本从中国、朝鲜传入了青铜器、铁器以及水稻种植和铸造金属的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从而逐步完成了日本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渡,1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当时,日本列岛上有100多个小国,到曹魏时,同中国通使交往的有30国,其中最大的是邪马台国。3世纪时,在日本洲中部出现了另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大和”。

1.大和奴隶制国家(板书)

2世纪以后,大和成为中国文化输入本洲的门户,亚洲大陆移民也不断移来,促进了当地生产的发展,大和凭借着自己强大的经济势力不断扩张,到5世纪,统一了日本。大和的最高统治者称天皇。在孝德皇统治时期,日本实行了大化改新。

2.大化改新(板书)

① (板)

7世纪时,日本奴隶社会的各种矛盾非常尖锐,政局混乱。一是阶级矛盾尖锐,当时,人们的生活困苦,受到天皇和奴隶主的压迫,人们反抗情绪强烈,阶级矛盾不断激化。二是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尖锐,当时,天皇所能直接支配的只限于自己的领土和上面的居民。皇室和奴隶主贵族之间为了争夺劳动力和土地不断进行斗争。这些矛盾、斗争往往又因发生大灾荒而加剧,造成了社会动乱,生产荒废,日本奴隶社会面临严重危机。日本社会的出路何在呢?日本皇帝和一部分留学中国的人,主张仿效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建立中央集权。645年,皇室和一部分要求改革的贵族发动政变,杀死了掌权的守旧大臣苏我入鹿,迫使皇极天皇退位,拥立孝德天皇,确立了改革派的统治。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孝德天皇的年号是大化,史称大化改新,那么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是哪些?(阅读)

②内容:(板书)

大化改新一方面围绕土地问题进行改革,效仿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班,是分、赐的意思。它规定,土地属于国家,国家每六年按人口把田地分配给农民,田地不得买卖,受田者死后归还。另一方面,改革行政制度,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大化改革使日本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土地、人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天皇成为最高的土地所有者,贵族成为政府的官吏,职务不能世袭,他们的势力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同时,由于实行了班田收授法,班田的农民有了田园、宅地,可以使用山林、池沼,在经济上获得了一定的独立性,成为自由农民。所以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这是其重要意义之所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