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列车员为什么冷漠了

如题所述

转一个文章
列车乘务员的工作之繁杂,超过我们的想象。作为乘务员,我们看到的第一印象是查票安排座位,可是她们最大的工作其实是清洁。她们几乎半个小时就对车厢来一次清洁,时不时对厕所和洗手间进行打扫,我有好几次进洗手间时,发现她们趴在地上清洗脏物。从她们清扫车厢和厕所的频率来看,我更认为她们的工作接近于清扫工人。而且,她们清扫工作绝对不比街道上一个清扫工要轻松多少。
当然如果是这样的工作,虽然辛苦,却也“轻松”。事实却不如此,她们并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她们还必须和满满一车厢南来北往的旅客进行互动,保证“上帝”——旅客的满意。说实话,对于很多列车员,这方面的工作一点也不轻松,我多次看到无理取闹的旅客把列车员弄得黯然伤神,甚至独自落泪。
也许有人说,国外不是这样吗?当然,“顾客,乘客就是上帝”正是从国外传过来的,但你必须意识到,既然是“上帝”,那“上帝”可是有原则有价值观的。我举个例子,在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的火车上,乘客不会乱丢垃圾,乘务员也就不用那么辛苦的收拾;而在比较落后的国家如印度,乘客可以乱丢垃圾,乘务员不用去收拾(最后收拾一下),也没有人抱怨。可是在中国的列车上,既有人乱丢垃圾,也有人不停抱怨,结果乘务员就得不停收拾,有时甚至肩负着教育乘客“不要乱丢垃圾”的重大教育责任,同时还要不停接受一些乘客的冷嘲热讽。所以说,中国列车上的乘务员既要清扫厕所,又要负责教育乘客如何守纪律,她们的工作本身把她们放在一个非常矛盾的岗位上,中国象这种岗位的并不多见。
这些只是练成她们冷漠的一个方面而已,如果你是一名善于观察的人,你会发现更多的。但问题在于,如果你是一名善于观察的人,估计你生活无忧,也不会没有事就跑到那种车厢去折寿。
谢天谢地,我到终点站了,但她们的终点站在哪里?
我们国家也象一列巨大的火车,置身其中的人都多少有些身不由己,每一个都心底善良,都想做得最好,然而,我们在巨大的引擎无法熄灭,在制度和体制存在诸多弊端的情况下,我们个人能够做多少?从列车事件我们明显可以看到这一个现象,那些列车长和列车员,她们都是在狂奔的火车上负担着超负荷的工作,可是,当乘客对一些制度和体制不满而需要发泄时,唯一的对象也就是这些乘务员们。我们抱怨这些乘务员对旅客态度冷漠,那么我们这些人对她们的态度是否也存在冷漠?
一位女乘务员告诉我,一个人一生要过一次鬼门关,但我们这些乘务员(尤其是女性乘务员)却是每年都要过一次鬼门关的,那就是春运。每当春运来临前,她说自己都想换工作。她提醒我注意,以前列车上的乘务员大多是年轻女子,现在逐渐换成中年妇女和男性服务员了,因为有几个正常的年轻女子能够受得起春运的折磨?她告诉我,她认识的好多女服务员在春运期间都是每天要掉眼泪的,她说,“压力太大,只有把眼泪流出来,才能够继续工作”。
我想也是的,只有把眼泪流出来,收起同情心,换上冷漠的表情,甚至让心肠和铁轨一样坚硬,才能在春运这样的时刻继续工作,否则,你就只有换工作了。春运期间,整个硬坐车厢的人都被异化了,你想对哪一个人不冷漠?很多时候,连厕所都挤着人,列车员几乎就是在厕所的气味中生存的。这和对旅客是否人道,对旅客是否有爱心毫无关系,这是一个生存的严酷问题。我们的乘务员也只不过是在从事一种工作,一种养家活口的工作,可是她们却要承受巨大的压力,有时要为整个铁道部(现在称铁路总公司),甚至整个体制承受压力。我们实在也不应该对她们那么冷漠。

写这篇文章的起因是源自下面那个乘务员。在火车到一个站之前,我看到她还在紧张的打扫,浑身上下都是水迹,头上也是汗水,但一会之后,当火车快到站,我要下去买点东西时,我突然看到在列车的暗影中,她一个人穿戴整齐,在那里笔直的行注目礼。当时她身后没有人,我也是无意中走过来的,看到了这一幕,我突然闻到她头发上的汗水味,看到她身上的打扫卫生时留下的水迹,但她一丝不苟的一个人的敬礼却让我一下子愣住了,我偷偷拍下了这张照片。
中国的每一列火车都是我们这个社会甚至国家的缩影,在疾驰向前的风光背后,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正如火车,如果我们不是没有钱,我们谁也不登上去,更不会坐进硬坐车厢。那里的环境,绝对让人短命,所以,每当火车到站时,我们欢欣鼓舞。而且,作为旅客,无论那旅途多么遥远,我们的列车都有到站的时候…… 可是这些常年累月在火车上默默工作的列车员们,她们的终点站在哪里?是的,她们的列车没有终点站! 在我们指责她们对乘客冷漠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检讨一下我们是不是对她们也很冷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