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生对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答能力

如题所述

近年来,历史材料解析题是中考的必考题型,所占分值较大,可以说无题不材料。许多考生在解答此类题时感到力不从心,这就使学生难以考出好成绩,这就成为初三历史教师面临的难题。为此,我结合近年的教学实际,就如何提高学生对材料解析题的解答能力谈谈看法。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掌握考点考查的基础知识是答好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第一关,因为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看懂材料,找好答题点。近几年,中考对课本基础知识考查的广度和力度都有所加强。因此,中考要取得好成绩,平时吃透课本很必要。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二、注重平时训练
  中考材料解析题的材料都不出自课本,而是出自教材以外的历史文献、著作、报纸、杂志、文学作品等,这就需要学生有很强的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归纳能力,做起来感觉难度很大,这是失分点所在。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增加一些课外史料,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分析史料的能力。
  三、掌握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提问方式及解答技巧
  从近几年各省市中考试题的分析中,得出材料解析题的提问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方式一:根据材料回答材料所反映的问题。
 
  方式二:提问内容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四、掌握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步骤
  学生在答历史试题时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提高学生的解读能力。
  1.仔细阅读材料。阅读材料时,一定要读全,不能忽视材料的标题、注释、出处。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背景、作者及其身份等信息,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应该给予足够重视。还要根据问题去读,这样有助于找出线索。
  2.针对答案从材料中可以提取的题型,答案往往包含在材料中,所以要深入阅读材料,在材料中寻找与问题相关的主要语句。提取信息后稍加整理就可以得出答案。
  3.对于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的题型,掌握材料信息后,必须将其与教材中相关的事实与观点密切联系起来,进行重组来答题。要求学生对历史人物、事件、现象有全面、准确、透彻的理解,是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4.答题时要紧扣题意、论从史出。坚持“问什么答什么”;注意问题的分值,分值大的,回答要详尽些;分值小的,回答要简洁些。要恰当使用历史术语,少说大白话。
  总之,材料解析题解答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平时要多让学生阅读、分析、概括、归纳。通过教、学、练相结合,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一定会提高。中考冲刺阶段还要进行专项训练,做好解题思路的指导,提高解题能力,备战、决胜中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30
首先,仔细阅读,明确主题:
阅读理解材料是解题的必要前提,读懂、读透、理解材料,是解答好材料解析题的第一步。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材料题,要想完整准确地把握题意,首先要对所给的材料进行仔细地阅读。而在阅读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先读设问,后读材料。
学生一看到材料题,往往会马上阅读所给的材料,其实这样做并不恰当。正确的做法应是先读设问、后读材料,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带着问题进行阅读,针对性强,有助于理清思路,进行正确判定,从而提高解题的效率。
第二、关注两头,寻找信息。
在所给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内容作简单介绍的地方,往往包括材料的出处、时间、作者等内容,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以某种暗示或引导,有可能隐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因此,在阅读中必须注重材料首尾两头的内容,寻找可利用的有关信息,千万不可漏读。
第三、读懂读透材料。
只有读懂了所给的材料内容,才能根据材料进行正确的判定和解答。对材料进行阅读时,一般情况下应读三遍:第一遍是粗读,主要目的是要大体了解材料叙述的基本内容,如时间、人物、事件等。第二遍是细读,主要是正确理解材料的观点,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的简单处理,找出材料的重点地方,甚至画出关键的词旬,以便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第三遍是有重点的读,就是带着设问有重点的阅读,理解材料与设问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系。挖掘有效信息,搁置无效信息,并确定材料与教材及相关知识的联系。
其次,正确分析,提取信息。
在阅读的过程中,其实也在对材料进行着正确的分析。通过对材料进行正确的分析,从材料和有关知识中寻找有效信息,确定材料的中心思想,是解答好材料解析题的关键。在对材料进行正确分析的过程,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从材料内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在分析材料时,要注重找关键词语,不论所给的材料文字有多少,材料的核心往往就在几个关键词语上,它们是信息的集中体现。因此,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有利于尽快地确定材料的核心思想。当然,别忘了有些关键信息可能出现在材料的首尾处。
第二、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寻找其联系之处。所给的材料不管难度多大,往往都与课本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且大多数的材料题所设的问题,往往要求“结合材料”进行回答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这就隐含了它们之间的一定联系。因此,确定了材料和课本知识的联系之处,也就能对材料进行正确地判定。
第三、从材料内容与设问角度寻找相关点。所给的材料目的是要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因而要充分发挥材料本身在解题中的价值和作用。在阅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互相对照,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有效信息。
最后,归纳整理,准确表述。
对材料进行仔细阅读、正确分析,最后是为了解决所提出问题,因此准确、恰当地进行解答是材料解析题的最终落脚点。在归纳整理有效信息,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文字表达时,应注重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注重解答好第一问。一道材料解析题一般都有多个设问,各设问间往往是相互紧密联系着的,因此,第一问的定位作答显得很重要,是否准确、完整将会影响下一问的判定与作答。
第二、注重对设问的审阅。在设问中,往往会有一些引导性、限制性的词语,如“依据材料概括……”,“比较材料……”,“如何评价材料的观点”等。这些限制语体观了设问内容的标志含义和考查的能力要求,要给予充分的重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针对性和准确度。
第三、注重层次分明,要体现整体性。一些分值较多的设问,往往要求从几个方面进行回答,因此整理答案时要分点回答,条理清楚,而且不能只具体回答其中的某一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否则将影响其整体性。
第四、注重语言的规范。这里的规范,一是指要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运用正确的史学观点进行解答;二是指用词尽量准确,言简意赅,不能滥用文学性的修饰语。
当然,要提高材料解析题的解题能力,学生不仅要把握正确的解题方法与技巧,还要具备其他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要有良好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有较好的汉语功底和较广的知识面,等等。而学生一旦把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就能更好地将所把握的知识进行灵活地运用,从而更快地提高自己的学科综合能力。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