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空出世莽昆仑”出自哪首诗?历史背景是什么?

如题所述

1、《念奴娇·昆仑》毛泽东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2、历史背景: 【写作背景】本词作于1935年。当时中央红军走完了长征最后一段行程,即将到达陕北。10月,毛泽东登上岷山峰顶,远望青海一带苍茫的昆仑山脉 有感而作。

3、释义:〔昆仑〕山脉名称。其主脉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交界处,东段分三支伸展。其南支向东延伸后与岷山相接,因而红军长征时所经过的岷山,也可以看作昆仑山的一个支脉。

作者自注:“昆仑: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改一句: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忘记了日本人是不对的。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别的解释不合实际。”

〔横空出世〕横空,横在空中;出世,超出人世。形容山的高大和险峻。

〔飞起玉龙三百万〕玉龙,白色的龙;三百万是形容其多。这里是说终年积雪的昆仑山脉蜿蜒不绝,好像无数的白龙正在空中飞舞。(按:作者原注中的“前人”指北宋张元。张元句,始见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一,原作“战死玉龙三十万,败鳞风卷满天飞”。以后有关记载渐有出入。南宋魏庆之辑《诗人玉屑·知音》姚嗣宗条作“战退<旧时通行本作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似为作者原注所据。“当年孙行者过此”,是当地居民传说《西游记》里的故事。)

作者自注:“宋人咏雪诗云:‘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昆仑各脉之雪,积世不灭,登高远望,白龙万千,纵横飞舞,并非败鳞残甲。夏日部分消溶,危害中国,好看不好吃,试为评之。”〔周天寒彻〕满天冷透。〔人或为鱼鳖〕人们也许要被洪水淹死。《左传·昭公元年》:“微(没有)禹,吾其鱼乎!”〔倚天抽宝剑〕传楚宋玉作《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介,倚天之外。”倚天,形容宝剑极长和带剑的人极高大。遗(wèi胃)〕赠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18
  念奴娇昆仑①

  一九三五年十月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②。飞起玉龙③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④。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⑤。千秋功罪⑥,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⑦,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⑧。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注释:

  ①本词作于1935年。当时中央红军走完了长征最后一段行程,即将到达陕北。10月,毛泽东登上岷山峰顶,远望青海一带苍茫的昆仑山脉有感而作。

  ②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浩大的昆仑山,横贯长空,高出人世,看遍了人间春色,历尽了世间沧桑。

  ③玉龙:比喻积年不消的雪山。

  ④寒彻:冷透了。

  ⑤人或为鱼鳖:有的人被洪水淹死。

  ⑥千秋功罪:千秋,几千年。功罪,复词偏义,这里偏向“罪”,即罪孽。

  ⑦安得倚天抽宝剑:怎么能够抽出倚天宝剑。倚天,宝剑名。

  ⑧东国:包括中国、日本在内的东方各国。

  美文共赏:

  这首词充分体现了毛泽东作为一名具有浪漫主义精神诗人的一面,在这首词里,毛泽东用极度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昆仑形象,表达了作者驱逐帝国主义,改造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的豪迈情怀。毛泽东的豪情壮志,奇特想象,在词中都有淋漓尽致的表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