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特·劳伦斯的非洲之旅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3

非洲的经历为玛格丽特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贫穷树》(1954)是她收集并翻译的索马里诗歌和民间故事集,游记《先知的驮铃》(1963)取材于她在东非的所见所闻,第一部长篇小说《约旦河此岸》(1960)和短篇小说集《驯服明天者》(1963)写的是加纳的成长及其为争取生存、自由和独立而斗争的情形。自此,争取生存、自由和独立的主旋律便经久不衰地回响在她的每一部小说中。 1962年玛格丽特与丈夫分手后,携两个孩子再度移居英国白金汉郡。在那儿,她完成了四部以虚构的加拿大西部草原小镇马纳瓦卡为背景的小说,即《石头天使》(1964)、《上帝的玩笑》(1966)、《火中人》(1969)和短篇小说集《屋中的小鸟》(1970)。其实,1957年玛格丽特从非洲回到温哥华之后,便开始了《石头天使》的写作。1964年小说一经出版就赢得评论界如潮的好评,从而奠定玛格丽特在加拿大文坛的重要地位。在这部小说中,玛格丽特用充满同情的笔触记下了九十高龄的老妇哈格·希普利来日无多的回忆,揭示了一个妇女认识自我的漫长历程。哈格总在问:“人怎样可以了解别人?”而玛格丽特正是想通过这个问题回答“人怎样才能了解自己?”。哈格活了大半辈子,终于看清自己与儿子们的关系,这时她才开始真正了解自我,并接受自己在生活中所扮演的种种角色(而这些角色正是她以前所逃避的)。1966年问世的《上帝的玩笑》讲述的是三十四岁的单身小学教师雷切尔·卡梅隆困在自我的牢笼中的故事,荣膺1967年的加拿大总督文学奖,并被改编成电影《雷切尔,雷切尔》。雷切尔一直认认真真地扮演着循规蹈矩的乖巧女儿形象,陪伴着母亲,直到她与一个有妇之夫有过性关系,并疑心怀上他的孩子时,才发现她无法接受家乡小镇马纳瓦卡压抑、窒息的氛围。故事的最后她琢磨着离开马纳瓦卡到温哥华去,说不定繁华的大城市不会那样的压抑。1969年出版的《火中人》似乎是《上帝的玩笑》的续篇,作者试图通过生活在温哥华的主人公斯坦希——雷切尔的姐姐,回答雷切尔的疑问。这个有着四个孩子的家庭妇女整天围着丈夫孩子转,根本没有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写作,她显然在为此苦恼不堪,甚至尝试着背离家庭。看来,雷切尔想通过逃往大城市来摆脱那些令她窒息的烦恼显然此路不通,那么这些女子可以逃往何处呢?1970年出版的《屋中的小鸟》,收集了玛格丽特的八个短篇小说,主要讲述的是温内莎·麦克劳德成长的烦恼和快乐。 1973年玛格丽特返回家乡,居住在安大略的雷克菲尔德。1974年她完成了马纳瓦卡系列的大结局《占卜者》。此书发表后,玛格丽特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希望读者能将这五部小说当成一部来读。她的用意不难揣摩:在这部小说中,虽然马纳瓦卡的模样依旧,前面几位女主人公因性别差异带来的压抑和困惑依旧,生活的不完满也依旧,但是她们对在恶劣的现实中如何不迷失自我、人生意义何在的追问在这儿却似乎有了一个答案。此后,玛格丽特虽然出版了四部儿童故事和一些评论文章,但是她却再也没有涉足长篇小说的领地。她把主要的注意力投向了社会活动之中,投向了促进和平、妇女平等和保护环境等她所热衷的事业之中。1987年1月5日玛格丽特悄然与世长辞,时年六十一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