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道教“三厌”,“四不吃”

如题所述

道教三厌
三厌,在道教泛指三种腥味肉类食品:一般称大雁为天厌;犬为地厌;鲤、鳝、龟为水厌。在全真教的道观传统讲究不食五荤三厌,归依道教初级五戒者不食酒肉。
1、天厌飞禽类多食失「神」。
2、地厌走兽类多食阻「气」。
3、水厌水族类多食耗「精」。

修道者忌食或少吃,因为它们在体内会产生酸性,使血液受到过多酸性毒液的污染,容易发生心脏病、中风、血压失调等。以上三类有暴戾横逆之气,修道者忌食或少吃,因为它们在体内会产生酸性,使血液受到过多酸性毒液的污染,容易发生心脏病、中风、血压失调等。《孙真人卫生歌》也认为某些动物知情达理,他说:“雁有序兮犬有义,黑鲤朝北知臣礼。人无礼义反食之,天地神明俱不喜。”于是道教形成了“三厌”之戒的传统。“三厌”就是孙思邈真人提到的天厌雁、地厌犬和人厌鲤。

道教四不食
所谓道教四大荤指的就是“牛肉、鸟鱼、鸿雁、狗肉。”这就是天师府的四不吃。其原因据说是:
(一)牛。一辈子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终生劳作,普济众生,它太辛劳了,不能吃。
(二)鸟鱼。人们通常说:“鸟鱼精最可恶,连自己的亲生子都吃”,但天师道友的说法与此恰恰相反,他们认为:鸟鱼一到产卵期,两眼昏花,什么也看不见,只待饿死升天,鸟鱼鱼崽最有孝心,宁可自己游入母嘴,给娘充饥,也不能让娘饿死,精神可贵可佳,吃不得。
(三)鸿雁。失偶孤雁,终生独居,处境凄凉,矢志不渝,不再婚配,精神可嘉,不该吃。
(四)狗。古往今来,人们常说:“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终生随主,为主效劳,不可食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03
爆炙承热。种种生物。皆不宜食。及忌食三厌。天厌雁。地厌狗。水厌鸟鱼。雁有夫妇天伦狗有扈主人义。乌有君臣之礼。故孙真人曰。雁有序兮犬有义。黑鲤朝北知臣礼。人无礼义反食之。天地鬼神俱不喜。
——月令采奇卷之四调摄总论

五荤三厌
〔涌幢小品〕俗有五荤三厌之说。厌字义殊不解。后读孙眞人歌。谓天厌雁。地厌狗。水厌鸟鱼。雁有夫妇之伦。狗有扈主之谊。鸟鱼有忠敬之心。故不忍食。
——通俗编卷二十七 饮食
三厌,就是天厌,地厌,水厌。天厌:就是大雁。雁有夫妇的道谊,所以不能吃,这是道家所说。佛法中,一切肉,都不能吃,何止这三种呢?他们称老人为白厌,为什么死人要请僧人做系念呢?胡说巴道,怎么能依从。
第2个回答  2021-01-03

道教四不吃指的是什么?其中有讲究,不吃这些动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