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过节有哪些习俗?

如题所述

在大年三十上午,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贴春联。贴了对联,要账的就不可以再登门了。除了各个门口的对联外,要写各式各样的福字和春字,贴到所有能贴的角落:粮囤上要贴“五谷丰登”;羊圈猪圈等地方要贴“牛羊满圈,六畜兴旺”;牛圈等要贴“槽头兴旺”;自行车要贴“日行万里,夜行八千”;机动车要贴“出入平安”等吉祥的对联。对联一贴完,过年的喜庆气氛马上就出来了。每年,贴春联的任务都包在我身上,因为家里的院子多,所以天还蒙蒙亮,我便开始忙碌起来,把父亲买好的春联拿出来,裁剪、归类、做浆糊,一忙就是一上午。

2、包饺子 吃到币饺代表有福气

到了大年三十下午,一家人就开始忙起来了,有的压饺子皮,有的包饺子,分工很是明确。在我们这里,饺子馅料一般都有肉馅、糖馅和硬币馅。在这里,就说说这个硬币馅的饺子。由于家人很多,所以每年每家每户都包一个硬币饺子,谁能吃到就说明他有福气。有的人肯定会问,硬币的饺子肯定与一般的饺子的外形不一样,是的,如果仔细看是不一样的。但大家还应该知道,我们这顿饺子是放在初一凌晨四点多钟吃的,父母都在大锅里面用勺子随便盛的,所以如果想挑着硬币饺子吃是很困难的。

3、请家堂 让列祖列宗回家过年

大年三十天黑之前,是请家堂的时候了。请家堂,主要就是到坟头旁,烧香烧纸,放点鞭炮,磕头,把死去的亲人请回家一起过个新年。请家堂的时候一般都拿着香,在老辈墓前说一些“老爷爷、老奶奶,过年了,现在一起回家过年吧”等之类的话。谁家请家堂,就会专门在堂屋的正中央摆张桌子,上面摆着供品(鸡鸭鱼肉等),旁边放两张椅子给祖先们坐。

初一清晨,给长辈们拜年

大年初一,父母在凌晨四点左右就会把全家人喊起来,都穿上新衣服,祭老天爷爷,还有门神,放鞭炮,下饺子吃早饭。吃完饺子后,一家人会出门拜年,一般先到近门近族家拜年,给长辈磕头,然后近门近族聚在一起到别人家中拜年。从村西拜到村东,不管姓什么,只要家中有老人,都拜一遍。这些活动均在天亮之前完成。东方发红的时候,早已经拜完年了。

磕头,是拜年不可少的礼节。

也许很多地方没有这个风俗,但在我们那边却一直保留着。走家串户地给辈分高的人磕头拜年,有的时候辈分高的人的院子里会跪一地人,场面甚是壮观。

磕头也有规律,大都遵循从近到远的规律,把家门口附近的磕完后,再去村的另一头去磕头。磕头都是统一标准的,男人们一般都在长者家中的主前磕四个,给老人都是磕一个,把整个村子磕完一遍。由于当时天还没有亮,所以在大街上能遇见很多人,但大都是看不到对方,只是听着声音耳熟,就互拜新年。在街上只听到“大叔,在这就磕(头)了啊。大爷,新年好”等问候语。

初二,去姥姥家走亲戚

大年初二,女婿必须到岳父、母家,并且必须带礼物,倘若你是新婚的女婿的话,这个礼物可是有很大的讲究,等下的伴手礼选择可一定要认真看哦。外甥走姥姥家,闺女携婿走娘家,这个风俗在民间有'初一初二娥媚月,初三初四好拜节'之说。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

初五以后,走亲访友,喝酒必不可少

从初一到十五(一般都是初五之前把亲戚走完,因为一些打工的人都在初六就走了),人们会互相走亲访友,加强感情交流。“要想感情深,就得一口闷”,这期间的酒宴是必不可少的。亲戚、朋友一年就能见这一次,谈谈自己一年中的得与失,畅想一下新一年的工作。这大都是在酒桌上完成的,父母为来客准备好了酒菜,一年只能在一起吃一次饭,也不免会多喝几杯。

总之,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过年风俗,我也没有在外面过过新年。但我觉得在农村过年真的能够体会到过年的乐趣。有的人感觉年味越来越淡,如果一些城里人能够到农村感受那里的过年氛围,感受农村的过年传统,贴对联、包饺子、拜年磕头,感受农村人朴实的言语,也许他们对过年会有另一种体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13

我来说说我老家的一些习俗吧,应该都是这样的吧。来说说过年吧,我觉得是最热闹的了,尤其是小的时候,我老家在农村,村子比较小,离大城市也比较远,所以挺落后,挺破的。我爸早早就出去打工了,在外边挣了点钱,所以每年过年回来都买一大堆的炮,全村就我家一家买炮,所以全村人都来看,奶奶家的院子都站满了人,院子外边也是人,房顶上也是人,特别热闹。奶奶是个烧香拜佛的人,所以在头放炮之前都会烧香磕头,在每个门口插上香,拜一拜,我们小的时候也会跟着奶奶一起拜。

       

        记得春节的时候,村子里还会有扭秧歌的,敲锣鼓的,特别有气氛,小时候我记得是在中间点一堆火,大家伙围着火堆扭秧歌,现在换成了电灯,人也渐渐少了。年轻的都不出来扭了。初一早上,会起来的很早,不许叫名字起床,否则会被收走,这是我奶奶说的,然后吃饺子,饺子里有钢镚,谁吃到了,这一年都会有好运气。吃完饭,拜年的人就来了。

        我还记得大年初一下午要去看媳妇,只要是当年结婚的,全村的人都会转悠着去看媳妇,拿点瓜子糖什么的装兜里,觉得可美了,别人家的糖就是甜。春节,奶奶还会炸一些花,面做的,脆脆的,可香了,现在奶奶岁数大了,也不炸了,主要是现在的零食多了,也没有人吃这个了。好怀念那个味道。

        

第2个回答  2017-10-13

中国最大的节日就是春节了就从春节说起吧。

春节。春节前五六天就要开始做红枣饽饽,炸面鱼,炸鱼,如果喜欢什么都可以炸一点,这个没有什么约束,然后就是大年三十早上就要早早起床挂宗谱,给祖先上供,贡品有生大米大米上插着松树枝,还要在桌子旁边放竹子,下午的时候要包饺子,要包两种饺子,一种是三十晚上吃的,一种是大年初一早上吃的,大年初一吃的饺子包好后要放上桃树枝里面还要包上硬币,谁吃的硬币多这一年就挣得钱多。

大年初一的凌晨我们就会起床,起床后要先放鞭炮,放完鞭炮就开始吃饭,吃过饭后就会挨家挨户拜年,然后回家睡觉。大年初一别人来你家制造的垃圾不能扫出门,越多越好,表明你家人缘好。当然最受孩子喜欢的就是春节要发压岁钱,还有在大年三十与初一的时候不管孩子干了什么都不能打骂孩子,这对孩子来说就是块免死金牌啊。

大年初二拜姑姑,初三初四回娘家,因为我家亲戚不是很多,一般初四过完我们的春节就差不多过完了,所以其他几天要干什么我也不太清楚了。

以上是我家乡的习俗,我舍友他们那过春节不用做红枣饽饽,大年三十不吃饺子,正常吃饭,凌晨不用起床,大年初一不能动刀,刀要在大年三十包完饺子后用剩下的面封起来,所以说他们大年初一只能吃饺子。

中国是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些不同的风俗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瑰宝。

第3个回答  2017-10-13

我国是一个注重传统节日的国度,尤其是在农村,很多的节日,在农村都有一定的讲究和习俗。

比如八月十五中秋节,在农村,八月十五是一个丰收的节日,那是丰收的象征,所以,每到中秋节的晚上,家家户户都会在院子里摆上桌子,设好香案,并摆上各色瓜果梨桃和香甜的月饼,烧香祭拜月神,祈求月神保佑风调雨顺,这就是传说中的拜月。在月亮升起之前就要烧香,跪拜,那么当月亮升到正空的时候,拜月就可以结束啦,就可以将外面的桌案撤回屋里。

再有就是春节,春节在农村人眼里那真的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日,讲究就更多啦。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的柜子,橱子抽屉都是不允许打开的,因为老人都说柜子打开代表的散财。而且三十晚上,家里用的所有的脏水,都不允泼到院外,这样也代表着将自己家里的财源送到了外面。而且在腊月二十三的时候,家家都要送灶神。祈求灶神能够上天上,为自己家里美言几句,带来家里一年的好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7-10-14

对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农村人好像更在意,也把这些流传下来的古老的节日过的更加有意义,可能农村还是保留着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所以至今农村人还是会有很多关于节日的习俗,也是最具特色的。

我们老家对于节日也是很看重的,只要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家都会很重视,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过清明节。本身清明节我觉得是没什么意义的,因为也不能吃什么好吃的,也不会很铺张浪费的去过,只是形式上让我觉得这个节日家人是很看重的。前几年的时候我还小,那时候总会盼望着过节日,因为过节会有好吃的,我记得那年春天过清明节,我爷爷从外面折了几支嫩柳条,柳树刚抽出新芽,很是翠绿。在那天把柳条插到门头上面,后来听爷爷说为了过清明,要选择新长出来的嫩柳条才好,以祈祷风调雨顺。

其实很多的习俗都是人们对于生活或者是未来的寄托和希望,本身节日带给我们的是一种纪念意义,而同时伴随的习俗,则让节日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了。就像是其他的节日一样,这就不得不提到端午节了,端午节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当时屈原投江之后,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向江里面投递食物,为了防止鱼虾误食了屈原的尸体。其实端午节的意义很明显,但是人们往往会更加注重吃粽子这个习俗,反而把纪念屈原的初衷而淡忘了,这或许就是习俗的价值吧。

农村人过节更注重的庆祝节日本身,习俗也就是节日的一部分,会更加突出节日的意义和价值。现在很多人过节日就是跟风,也很随意,远没有以前那样重视,尤其是城里人会把传统节日放的地位比较低,反而尊崇外国节日,让传统节日在慢慢流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