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如题所述

第一,财政政策在稳健的前提下可采取有针对性的结构性松动措施。如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及社区医疗等薄弱环节及弱势群体的支出,尤其要加大对灾后重建以及中西部县域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增加对自主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保以及就业的支出。要加大税收政策调控力度,在东北成功实行的增值税转型政策应该尽快向全国推广;要通过财政贴息和税收减免加大对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支持力度;对创新型企业和一些小企业采取税收减免政策;为了扩大中低收入群体消费和保持财政税收稳定增长,建议继续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同时提高税率水平,这样也有利于缓解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第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在控制信贷风险的基础上适度扩大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保持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适度稳定增长。今年信贷规模预计增长14.5%,明年信贷增长应保持在16%以上,并应取消按季控制信贷规模,根据经济增长变化需要适时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必要时可继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同时,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对"两高一资"行业则要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第三,针对内需增长面临的压力,明年要重点保持消费需求的稳定增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5
1、宏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控制宏观经济运行,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从西方国家战后的实践来看,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一般包括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
2、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政策它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如下作用。
3、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运用其能够掌握和控制的各种宏观经济变量而制定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4、严格地说,宏观经济政策是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收入分配政策和对外经济政策。除此以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都属于微观调控,所采取的政策都是微观经济政策。
5、宏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了达到宏观经济目标所采取的手段和措施。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社会总产品在物质形式上分为生产资料(机器、原料、材料和燃料等)和消费资料(食物、衣服、住房、日用品等)。
理论基础
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的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理论,即IS—LM模型。该模型说明了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利息率和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并且指出了模型中的IS曲线和LM曲线的位置变动会对均衡的利息率水平和国民收入水平产生何种影响。该模型是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应的工具。

宏观经济政策研究
在LM曲线的不同区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着很大的不同。LM曲线可以呈现水平、递增和垂直三种形式。据此,可以把LM曲线划分为凯恩斯区域(萧条区域)、中间区域和古典主义区域。如图1所示。
图1中,在凯恩斯区域,IS变动对国民收入影响最大,而LM变动对国民收入没有影响,因而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无效;在古典主义区域,IS变动只影响利息率,不影响均衡国民收入,而LM变动则对国民收入产生最大影响,因而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在中间区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影响均衡国民收入和利息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均有效。
基本原则
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原则是: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

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就是短期的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政策,需根据形势的变化而作调整,不宜长期化,因为经济形势是不断变化的。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的今天,一国的经济形势,不仅取决于国内的经济走势,还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全球经济的走势。
第2个回答  2020-10-05
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2]
(1)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
(2)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即经济政策工具如何达到既定的目标)、经济政策效应与运用。
(3)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包括根据各派理论所建立的不同模型。这些模型可用于理论验证、经济预测、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应检验。
以上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现代宏观经济学是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服务的。战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在西方各国得到广泛的运用,相当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引起了各种问题。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国际贸易等方面。涉及国民收入及全社会消费、储蓄、投资及国民收入的比率,货币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利息率,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就业人数和失业率,国家预算和赤字,出入口贸易和国际收入差额等。
宏观经济学来源于法国魁奈的《经济表》和英国马尔萨斯的“马尔萨斯人口论”。1933年,挪威经济学家弗瑞希提出《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宏观经济学在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出版后迅速发展起来。凯恩斯把国民收入和就业人数联系作为中心进行了综合分析。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迄今为止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宏观经济学阶段,或称古典宏观经济学阶段。第二阶段: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3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阶段。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阶段。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是宏观经济学进一步发展和演变的阶段。
“宏观经济学”一词,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在1933年提出来的。经济学中对宏观经济现象的研究与考察,可以上溯到古典学派。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的《经济表》,就是经济学文献对生产总过程的初次分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