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评价郭沫若?

如题所述

早在“五四”运动时期,他就以充满革命激情的诗歌创作,歌颂人民革命,歌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开一代诗风,成为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他创作的历史剧,是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邓小平

如果他说了十句,只有三句对了,那七句错的可以刺激起大家的研究辩证,那说对了三句,就为同时代和以后的人省了很多冤枉路。——闻一多

郭沫若是二十世纪的文化巨人、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巨人。五四运动以后,像郭沫若这样在许多的方面都取得成就的人是不多的,可以用奇才这个词来形容。——中国科学网评

郭沫若是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史上任何人都无法回避、无法抹煞的人物。他的崇高学术地位是由他的突出贡献决定的。像他这样在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古器物学、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的学者,二十世纪中国史上没有几人,二十世纪以前亦不多见。——瞿林东

郭沫若先生不但才气横溢,国学基础也相当深厚。在甲骨文、金文研究方面,他确有原创性的贡献。即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十批判书》、《青铜时代》几部书而言,其中仍有不少自己的见解。他虽然也遵从“一家之言”,却与套用公式有别。——余英时

扩展资料

郭沫若生平:

1892年11月16日生于四川省乐山县铜河沙湾。

1906 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 

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的 母亲》、《炉中煤》等诗篇。 

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书中洋溢着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女神》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郭沫若也因而成为中国新诗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同年,又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一同创立上海文学学社“创造社”,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旗手。

1922年3月15日,《创造季刊》问世。这一时期,郭沫若的诗作同胡适等人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作品,影响了日据时期台湾的早期新诗创作。 

1926年到1927年,任国立武昌中山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

1926年7月,郭沫若投笔从戎,随国民革命军北伐,历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宣传科长,副主任。 

1927年“四、一二”事变前夕,郭沫若撰写了《请看今日之蒋介石》一文,揭露了蒋介石“背叛国家,背叛民众,背叛革命”的行径,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郭沫若因此受到通缉,随即参加南昌起义,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2月被迫流亡日本。 

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通过引用当时的历史文献资料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

类社会学发展规律的论断,证明中国同样经历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郭沫若由此在中国开创了唯物史观派,该学派在此后占据了中国学术界的主流地位。 

随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纲领的中国共产党走上执政舞台,该书的观点被当作中小学课本的参考教材之一。郭沫若凭借这一时期的甲骨文研究而与王国维、罗振玉、董作宾并称甲骨四堂,并借此于1948年当选为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8年国共内战期间,郭沫若因为考古学和甲骨文研究的巨大成就,而当选为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潘光哲研究员在《知识场域的桂冠:从第一届中研院院士的选举谈起》一文,叙述了这次中研院院士选举和郭沫若的当选过程。  

1949年,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

1958年9月至1978年6月,任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要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78年6月12日,因病长期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郭沫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身为现代作家的郭沫若本身受到了很多人的尊敬,但是也有很多人并不了解郭沫若,并不知晓他有怎样的文化成就。其实对于郭沫若来说,自身为国家付出众多,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国家保护者。其实郭沫若本身非常喜欢文学,自己的文化成就也十分高,但是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国家更加富强,也是毅然决然地回到国家来帮助国家建设。

留学后选择回国发展

在当时的年代,能够选择出国留学已经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情,但是对于郭沫若来说,虽然自己留学日本,但是自己的心依旧在国家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国家文化建设更加丰富,自己也是毅然决然的放弃了日本的其他机会而选择回国发展。对于当时的国家来说千疮百孔,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郭沫若才会选择回国,继续发展自己的文化事业。

身为文学者却可以弃笔从戎

其实对于郭沫若来说,自己一生的成就都在文学上,但是当时的社会并不允许这一代的文学家继续用自己的文笔来达到富强国家的状态,所以郭沫若也是毅然决然地选择弃笔从戎,跟随军队进行北伐,虽然郭沫若并没有经历过战争,但是在这件事情当中,我们可以看到郭沫若本身凭借着自己微小的力量,让当时的国家进入到逐渐富强的状态。不得不承认,当时时代的文学家都是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国家发展更加丰富,才会做出一些自己当时并不喜欢的选择。

在很多历史事件中午们也完全可以看出郭沫若非常喜欢自己的文学,同时也凭借着自己的文学,让国家在很多道路上有了正确的选择,当然,这样的事件也完全可以看出郭沫若此人的成就非凡。

第2个回答  2020-09-30
郭沫若可能在生活作风上不是特别好,多次离婚结婚,被大家所诟病。但是他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他对中国的文化历史贡献也是不能被埋没的。
第3个回答  2019-12-21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