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梁古村村名的由来是什么?

如题所述

板梁古村入口——接龙桥

  一、高帝宗亲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汉高祖刘邦正式称帝建立西汉王朝,行政区划管理上改秦朝的郡县制为郡县制与封国制并行的“郡国制”,建长沙国,任开国功臣吴芮为第一任长沙王(史称“吴氏长沙国”),至公元前156年吴芮五世孙吴著死,因无子国除。前158年文帝之子景帝继位,重置长沙国(史称“刘氏长沙国”)。公元前155年,景帝庶子刘发封为长沙王,从此湖湘刘姓兴盛。汉晋之世,长沙即为中华刘姓的一大郡望。但历史发展,沧桑变化,昔日望族长沙刘氏在本地湮没无闻。长沙刘氏衰落后,彭城刘氏却迁入湖湘并迅速繁衍成大族。

  彭城刘氏系汉代楚元王刘交之后。刘交,字游,汉高祖刘邦的同父异母弟。少即好学,多才多艺。曾在荀子门徒浮丘伯门下学习《诗经》,为之作传注(后世称《元王诗》,为《诗经》学一派别。刘交随刘邦打天下,入关后受封文信君。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刘邦废楚王韩信,将其领地一分为二,封刘贾为荆王,封刘交为楚王。刘交同年就国,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刘交在位23年,死后尊谥为楚元王。其后裔迁徙至江西,宋、元之际再迁徙至湖南。板梁《刘氏族谱》记载,楚元王刘交后裔的彭城刘氏一脉,原居江西,在元末时期由江西迁至湖湘拓荒创业并长居板梁。板梁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全村同姓同宗姓刘,已衍生33代,现有两千余人,皆为中国第一位太上皇刘太公之后、为汉高祖刘邦的宗亲。

  汉高祖刘邦画像

  二、三州商埠

  板梁古村位于古代中原通岭南驿道的分岔处(即长沙—衡阳—耒阳—板梁,然后一支至郴州—宜章—连州—广州,一支至桂阳—临武—连州—广州)的交接处,为古代陆路交通枢纽。板溪、九山河、油麻水在古村北面汇合,然后折向东北出村。板梁以下九山河段可行小船,通达西河、耒水、湘江、长江,因此板梁成为永兴西部五乡(包括马田、悦来、三塘、油麻、高亭)和桂阳东北、常宁东南、耒阳南部地区的水陆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九山河

  九山河自西北、油麻水自西而来,西北为乾,西为兑,均属金,“金生水”,主财富源源不断。九山河艮向出村,板梁古代开“鬼门”,因此外来人口来往频繁,商业兴旺发达,号称“三州(古代衡州、郴州、桂阳州)商埠”。古村东北水口处建有宝塔(镇龙塔),既有镇水龙、兴文昌之效,又有紧锁水口、聚财聚气之功。明清时期,板梁已是重要集镇,经济发达,是桂阳、耒阳、常宁官道必经之地,交通便利,水路通畅,村民运盐贩粮,生意遍及江浙、湖广,村落商铺兴旺,四乡八邻汇集板梁,形成了一条200米长,铺面数十家的商业街。

  板梁古商业街

  三、红色暴动

  黄克诚(新中国开国十大将之一,永兴县三塘乡下青村人,故居距板梁5公里)于192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汪精卫“七·一五”叛变后,黄克诚决心离开国民革命军,中共组织派其回乡发动武装暴动。朱德、陈毅发动宜章年关暴动后,黄克诚在永兴成立了一支100多人的农民自卫军,不过枪支弹药严重不足。正当他们为此犯愁的时候,忽然得知宜章县的一个民团22人,带着18条长枪和1支短枪,在团总吴国斌带领下来到板梁投靠土豪刘尧卿(又名刘承羲)。黄克诚决定把这批枪支弄到手,与民自卫军大队长尹子韶、队长刘承羔(刘尧卿之弟)商议行动方案,决定在刘尧卿为吴国斌设的接风宴上动手。

  1928年2月8日,刘承羔主动找刘尧卿承担办理酒席事务,带着十几名本村农民自卫军队员来到育婴堂帮厨作内应。吴国斌的民团本身没有素养,加上奔波逃亡早已饥肠辘辘。好酒好菜一上,立即举杯豪饮,狼吞虎咽,没等菜上齐即醉得东倒西歪。刘承羔按照事前与尹子韶约定的暗号,大喝一声“上菜哟!”“帮厨”的自卫军队员立即冲到席间,夺了民团的枪,尹子韶带领埋伏在育婴堂外的农军冲进育婴堂,不到十几分钟,吴国斌的民团全部被擒。板梁夺枪这一次红色暴动拉开了永兴革命武装暴动的序幕,成就了一位中国革命的伟大军事家。

  黄克诚大将

  四、将帅恩仇

  刘乙光(1903—1982),板梁富道公二十五世孙,润公派,融公四房后裔。黄埔第四期政治科毕业,后入中央警察学校特训班学习。1926年加人中国共产党,1927年4月脱离中共党组织。1928年春任中央党务学校军训队长。1930年任中央政治学校第一期教官等。1931年后任政工队长、指导员、政训室主任、复兴社特务处组长、临澧特训班中队长等职。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遭软禁。1937年1月11日,刘乙光在浙江奉化县溪口镇奉戴笠命令,任军统局直属张学良将军管理处中校主任,具体负责监管张学良将军和赵四小姐的生活安全工作。1948年,刘乙光挂陆军少将衔。1949年到台湾。刘乙光陪伴张学良前后历经溪口、黄山、萍乡、郴州、沅陵、修文、新竹、基隆、高雄等地。张学良将军能与郴州结缘,寓居苏仙岭,与刘乙光乃郴州人有关。

  张学良手迹

  刘乙光外表斯文儒雅,其实对人非常严厉苛刻,故有“希特勒”、“德国人”的外号。刘乙光对蒋介石绝对忠心,对张学良的监视非常严格,以致风云一时的少帅也不得不感慨——“恨天低,大鹏有翅愁难展!”(囚禁郴州苏仙岭时手书)不过,对张学良的安全和健康,刘乙光倒也十分关心、周到。在贵州桐梓时,张学良突发盲肠炎,在来不及请示获准的情况下,刘自作主张,将张送到贵阳中央医院急救开刀,从而保全了少帅的性命。1962年,刘乙光调回安全局。张学良为他举行了“饯别”宴会,与宴的还有蒋经国、彭孟缉。酒席上,张学良语出惊人:“刘乙光是我的仇人,也是恩人。说是仇人,因为他严格看管我;说是恩人,因为他曾救过我的命。现在他要走了,我想送他一笔钱,算是我的一点心意。”蒋经国代刘乙光婉拒了张学良的馈赠。

  张学良(中)与蒋经国(右)、刘乙光(左)

  刘乙光从小与黄克诚结下生死之交,同为衡阳省立三师学生,经黄克诚介绍报考黄埔四期政治科,后因信仰不同,各奔东西。湘南暴动失败后,黄克诚在家乡呆不下,逃往上海寻找党组织,途径南京。当时刘乙光已是蒋介石侍卫室队长,他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资助并护送黄克诚到上海,并且每月寄钱给黄克诚作生活之需(摘自《黄克诚自述》)。他在支持友人的同时,其实也支持了中国革命事业,真正体现了一个中国人的良知。

  五、民俗博览

  板梁初建于元朝至正十八年,盛于明清时代,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板梁是一个以家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至今仍完好地保留了三处宗祠,供奉着刘氏一脉三系之祖先,宗祠不仅是祭祀祖宗或先贤的家庙,而且是村落宗族势力的象征,村落布局均与祠堂相关,三祠照应板梁古村风水——下村发人,人丁兴;中村聚财、财气旺,上村出官,官位显。古村丁财两旺,人文蔚起,明清以来,考取进士11人,贡生49人,禀生365人,国学286人,出朝入仕者数十人。

  板梁古村既有经商传统,又有耕读遗风。经商传统为村落积聚了财富,古村因此具备了土木兴造的经济实力,建造了湘南地区规模最大、档次较高的古建筑群,留下了镇龙塔、望夫楼、旌表仪门等经典建筑。耕读遗风开启了民智,增进了道德教化,提升了古村的文化水平,板梁古村因此完好地保留了湘南的民俗文化传统和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板梁的来历”、“宝塔传奇”、“望夫楼的原由”、“东圣祠传说”、“碧禅寺传说”、“一夜建官厅”、“银子塘故事”等脍炙人口、历久不衰。另外,神狮拜年,元宵倒灯、传统上梁等民俗活动,红薯酿酒、手工腐竹、土茶制作等传统统手工艺技能,“茶盒礼”、高亭宴礼(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饮食文化,可谓丰富多彩、趣味横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22
板梁村家家户户石板路相连,连绵有10多公里长,意思把龙气接回家,村民房子也许差些但石板路绝对好。大家在参观板梁三大古祠之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