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鱼怎么养殖

颅鱼怎么养殖

鲈鱼在我国均能繁殖,在北方产卵期为9月-11月。南方为11月-1月。性成熟年龄雄3龄、雌4龄。雌鱼怀卵量约为每公斤体重10万粒。分批产卵,成熟卵具单油球,呈浮性,卵经1.22mm?.45mm,少数达1.50mm以上。受精卵在16℃-19℃水温,经3天-4天孵化脱膜。初孵仔鱼全长4.42mm-4.6mm,孵化后4天?天卵黄束改油球接近耗尽,口裂约0.75mm?.80mm,开始摄食。
亲鱼来源
亲鱼有两个来源,一为海捕野生的成熟个体;二为养殖群体中选优。海捕亲鱼最好为定置网的收获物,不易受伤,易于暂养成活。亲鱼用车载水箱充气运输,水池充气暂养。对于伤重的亲鱼可用高锰酸钾、孔雀石绿等药物进行体表消毒,必要时注入庆大霉素等以保其康复。
催产受精
亲鱼暂养适应环境后,行人工催产。催产剂为促性腺释放激素类似物(LRH桝)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两者混合或单用均有效。根据亲鱼的成熟度确定两者用量及比例。海捕亲鱼的成熟度差异较大,成熟较好的亲鱼注射催产剂24-36小时后排卵。待能挤出成熟卵时,在盒中行干法或湿法受精,加海水搅拌静置了5分钟,使精卵均匀接能,以保证较高的受精率。
孵化与胚胎发育
受精卵呈浮性,置于锥形网箱中卵化,网箱尺寸为、箱口直径80cm。箱体高60cm,锥形体高40cm。放卵密度为110万粒/m3?50万粒/m3。底部布气石充气,充气量如以网内水体能均匀缓慢翻动为准。孵化用水最好经沉淀过滤。每天换水2-3次,更新一个全量。每2小时清洗网壁一次,以防胚胎挂壁,及时清除死亡个体。孵化对间随水温而异,约经3-5天孵化出仔鱼。只要保持清洁水质、溶氧充足,都可获得80%的孵化率。
苗种培育
仔稚鱼可采用室内全人工培育,也可采用室外土池肥水生态培育。室内全人工培育以静水、微充气、定期换水过渡到常流水方式,仔鱼放养密度为0.5-1.0万尾/m3。依次投喂轮虫、卤虫无节动体、桡足类及鱼糜等系列饵料。也可采用室外土池肥水生态培育。

鲈鱼淡水养殖技术 一、地塘建造:选择水源丰富, 水质清新无污染的地方建池。每口池塘5—8亩,呈长方形,南北走向较好。要求池底平坦,砂泥底质,池岸牢固,池深2米。池底要埋设进、排水管道。同时配备1~2台1.5千瓦的增氧机,养殖场要有发电备用机组。 临放养时要做好池塘清淤消毒,可在放苗前一周每亩用50公斤生石灰或5~10公斤漂白粉干池泼洒消毒。放苗前要施肥培养池水的基础饵料,使池水呈油绿色或茶褐色为宜。
二、苗种培育:从海区捕捞的鲈苗 (体长1.5~ 2厘米),要经过淡化至盐度4—7‰后投入暂养池(盐度1‰),放养品种以北方海区天然鲈苗最佳,由于理化因子不同苗种生长快,个体大,可缩短养殖周期,增加经济效益。暂养池放养密度控制在每亩1~2万尾,要经常对池塘冲水增氧。下池第2 天开始投喂浮游动物、 红虫等鲜活饵料,慢慢将鱼浆、 浮性颗粒配合饵料与鲜活饵料混合投喂,逐渐驯化至投喂搅碎鱼糜、浮性颗粒饲料。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15%,分3次投喂。暂养期间每周用0.3ppm强氯精或15ppm福尔马林泼洒消毒一次, 在开始投饵前3天,每50公斤鱼内服痢特灵0.5克、土霉素3 克、 维生素C1克,每天拌饲投喂一次,连服3天。经过20多天饲养,鱼长至4~6厘米可进入大池分疏饲养。
三、饲养管理:将鲈苗过筛后按大小分池饲养。 放养密度一般为2500~3500尾/亩。水深1.5米以上, 要保持池水适宜肥度,以透明度在30厘米,水色呈油绿色为宜。每天投饲两次, 主要饲料为搅碎的鱼糜和浮性颗粒饲料,饲料中要添加维生素B、C, 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6%。每月还要将土霉毒、红霉素、维生素药物拌饵投喂2 次,每次连服3 天。同时定期用 0.4ppm 强氯精或20ppm福尔马林对池塘全池泼洒消毒。药物防治要慎用敌百虫、硝酸亚汞等药物。每天做好巡塘管理, 在夜间或天气闷热气压低时开机增氧,发现池水变坏要及时排换水,保持池水清新。
四、疾病防治:鲈鱼抗病力较强, 自然条件下不易患病。 但人工高密度养殖因其生存环境及空间发生很大变化,稍有不慎极易造成疾病。必须加强病害预防,定期对养殖池塘、食台进行药物消毒,发现疾病及早治疗。

加州鲈鱼病防治 加州鲈鱼对疾病抵抗力较强,养殖时较少患病。但有时饲养不当,也有鱼病发生。常见的鱼病及防治 方法有:
(1)水霉病。主要是由于鱼体受伤或鳞片脱落时,水温降低水霉病的感染而发生。患病部位有棉丝状白色绒毛,病鱼食欲不振,终至死亡。 治疗方法:平时定期用0.1克/立方浓度强氯精进行消毒。发病的鱼体用2%—3%的食盐溶液消毒, 每天1次,在水温20℃时,每次15—20分钟,水温越高,时间越短,水温十氏需时间就稍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4-07
  鲈鱼养殖要点:

  1、池塘建造
  池塘面积5~8亩,长方形,南北走向较好。要求池底平坦,沙泥底质,池岸牢固,池深2米。池底埋设进排水管道,配备增氧机。放养前对池塘清淤消毒。施肥培养基础饵料,使池水呈油绿色或茶褐色。

  2、苗种培育
  从海区捕捞的鲈苗(体长1.5~2厘米),经过淡化至盐度4‰~7‰后投入暂养池(盐度1‰)。暂养池放养密度控制在每亩1~2万尾,经常对池塘冲水增氧。下池第二天开始投喂浮游动物、红虫等鲜活饵料,以后逐渐用鱼浆、浮性颗粒配合饵料与鲜活饵料混合投喂,驯化至可投喂鱼糜、浮性颗粒饲料为止。日投饵量为在池鱼体重的15%,分3次投喂。在开始投饵前3天,每50公斤鱼用土霉毒3克、维生素C1克,拌入饲料每天投喂一次,连喂3次。经过20多天,鱼苗长至4~6厘米时分入大池饲养。

  3、饲养管理
  将鲈鱼过筛后按大小分池饲养,放养密度为每亩2500~3500尾,保持水深1.5米以上,池水肥度适宜,适明度30厘米,呈油绿色。每天投饲两次,主要饲料为鱼糜和浮性颗粒饲料,饲料中添加维生素B、C,日投饵量为在池鱼体重的60%。每月用土霉素、维生素等拌饵料投喂2次,每次连喂3天。每天巡塘,在夜间或天气闷热、气压低时开机增氧,及时换水,保持池水清新。

  4、疾病防治
  鲈鱼在人工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容易发病,必须加强病害预防,定期对养殖池塘、食台进行药物消毒,发现疾病及早治疗。重点防治肠炎病、烂鳃病、出血病、水霉病和寄生虫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