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和权益法到底如何区别

如题所述

成本法和权益法是长期股权投资的两种主要会计处理方法,它们在处理投资者的投资和收益确认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


成本法是指投资者在长期股权投资中,以投资成本为基础,对投资单位的净利润或亏损不进行账务处理,仅在实际收到现金股利时,确认为投资收益的方法。这种方法下,投资者的账面价值保持不变,除非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投资者出售部分或全部投资。成本法适用于投资者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较小,无法控制或共同控制被投资单位的情况。


权益法则是指投资者在长期股权投资中,将投资单位的净利润或亏损按照其持有的股份比例确认为自己的投资收益或损失。这种方法下,投资者的账面价值会随着被投资单位的净资产变化而变化,以反映投资者在被投资单位中的权益。权益法适用于投资者对被投资单位有重大影响,能够参与被投资单位的决策和控制的情况。


举例来说,假设A公司购买了B公司20%的股份,如果A公司无法对B公司进行控制或共同控制,那么A公司对B公司的投资应该采用成本法进行会计处理。如果B公司一年后宣告发放现金股利100万元,那么A公司可以确认20万元的投资收益。而如果A公司能够参与B公司的决策和控制,对B公司有重大影响,那么A公司对B公司的投资应该采用权益法进行会计处理。如果B公司一年后实现净利润500万元,那么A公司可以确认100万元的投资收益。


综上所述,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区别主要在于对投资者的投资和收益确认方式的不同。成本法以投资成本为基础,不进行账务处理,仅在收到现金股利时确认投资收益;而权益法则将投资单位的净利润或亏损按照投资者持有的股份比例确认为投资者的投资收益或损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