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在外地就医能报销吗

低保在外地就医能报销吗

低保不可以外地就医的,但是医保可以异地就医并且报销。

跨省异地就医结算的流程

第一步,参保人员外出打工或者在外地长期居住,先在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办理一个备案登记,提交一个很简单的备案表,主要目的是按照参保地的经办机构知道参保人员要去哪个城市,便于下一步我们和参保人员居住或工作的那个城市来进行医保的相互之间的结算。

备案的过程中,按照中央“放管服”的要求,医保局尽量简化备案的流程。比如现在是取消了所有需要在就医地提供的证明和盖章,一个章都不需要了,只需要出来的时候,到参保地经办机构说一声,我要走了,到哪个城市就可以了,所有就医地的盖章都取消。

同时,各地为了方便群众,采取了电话备案和网上备案等灵活多样的备案方式。在这个环节可能有很多参保人还不知道自己备案是否成功了,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可以到异地直接结算,在这里也可以提示一下大家,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的人员可以登录社会保险网上的网址上去查一下看自己备案成功没有。

新农合参合人员如果办理转诊成功以后,国家新农合异地结算中心会发一个短信给农民,备案已经成功了,这第一步就完成了。

第二步,选定点。选择跨省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到了就医地必须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目前全国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机构已经突破了10000家,而且在各地的三级医疗机构基本上全部在我们的定点范围内。

现在还在尽快推行二级及基层医疗机构的定点入网,老百姓可以就近、就便满足他们多层次的就医的需求。但是我们温馨提示一下参保人员,如果在就医地区选择的就医医疗机构不是跨省异地就医定点的话,就不能实现网上直接结算,需要参保人员按照参保地的政策要求进行报销。

第三步,持卡就医。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有一个全国统一的社保卡,新农合的农民可以按身份证或者是新农合证来到定点医疗机构办入院手续的时候出具你的卡,医院识别以后可以直接结算。

扩展资料:

稽核方式

医保经办机构直接稽核的方式有事前稽核、事中稽核和事后稽核三种情况。医保经办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采用或组合采用。

1、医保经办机构在办理转外就医批准手续时,对部分参保人员的病兆可以事前察看到的,在办理批准手续时先行要求参保人员本人到经办机构查看病情,进行事前稽核,出院后再与出院记录、出院证、费用清单进行对照审核,必要时可要求本人再次到医保经办机构察看治疗效果。

2、经批准的转外就医人员或异地居住人员在异地入院,医保经办机构接到申报后,如病史情况不清,对当前病情有疑问而出院后又难以核实的,为防止冒名住院、挂名住院直接派工作人员到所住医院进行现场稽核,必要时可摄取数码照片存入医保计算机管理系统备查。

3、办理转外就医批准手续时,医保经办机构对拟实施外科手术治疗的就医人员可要求其在出院后到经办机构察看手术情况,进行现场稽核后再报销费用。

4、对异地居住人员实施手术治疗的,申报时可要求其在出院后拍摄展示其手术情况的局部和全身情况的照片与其他相关材料一并报医保经办机构稽核。

5、根据参保人员的病史档案情况进行稽核。逐步建立参保就医人员医疗档案,对已核实的病史情况进行记载,同时将档案的主要内容输入医疗保险计算机管理系统。医保经办机构在办理转外就医批准手续时可先行与参保人员的病史档案进行核对。

对病史档案内记录的既有疾病的治疗,经批准在异地就医的,住院后申报的医院名称、科室、病种、病程等情况与病史档案情况相符的,医保经办机构不再直接稽核或委托稽核,报销时将参保人员提供的医疗费用清单、出院证、出院小结等材料与申报情况、病史档案进行对照审核。

这种方式虽不能完全杜绝冒名和挂名,但有一定的效果且成本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异地就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6

一、异地就诊的医疗费用是由个人先行垫付,等到治疗结束后,由本人或其代理人到医保中心进行报销。

二、参保职工的医药费报销需要准备以下资料:

1、个人医疗保险就诊证;

2、本市二甲以上医院批准件(转诊转院单);

3、由就诊医院盖章的住院发票、费用汇总清单以及出院小结;

4、代理人身份证以及报销人员有效银行卡或存折的原件及复印件。

扩展资料: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异地医保接续办法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明确,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人在就医中遇到难题——报销手续繁琐,在不同城市来回奔波。为此,《实施方案》指出,建立异地就医结算机制,探索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就地就医、就地结算办法。

制定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解决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问题。做好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城乡医疗救助之间的衔接。

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并逐步整合基本医疗保障经办管理资源。在确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监管的前提下,积极提倡以政府购买医疗保障服务的方式,探索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

2、三年内建立异地就医结算机制

(一)三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参保率均提高到90%以上。

用两年左右时间,将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城镇职工医保,确有困难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实现医疗保险待遇与企业缴费脱钩。

(二)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2010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具体缴费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

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对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逐步提高。逐步扩大和提高门诊费用报销范围和比例。

将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

(三)提高基金统筹层次,2011年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基本实现市(地)级统筹。

(四)鼓励医保经办机构与医药服务提供方的谈判付费,推广参保人员就医“一卡通”,实现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允许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在统筹区域内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简化到县域外就医的转诊手续。

(五)建立异地就医结算机制,制定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解决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问题。提倡政府购买商业医保。

成都与广州异地报销“模式”已基本成形,本月底可实现两地异地报销。昨日(7日)记者从成都市医保局获悉,成都参保人员在广州务工期间就医,可享受到异地结算的便利;同样,广州参保人员在成都就医,也能享受异地结算。

据悉,广州是成都市首个进行异地医疗费用结算的城市,如果试点成功,今后,异地医疗费用结算有望在其他城市实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医保异地结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3

可以报销。

从2014年起,国家开始启动基本医疗保险费用跨省联网直接结算政策制度的探索和相关平台建设,着力解决群众就医跑腿报销问题。到2017年底,基本实现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

目前,在实现市级统筹、完成省内异地就医结算系统的基础上,已全面建成联通部、省、市、县四级的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实现全国31个省份、所有统筹地区、全体参保人员、主要医疗机构全覆盖,主要信息秒级传输。

扩展资料

医保异地报销流程:

1、根据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政策规定,参保人在异地就医必须先到参保地的医保经办机构进行登记和备案。急诊患者在外地发病需及时到医院住院治疗的,在住院后的3天内向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电话申报备案。其中,参保人所花费的医药费用必须先由个人全额垫付。

2、出院后1个月内,参保人可以凭身份证、户口簿、居民医保卡、出院证明、医药费发票及医院费用明细总清单、异地居住证明或暂住证等资料到户籍所在地的医保经办机构办理医疗费用报销手续。

3、就医人员住院时必须向参保地的医保中心申报备案,如果参保人不按照规定办理报备手续,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医保机构可以不予报销。

参考资料

人民网—异地看病,医保结算分分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12-18

可以报销,详细原因:

异地办理低保报销的流程:

    在住院前或住院后3日内打老家新农合咨询电话对住院就医情况进行登记备案;

    出院后必须在居住所在地由街道办事处或居委会出具一份居住证明,如果是在外务工,需有务工单位出具务工证明;

    出院后持病历复印件、汇总明细单、住院收费票据、出院证明,再拿着患者身份证、合作医疗证及居住或务工证明回参合所在地报销;

    如果是从参合所在地直接到省外住院化疗,必须在走之前办理转诊转院手续,然后才可去外地住院治疗;

    省外报销的比例最低,一般起付线2000左右,报销比例为合理费用的45%,花的少的话,很难报销几个钱的,医院级别越低,报销比例越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7-12-18
异地就诊的医疗费用是由个人先行垫付,等到治疗结束后,由本人或其代理人到医保中心进行报销。
参保职工的医药费报销需要准备以下资料:
1,个人医疗保险就诊证;
2,本市二甲以上医院批准件(转诊转院单);
3,由就诊医院盖章的住院发票、费用汇总清单以及出院小结;
4,代理人身份证以及报销人员有效银行卡或存折的原件及复印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