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跟助听器有什么不同?

如题所述

目前,助听器其实只是简单的音量放大器,功能只是让声音变大,对于完全失聪者,却没有太大帮助。

此时人工耳蜗则是另一种选择,失聪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内耳外伤疾病或者其他的问题。而导致听神经受伤,使病人突然或渐渐失去听觉。人工耳蜗可以避开这些受伤或疾病的部分,直接刺激听神经,使病人能有足以使用的听力。这是一般助听器无法提供的。人工耳蜗适合任何年龄层,不管是长久以来有听觉障碍或是从小就失聪的人,经术前评估适合者都可凭借人工耳蜗重获听力。

人工耳蜗会获得一般正常的听觉,它可让患者听到环境中大部分的声音以及一般音量说话的声音。经过适当的言语康复后,许多使用者,不需要读唇就能了解别人的话。而大部分的人沟通能力也因此增强,因为他们熟悉了这种装置并发展出新的听觉技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14
人工耳蜗与助听器都是辅助听障患者获得听力的手段。但是两者差别也很大,
1、两者的机理不同。 人工耳蜗是越过内耳,直接电刺激听神经,助听器是听力补偿,放大的声音通过残留毛细胞进行听力补偿。
2、它们的适用范围不一样。 人工耳蜗适用于耳蜗严重病变,双耳听力损失程度严重,不能从助听器获益的患者。而助听器适用于蜗前和耳蜗的病变。听力补偿方面也各有利弊。 人工耳蜗在低频补偿方面不如助听器好,助听器在高频补偿方面比不上人工耳蜗,故国外有人单侧耳同时使用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现在助听器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就是频宽增加,补偿更多的高频。
第2个回答  2019-01-27
助听器适合于轻度至重度听力损失的患者。但由于助听器的种类、品质的不同,对声音信号的放大效果也不同,即对声音信号的保真性不同。听力障碍者听起来的感受会有差别。人工耳蜗适合于极其重度的听力障碍者,即应用助听器不能起到任何帮助的人。且助听器的类型有很多,耳背机、耳内机、耳道机、隐形助听器,多种类型可选。人工耳蜗是一种电子装置由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
第3个回答  2019-01-27
人工耳蜗是一种可以通过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再经植入体内的电极系统直接兴奋听神经来恢复或重建聋人的听觉功能的电子装置。由于人工耳蜗和助听器都是耳聋患者经常使用的两种医疗器械,有些患者或者患者家属容易对这两种器械混淆,两者有何区别?
耳聋指的是听觉系统中传音、感音及其听觉传导通路中的听神经和各级中枢发生病变,引起听功能障碍,产生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不同年龄段均可能出现耳聋,尤其是婴幼儿时期出现耳聋现象,更应加以重视。这主要是因为0-3岁是人类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听力有损失的孩子来说,在这个时期尽早对他们进行听力干预,可以为他们将来言语的全面康复和发展建立基础。而人工耳蜗和助听器都是耳聋患者常用的两种医疗器械,两者区别是什么?
助听器的工作原理就是一个电声放大器,它将一个微弱的声音放大到适应人耳需要的强度。人耳对频率为500~4000赫兹的话语反应是最佳的,助听器对声音敏感的频率与此对应。并且助听器对过高的音频与音量均有滤过作用,阻止声输出过高而引起不适。佩戴合适的助听器不但不会对听力造成损害,且可避免听神经废用性萎缩。”
人工耳蜗的原理和效果与助听器有本质的区别,助听器只能把声音放大,但声音变大并不等于变清晰。人工耳蜗并不是单纯把声音放大,还将声音绕过耳蜗的受损部位,直接刺激听觉神经,因此,病人不仅能听到声音,而且还能理解声音的内容。”
两者除了原理不同以外,适用的人群也有所不同:
人工耳蜗一般适用于双耳重度或极重度蜗性听力损失。对于语前聋患者最佳植入年龄为12个月至3岁,因为儿童若因先天性耳聋听不到任何声音,就会影响学说话的能力,容易从一个聋人变为一个”聋哑人“。如果在3岁之前植入人工耳蜗,并辅助适当的语言训练,大部分聋儿基本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
助听器的适用人群较广,如听力受损的老年人、聋哑人群、双侧或单侧耳聋人群等。通过配戴助听器,能够更好地保护人的残余听力。尤其是双耳都有耳聋症状的人,通过双耳选配助听器,助听器清楚饱满自然的音质,能够避免听力剥夺,防止一侧言语分辨率下降和听力衰退;其次,双耳选配更容易定位声音,有利于抑制耳鸣,缩短助听器适应期。
不同类型的耳聋患者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选择适合自身病情的治疗方案,但进行人工耳蜗手术后需注意避免强磁场靠近头部,特别是人工耳蜗植入体周围。强磁场包括大的磁铁、磁疗机、磁共振检查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