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解开古地理之谜?

如题所述

在遥远的南美洲,生活着一些“贫齿类”的珍奇哺乳动物,包括树獭、食蚁兽、犰狳等。它们虽然有“贫齿”之名,但却一点也不少长牙,其中有些动物的牙齿长得比其他哺乳动物的还要多得多。

贫齿类虽然是哺乳动物,但它们调节体温的能力极低,因此体温很不稳定。如果在夏日的阳光下暴晒一会儿,就可能因为体温急剧升高而死掉。此外,贫齿类的骨骼结构也比其他种类的哺乳动物原始得多,在后胸椎与腰椎上长着异关节。

贫齿类动物的地理分布范围是很小的,它们在距今约2000万年前的中新世时,仅仅生活在南美洲,到了1000万年前的上新世,南美与北美大陆连接为一体后,才有一些种类从南美迁移到了北美,但它们也没能在北美洲长期地生存下去,不久都灭绝了。因此,现生的贫齿类哺乳动物主要生活在中美洲和南美洲。所以,古生物学家一直认为,就像有袋类动物是澳洲大陆的代表动物一样,贫齿类动物也是南美洲大陆的象征。

到了20世纪60年代,在河南曾经发现了一个很像贫齿类动物牙齿的化石。这引起了许多国家古生物学家的关注和惊愕。因为在人们的印象中,这类动物只生活在南美大陆上。后来由于证据不太充分,也就不了了之了。

1973年,我国的古生物学家在广东南雄盆地距今约6400万年前的古新世地层中,又找到了模样很像贫齿类动物的化石,而且保存得也比河南发现的完整得多。这具化石骨架和南美大陆古老的以及现生的贫齿类化石都很相似,而与北美的古贫齿类动物不同。看来广东南雄的贫齿类动物才是南美贫齿类动物的近亲。我国的古生物学家将它命名为“东方蕾贫齿兽”,象征着它比南美贫齿兽要原始得多,像尚未绽放的花蕾一样。

贫齿兽化石

在中国找到了古老的贫齿类,说明在地球历史中,贫齿类动物并不仅仅生活在美洲大陆。这一古生物学上的重大发现却为人们带来了一系列难解之谜:地球上的贫齿类动物究竟起源于何方?难道是起源于中国?如果是这样,那为什么它们不向亚洲腹地发展,而要跨过茫茫大洋,迁移到南美大陆去?它们是怎么迁移的?如果不是这么大迁移的,那么中国的贫齿类究竟是怎样与它远隔重洋的南美亲族分离的?如果贫齿类是依照古哺乳动物通常的迁移路线,经历了穿越北美洲的长途跋涉,可为什么在几千万年漫长的岁月中,没有在辽阔的北美大陆上留下任何痕迹?

地质学家苦苦思索了几十年,希望根据联合古陆的观点来解释东方蕾贫齿兽与南美贫齿兽之间的关系。但是,众所周知,即使在联合古陆上,亚洲东部与南美之间也隔着辽阔的大陆,贫齿类是刚从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原始哺乳动物,绝不可能在它们的长途迁移中不留下任何迹象。更不用说联合古陆早在两亿多年前就已经解体了,而贫齿类动物的生活历史只有几千万年。

地质学家经过详细而深入的研究,认识到地球表面的构造远比人们以前想像的复杂得多。巨大的岩石圈板块在发展演化中,曾经历过多次破裂、漂移和拼合。显然,有着亲缘关系的远古生物,之所以能在遥远的大洋彼岸彼此寻到,是因为大洋彼岸有着来自另一岸的地块。也就是说,发现东方蕾贫齿兽的广东南雄地区,很可能在6000多万年以前是南美大陆的一部分,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从南美大陆破裂、分离了出来,在未知的力量推动下,万里迢迢地漂过浩瀚的太平洋(太平洋当时也许还没有现在这么宽阔),最后漂到了中国华南,再也挤不动啦,最终拼合成为中国版图中的一小块。

现代贫齿兽——犰狳

现代贫齿兽——大食蚁兽

为了证实这一推测,古生物学家经过仔细研究,发现南极大陆横断山脉距今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地层里许多三叶虫化石都与贵州中东部同时期的地层中的三叶虫化石相同或相似,而且都属于热带海洋中等水深生活的古生物。显然,这两个地方在寒武纪时很可能是相邻的地块。

在南极横断山脉3.7亿年前的晚泥盆世地层中找到的植物和淡水鱼类化石也是中国南方同时期地层中常见的化石。更令人惊奇的是,在更远的中国甘肃靖远一带也见到了这些化石的踪迹。这些化石之间的神秘关系,似乎向人们预示着中国一些地区,尤其是南方地区与南极大陆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

“东方蕾贫齿兽”在中国广东南雄的发现,为地质学家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分析问题的线索,也许它能解开古地理之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