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用的智谋在中国历史上属于什么层次?

如题所述

《水浒传》里的吴用放在三国时期也和潘凤半斤八两,出道即巅峰,巅峰即退役。

吴用,人送外号“智多星”,哈哈,然后本名叫吴用,施耐庵这个糟老头子,鬼的很!

下面具体将吴用和三国人物比一比吧(既然吴用是《水浒传》里的人物,这里只拿《三国演义》作比)。

01第一轮PK,核心竞争力——智谋

不用笔者多废话,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现在为大家简单盘点一下在三国数得上的谋士:

魏:司马懿、郭嘉、荀彧、荀攸、程昱、贾诩、钟艾、邓会……

蜀:诸葛亮、姜维、马良、庞统……

吴:周瑜、鲁肃、陆逊……

咳咳,三国谋士实在太多,随便列一列就能写一张纸,这还不算一些没有国家归属的谋士,譬如袁绍阵营还有一大把牛人。

笔者以为,吴用实在没法和三国时期的谋士相提并论,上面这些谋士哪个没有出过一两件特别厉害的计谋?而吴用不过就是一个穷酸秀才,他的计谋也就是对付对付土匪和地方武装。

智取生辰纲剧照

别的先不提,且说吴用出的第一个计策——智取生辰纲,单从黄泥岗实施抢劫来看,不得不说这计策确实妙的很。可惜从全局来看,晁盖等人劫完生辰纲后很快便暴露了,一路被逼上了梁山。而且如果没有宋江的通风报信的话,他们可能就被一锅端了!

为什么呢?因为吴用的这个计策有着致命的缺陷,他根本就没有考虑的善后问题,他们的行踪从一开始就暴露了以至于后来才会被官府顺着线索找到。

上面说的是对付个把人的小打小闹,再说讨方腊这样的大兵团作战。

征方腊一役,梁山好汉死伤过半,最后的胜利全靠一换一拿血换来的,完全看不出来吴用这个神机军师存在的意义。说穿了,吴用就是一个乡下穷教瘪子,没见过啥场面,谋划不了千军万马的事情,和三国谋士没有可比性。

哦对了,吴用虽然正儿八经排兵布阵不行,但是他的毒计策可不少,就为了拉卢俊义下水,不远万里把人家害的家破人亡,还好意思说诚心诚意邀请人家入伙。

吴用和晁盖剧照

02第二轮PK, 其它方面简单对比

作为一名谋士,笔者之所以觉得吴用不配和三国人物相提并论,重要原因还在于气节和忠诚。

荀彧一生希望曹操能一统天下,最后还政献帝,尽管汉室天下支离破碎,他始终认为自己食汉禄,为汉臣。为此他不惜最后反对曹操加魏王,得罪曹操,引来杀身之祸。

诸葛亮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生多次北伐中原,南平孟获,直到最后五丈原殒命,也没能在回到自己躬耕的一亩田园,只因为放不下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8
吴用智谋在中国历史上属中等层次,为什么这样说,因他处在小县城之中,未有磨练,更未经大的历练,与春秋战国孙子不可同日而语,与三国诸葛亮周瑜更难相比。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3-13
吴用的智谋在中国历史上属于上层的计谋,尤其是智取生辰纲,简直让人拍案称奇,就连这一章节都入选了初中课本里,更说明了这一计谋的优秀。
第3个回答  2021-03-13
 《水浒传》梁山上的军师智多星吴用,乃好汉中一流的足智多谋人物。书中也这样形容:“谋略敢欺诸葛亮……,略施小计鬼神惊,吴用名称吴学究,人号智多星”。《水浒传》中吴用形象的描绘是客观的、公正的。作者不但写了他的足智多谋,而且还解读了他的智谋成功的奥秘。

  (一)利用调查研究情况施用谋略。深入实地调查研究,事事做到知己知彼,是吴用智谋来源的一个重要方面。《水浒传》中史进、鲁智深陷于华州,宋江“眉头不展、面带忧容”,其余人无计可施,吴用提出乘“夜月”去城边看那城池了解情况,回来再商议谋略,他还“且差十数个精细小喽罗下山去远近探听消息”;吴用开展调查研究后,得知宿太尉“将领御赐金铃吊挂来西岳降香”的消息,使智取金铃吊挂、救出史进和鲁智深能够顺利成功。另外,广泛听取下属建议,择优采纳计策,是吴用谋略来源的主要依据。如三打祝家庄时,其中的打入敌人内部、里应外合的计策,是下属孙立的建议;当时吴用听到这一建议觉得切实可行,便将此作为攻打祝家庄的计策,并进一步完善切断扈家庄、李家庄与祝家庄的联系等一系列补充智谋,使攻不可破的祝家庄毁在旦夕。《水浒传》中对吴用深入实地调查研究这种既有大智、又有智源的写法,真实可信。



  (二)利用天时地利人和计划谋略。根据具体情况,利用天时地利人和计划谋略,是吴用施展智谋的一个重要特点。例如《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攻打青州时,因有呼延灼作为青州主力,一时很难拿下,呼延灼上梁山之前为汝宁郡都统制,武艺高强,杀法骁勇,有万夫不当之勇,使一双铜鞭,骑一匹踢雪乌骓马,交锋三五次、各无输赢。吴学究听此情况后,提出“先用力敌、后用智擒。”随即利用呼延灼骄傲的心理,用计假败骗出呼延灼追赶梁山兵,等到伏击圈内,呼延灼方知上当被生擒。被擒的呼延灼在宋江的指点下归顺了梁山,并愿意协助宋江、吴用攻下青州城,呼延灼带梁山人马假扮败兵归城,与梁山理应外合顺利的攻下了青州城。《水浒传》中擒索超、捉张青等都是吴用利用天时地利人和谋略来智取的。作为梁山好汉中一流的足智多谋吴用来说,制订战略、谋划计策,必须得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才能顺利实施,进而达到预期的目的。《水浒传》中浓墨重彩地描绘吴用智多谋广的同时,也酣畅淋漓地刻画了他知人善任的个性特征;如请出圣手书生肖让、安排时迁盗甲、派戴宗寻找公孙胜等,无不体现了这一个性特征。



  (三)利用机智谨慎果断施展谋略。 机智而谨慎,果断而稳重,是吴用性格的主导方面,也是他的计谋得以成功的重要因素。例如《水浒传》智取生辰纲吴用献计中,首先讲的是必须得到三阮弟兄方可成事,按说三阮与吴用的关系本来是密切的,不必隐隐藏藏。但吴用深知生辰纲的智取是大事情,即使是三阮这样的熟人,也不直来直去,轻易走漏消息。因此,明明去说服三阮,开始却说要“十数尾重十四五斤的金色鲤鱼”,故意引出三阮对梁山泊智取生辰纲的看法。而当三阮说出吴用所想要听到的意思时,又怕他们不坚定,故意拿话激将他们,进一步引三阮吐露是否真心愿意一同取生辰纲。虽然时机如此成熟,吴用还是以“打听得”为名,并先托出了小有名望的晁盖。三阮听说晁盖才异口同声愿意同往,吴用趁热打铁,说明来意。《水浒传》中不厌其烦地将这个情节掰开揉碎、细细写来,正是为了充分地表现吴用如何利用机智谨慎果断施展谋略。

  《水浒传》中刻画吴用足智多谋,描绘是客观的、公正的,文笔真实而实在的描写,不但增强了人物的现实性,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吴用是梁山好汉中一流的足智多谋人物。
第4个回答  2021-03-13
吴用的智谋在中国历史上属于作战参谋层次。
他作为梁山上的军师,眼睁睁的看着宋江把江山断送给朝廷,明知道会被毒害,却不劝阻和制止
在征方腊之时,与方腊的第一战中就死了三个人,宋江说皇天不容他征讨方腊,几次想收兵返回,吴用每次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人之生死命中注定,死去的将领气数已尽,已到死的时候了。每次都劝说宋江继续征讨方腊,以致损兵折将,梁山108人最后还剩36人活着,最后回到京城又被害死了一些,吴用对此要负极大责任
但吴用知识丰富,熟读兵法,善于用兵,这是他的优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