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什么样子的

如题所述

英国数学家、哲学家怀特海说过:“2000多年的西方哲学,不过是柏拉图哲学的一系列脚注而已。”可见,柏拉图在西方哲学界的地位多么崇高。被当作柏拉图的著作流传于世的共有35篇对话和13篇信札,这些著作未必都出自柏拉图,有些学者甚至怀疑那些信札没有一篇是真的。可以肯定的是,《理想国》不仅为柏拉图所著,而且是他的最重要著作。

与柏拉图的其它著作一样,《理想国》也是一篇对话。这场对话是在克法洛斯家进行的,主角为苏格拉底,参与者有克法洛斯之子玻勒马霍斯、格劳孔、阿得曼托斯、色拉叙马霍斯,还有旁听者数人。在柏拉图的对话中,主角大都为苏格拉底,而柏拉图从不以自己的名义说话,只是让对话中的角色发言。所以,与其说他是为苏格拉底立言,不如说是借苏格拉底之口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理想的愿景

《理想国》主要讲述的是,乌托邦国家及其怎样运行的问题。柏拉图最关心的是“什么是人类生活的最好方式”,他之所以关注国家的组织形式,是因为他相信国家与个人紧密联系的,最好的生活方式必须建立在正义之上。在对话中,出现了四种正义观。克法洛斯认为,欠债还债就是正义;玻勒马霍斯认为,以善报友以恶报敌就是正义;色拉叙马霍斯强调,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换句话说,力量就是正义;格劳孔指出,正义是恐惧之子,是最好与最坏之间的折中或妥协。

上述四种观点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真实见解,其共同点就是把正义当作某种外在的东西来对待,并没有把它转入灵魂。柏拉图不认同这些见解,他想要建立这样一种正义观,正义是德行之首,是德行中的根本德行,它是人之为人的前提,是城邦赖以生存的基石。它不是名声、荣誉、利禄和权势,而是人的灵魂的善,是内在的力量。具体来说,正义就是每个人在心灵和谐的情况下做一件属于城邦而又为其天性所擅长的事情,亦即各司其职,各得其所。

在柏拉图看来,理想国的公民应由三种人构成:统治者、护卫者和劳动者。统治者是拥有政治权威、作出所有重要决策的人;护卫者辅助统治者管理国家,并抵御来自外部的威胁;劳动者就是从事生产劳动,为所有公民提供生活必需品。每个人归于哪个阶层,是凭个人能力来决定的,而不是世袭的。上帝在创造人的时候,给每个人的成分中添加了不同的金属:金、银、铜、铁。含金的宜为统治者,含银的宜为护卫者,含铜和铁的宜为劳动者。如果一个含铜或铁的孩子出生在含金的家庭中,那么父母必须狠心让这孩子去做劳动者;如果一个劳动者的孩子含有金或银,那就让他成长为统治者或护卫者。如果所有人都安心各自的工作,不做非分之想,那就达到了宝贵的正义。

理想的实现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理想是一步步实现的。在柏拉图看来,美好城邦(理想国)的建立经由三个阶段:朴素城邦、奢华城邦、美好城邦。

城邦源于人的合作需要,朴素城邦主要是为了满足人的最基本需要,即肉体的需要,这种满足要求每个人只掌握适合其天性的一门技艺。这意味着每个人几乎完全是为他人劳动,而他人也是为自己劳动,所有人都将与他人交换产品。朴素的城邦是快乐的城邦,没有贫困和压迫,也没有政府和战争。这样的城邦是有缺陷的,因为它缺乏美德和优秀。在欲望驱使下,人们会追求于身体的健康非必需的东西,于是奢华的城邦出现了,其特点就是为无止境的财富需要而奋斗。劳动与报酬将不再有严格的一致性,故而会出现不满与冲突,所以需要用政府来恢复正义。同时,扩张版图的需要必将引发战争。根据“一人一事”的原则,必须建立有武士技能的人组成的军队。相对而言,武士的技能优于其他技能,是故奢华城邦的统治者出自武士中的杰出人物。何谓美好城邦,对于柏拉图来说,主要体现为政权与哲学的“一致性”。也就是说,哲学家必须是最高统治者,或最高统治者必须真正而充分地研究哲学,因为一个人要是不懂得“善本身”,或者说不是一个哲学家,那他就不可能是真正正义的。

柏拉图所描述的理想国是完美的,所以他要求这个国家和个人必须拥有完美的品质。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有理性、激情和欲望三部分。要想实现城邦的正义,塑造城邦公民的灵魂为第一要务。而塑造灵魂的首先是使灵魂转向,即把人的目光从关注功名利禄转移到关注自身的善上来,其次是通过文化教育、音乐熏陶、体育锻炼等塑造理想人格,使人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公正这四种品质。智慧有助于统治者的认知,可以让统治者为国家做出正确的决策;勇敢对于护卫者尤为重要,可以使他们在保卫国家时英勇无畏;节制可以实现各阶层的和谐,约束权力和欲望的任性;公正能确保每个人本着良心去做事,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互动。

理想的迷思

在《理想国》里,柏拉图提出了著名的“洞穴”之喻:设想有这样一个洞穴,囚徒们都被脚镣手铐着,脑袋也被固定住,除了洞穴的墙,别的什么都看不见。在他们背后有一堆火在燃烧,火把他们的影子投身到墙上,他们终生只看见这些影子。于是,他们相信这些影子就是真实的事实。有一天,一个囚徒被释放了,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五彩缤纷,感觉到狱友们失去了很多东西。这个囚徒后来又被带回洞穴,他的眼睛不再习惯这种影子;而他的狱友们一如既往,满足于看到幻影的存在。

柏拉图借这个比喻说明,大部分人都像洞穴中的囚徒那样满足于纯现象的世界,只有哲学家走出洞穴,自由地行走,学会怎样真实地体验这个世界。只有哲学家拥有真正的知识,因为他们不是通过人的五种感官感知世界,而是通过思考方式认知世界。

柏拉图无疑是走出“洞穴”的哲学家,但他所构想的理想国过于理想化,也只是虚幻的乌托邦,并不能成为现实。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对人与社会的复杂性认识不够,只是简单化归类。上帝在创造人的时候,并不是向某个人添加某一种金属,每个人身上很可能都被添加了金银铜铁元素,只不过有的金或银偏多,有的铜或铁偏多而已;换句话说,每个人的天赋与个性都是一个复杂的复变函数,不能简单指定哪个人担当某个社会角色。再说,国家治理也是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哲学家是否适合当国王是一个问题,哲学家愿不愿当国王也是一个问题,哲学家能不能治理好国家更是一个问题。还有一个悖论,人在他的理想国里并没有当作目的,而是被当作实现正义城邦的手段,为了城邦甚至可以牺牲婚姻与家庭。

尽管柏拉图的理想国不可实现,但他对理想的追求对后世产生极大的影响。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培根的《新大西洲》以及康帕内拉的《太阳国》等著作,无不是受到柏拉图的启发而写成的。最难能可贵的是,柏拉图把正义作为构建理想国的首要价值,为人类的奋斗指明了方向。尽管人类至今尚未建成完美的理想国,但通过对公正的不懈追求,我们可以把国家与社会建设得越来越美好。

人类没有理想,就没有希望。所以,《理想国》仍值得今人品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6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什么样子的?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什么样子的?

一个人的寻举报
全部回答
天使忘了忘 2018-02-14530
《理想国》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著述的一本对话体著作。柏拉图出生于雅典贵族,青年时师从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死后,他游历四方,曾到埃及、小亚细亚等地从事政治活动,企图实现他的政治理想。
柏拉图认为在理想的国度里,国家应当由哲学家来统治。公民被划分为卫国者、士兵和普通人民三个阶层。 卫国者是少部分管理国家的精英,这个头衔可以被继承,其他阶级的优秀儿童也可以被培养成卫国者,而卫国者的后代也有可能被降成普通人民。
卫国者的任务是监督法典的制定和执行。为达到该目的,柏拉图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他的理想国要求每一个人在社会上椭其特殊作用,以满足社会的整体需要。 而且在这个国家中,女人和男人有着同样的权利,存在着完全的性平等。
政府也可以在维护公众利益需要的时候 撒谎,而每一个人都不应该打扰他人。在今天看 来,柏拉图描绘的理想世界是一个可怕的极权主 义国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