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三单元整理与复习图片。

如题所述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复习方法:

一、自我再现法:自我再现法是独自再现原识记材料的方法。其目的一是检验记忆的准确性,纠正记忆错误;二是通过复现来巩固记忆。运用自我再现法时,最好能将原识记材料放在身边,以便随时对照检查。常用的自我再现法有如下几种;

1.自我口述法:运用口头复述的方法,根据复习任务把识记材料的主要意思说出来。使用口述法,一定要及时对照,及时纠正复述错误。

2.自我笔录法:用笔把自己回忆起来的识记材料记录下来,然后再和原识记材料相互对照以纠正错误记忆的方法。 我们平时默写公式、定理等都是自我笔录。

3.自我默忆法:是一种只在大脑中进行回忆的方法。

4.自我测验法:这是一种自我回答的方法,自拟题目。然后自己作答。可以口答、笔答,也可以心答。因而也可以说是这三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自我测验法拟定的题目往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目标具体,题型多变,方式灵活,因而增强了复习兴趣。但这种方法侧重于点,而忽略了面,最好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再针对重点难点有选择地运用此法。

二、总结法: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一般都是多学科并进,每天学的各学科知识都很零散,因此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要进行一次总结。每一节、每一章、每一个单元、每一门学科学完后都要进行不同层次的总结。要学会抓要点,所谓要点就是指重点和难点。我们学习的教材都是经过精选和精心安排的,每一章都有一些需要掌握的基本点,如新概念、新定理、新的写作手法等,对此我们要特别注意。至于难点,是因人而异的。我们在复习时,一旦发现了不懂的地方,要立刻记下来,或查阅词典、参考书、笔记,或请教师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18
五下数学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1.我们周围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举例:长方体:砖块、箱子„„/正方体:魔方、骰子„„ 2. (1)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2个面完全相同,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长方体有12条棱,8个顶点。 (2)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6个面都是正方形,面积都相等,12条棱长度都相等。 4. 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我们可以用上图来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5.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举例:表面积即为长、正方体展开图总面积。 6.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举例:粉刷房间、贴瓷砖、包装礼盒、油漆水管、制作玻璃鱼缸(求面的大小)„„ 注意:求几个面。 7.求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公式: S长方体=(长×宽+长×高+宽×高)×2 S正方体=棱长×棱长×6 =2(a·b+a·h+b·h) =6a2 8.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举例:手指尖约占了1立方厘米的空间,即它的体积约为1立方厘米。 9.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3 、dm3、m3。※举例:一个粉笔盒的体积约为1 dm3 。 10. 求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公式: V长方体=长×宽×高 V正方体=棱长3 =a b h =a3 =底面积×高 =底面积×高 11.在工程上,“1m3 ”的土、沙、石等均简称“1方”。 ※举例:建一游泳池,约要挖土6000方。 12.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dm3 =1000 cm3 1m3 =1000 dm3 ※举例:1.36 dm3 =1360 cm3 4.573m3 =4573 dm 3 13.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举例:一个汽车油箱约能容纳40L油,即它的容积为40L。 14.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 ※举例:一个烧杯约能装水500ml。 15.容积单位间及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L=1000ml 1L=1dm3 1ml=1cm3 ※举例:520ml=0.52L 5.67L=5.67 dm3 =5670cm 3 16.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以用排水法求得它们的体积。 ※举例:一个烧杯中原有水200毫升,放入西红柿后水位上升至350毫升处,则西红柿的体积就是 水面上升的那部分水的体积:350-200=150(ml)=150(cm3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