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离散式产品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如题所述

一、分类:离散式和连续式
首先,任何供应链都可以分为2类,离散式的和连续式的。像煤炭,铁矿石,石油这些大宗产品就是连续式的,因为这种产品没有外包装,不能论个,单次运输量又巨大。而普通的日用产品大部分都是连续式的,例如电器,电脑,生活用品之类的,这些产品有包装,可以密封,可以贴条形码进行扫描,可以论个进行清点,单次运输量又小,经常要和其他产品在一辆车里一起运输。
由于产品的形态不同,对应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也自然不同,本文只讨论离散式产品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二、业务分类
对于任何业务,第一项工作就是对其进行分类,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
(1)由于货源地和目的地所在国的不同,可以分为4类:国内到国外(出口),国外到国内(进口),国内到国内(内贸),国外到国外(这个主要是船公司或者航空公司进行,国内供应链企业很少涉及,本文也不讨论)。
(2)由于货源地和目的地所在国的不同,以及运输时间的要求,货物本身的特性,主要的运输方式分为3类:水运(海运和内河,运输工具主要是大型集装箱船),空运,陆运(铁路和公路)。时间要求不紧,运量大的都是水运为主。时间要求紧,且能够空运的一般都是空运。转运一般都是陆运,且以公路为主,国内铁路运输离散式产品很少(除非是走整箱,但是国内铁路的集装箱和国际标准集装箱又不一样,还得掏箱,非常麻烦),主要和铁路运输装卸时野蛮操作关系很大,非常容易损害货物。
(3)如果按照货物最终是送到个人还是企业处进行划分,可以将业务分为B2B,B2C2类。
(4)结论:按照前面的分类模式,可知业务的分类起码有3*3*2=18种,如果考虑到对于国内运输中水运和陆运的二次分类,就是(3+3+5)*2=22种。这还是只考虑主要的运输方式,不考虑多式联运的模式,例如海空联运,海铁联运,内河+海运等情况。如果考虑多式联运的话,起码有(10+10+10)*2=60种模式。如果再考虑到进出口时是否走保税仓,海关监管车,是否自己报关,海运是否拼箱,空运是否包机/包舱/包板,单独分单还是多个分单,结算是到付还是预付,类别就更多,细分的话估计几百种,这里就不细分了。
三、需求分类
从整体上,客户的需求其实很简单: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一定的货物从A地的某些企业运到B地的某些人或企业。
但是,如果考虑到上面的业务分类,这个需求就复杂了。如果分析的话,会设计到时间,质量,成本,柔性的4大类要求,考虑现在是信息社会,还有第5大类,信息系统的要求。
(1)时间。准时率是最主要的时间指标,无论是仓储还是运输。不过和很多没干过的人理解的不一样,这里的准时率不是从下单时间开始计算的,像运输,是以下单时间在截单时间前后,分别看是否在制定的时长内送到。仓储的出库则因为市内配送在白天有定点配送,外埠运输都是晚上集中发货,所以会按照仓储出库的配送和运输的区别,分别定义要求的出库完成时间,进而进行出库准时率的计算。
(2)成本。出库和配送一般为了简化,都为以体积立方,重量公斤/吨进行计价,或者产品类型单一的话(B2C电商中较多),可以按照件进行计费。运输的话,一般按照吨公里,或者立方公里进行计算。此外,为了应对运量的变化,都会要求进行阶梯报价。随着国内物流业的不断发展,增值服务也逐渐较多,贴标,组装等服务也开始提供,这种特殊情况都需要单独测算进行报价。总而言之,成本这项内容,与要送的货物的具体情况,以及运输距离都有很大关系,所以一定要了解清楚这2个。
(3)质量。主要是两个要求,准确率和异常率。应该送的是电视不能是手机,这是货物准确率的要求,另一个则是送到北京不能送到上海,这个是目的地的准确率。货物的破损,丢失,信息维护的错误或者不及时则可归于异常率。
(4)柔性。柔性强调是在前面的3个指标上,如果运量有较大起伏的时候,前面的时间,成本,质量不会有较大的起伏,这个主要是从指标的均值和方差上进行要求。例如,货量超过某个阀值后,准时率,成本,准确率,异常率不能下降超过多少个%。柔性的要求与货物的具体情况关系也非常大,体积大,季节性变动大的货物对柔性的要求就更高。
(5)信息系统。供应链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才出现的,所以客户对供应链信息系统的要求都会越来越高。而供应链一向以参与企业和政府部门众多而着称,像进出口物流,海关,商检,船公司,航空公司,货运代理,仓储,运输企业,客户企业都会参与到其中。所以,信息系统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能够低成本高效率高可靠的与供应链上所有企业进行数据的即时的互联互通。第二个要求则是能支持前面的这些指标的统计和分析。第三个则是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第四个则是系统对高并发的处理以及高响应速度。再往后则是具体业务对信息系统的要求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