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动不动就说郁闷,该怎么办呢?

如题所述

孩子又说郁闷了,而且“郁闷”的事情越来越多,你是怎么应对的呢?是批评指责:“小小年纪,有什么可郁闷的!还是开导孩子:“没关系,下次努力就是了。”还是引导孩子取长补短,重建信心,走出郁闷。

有人做了一项问卷调查,面向的群体是6—12岁的城市少儿。这项调查揭开了令我们备感陌生的少儿内心世界。调查显示:各种各样的烦恼正萦绕着看似衣食无忧、天真烂漫的孩子们,竟有多达78%的被调查儿童经常说郁闷。

郁闷的原因很多,有身体受伤、作业多、学习压力大、父母不让看动画片、没有零花钱……但其中由于父母不讲理、动不动就责怪甚至训斥而感到不开心的孩子最多,有79%的孩子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名次要求过于苛刻,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成为不少孩子郁闷的“罪魁祸首”。

的确,现实生活中忽略甚至回避与孩子交流的家长比比皆是。那些已习惯了用命令来要求孩子的家长,在理解和帮助孩子渡过心理难关方面往往显得有些苍白,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有什么心理问题,也不知道怎样去与孩子进行沟通。“小孩子哪来那么多郁闷?”“成绩那么差还好意思说!”“你怎么那么笨!”往往一句看似无心的话语,却成为阻隔父母和孩子之间心灵交流的高墙。绝大多数家长是由于孩子成绩落后,言语减少,才发觉孩子的心理出现了问题,才慌忙到处找方法。

方雪是个聪明活泼的女孩,是第一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下学期刚开始的时候,班主任组织同学们竞选新一届班长。方雪学习成绩好,深得老师的喜欢,于是当仁不让的第一个走上讲台发表竞选演讲。和她实力相当的是一个叫明明的男孩,明明学习成绩也很好,很有人缘,但是平时没有方雪活跃。方雪自信满满,以为班长职位非她莫属。哪知,唱完票后,结果却让她大失所望,明明获胜了!

方雪很苦恼,不知道自己输在了什么地方。

回家之后跟父母大吐苦水:“真是太郁闷了!本来可以竞选上班长的,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大家这次都选了明明。”

妈妈正在忙自己的事情,也没有太在意,就随便安慰了方雪几句:

“别难过,肯定是明明什么地方比你做得好同学们才会选他的 下次努力就是了。”

虽然方雪不再说了,但这不疼不痒的几句话并没有让方雪真正从心里放下这件事,反而更增加了她的“郁闷”,为什么妈妈帮着另人说话? 以后的一段时间,方雪觉得明明什么地方都比自己做得好,感觉他好像是诚心跟自l;h--样。她就更郁闷了。难道妈妈说得对,明明就是比我好? 整天闷闷不乐的,遇到什么事情都觉得不顺。渐渐的,妈妈也发现女儿好像不如以前快乐了,整天把“郁闷”挂在嘴边,这才真正关心起女儿来。

方雪因为落选想找家人倾诉,妈妈却对她爱搭不理,以至于给她造成了一定的心理负担,变得越来越“郁闷”。

据有关儿童心理学专家研究,缺乏心理压力的释放途径,是造成孩子心理困惑的重要原因,以至于孩子小小年纪就被很多“郁闷”的事情困扰。

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往往缺乏表达和体验能力,这个时期孩子最有效的宣泄方式就是做游戏;稍大的孩子产生了独立意识,与同伴交流是比较有效的方法。所以,在孩子成长的各个年龄段,父母都应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都需要换位思考,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当孩子有了烦恼,动不动就说“郁闷”时,面对孩子的烦恼,家长大致会有以下几种表现:

第一种家长,指责孩子,以烦恼对烦恼。

幼儿园的老师要推荐一位小朋友的画去参加展览。宁宁和可可的画都很好,结果宁宁落选了。宁宁就认为老师不喜欢自己,很是烦恼。晚上回到家,他就告诉爸爸自己的烦恼。不想爸爸却不耐烦地说:“你怎么能这样想呢?说明你的画画得就没有可可好。你根本没理由生气。”

可想而知宁宁因为爸爸的训斥烦恼就更深了。

第二种家长,开导孩子,不以烦恼对烦恼。

遇到小宁宁这样的情况,这类家长会蹲下来,让孩子把心里话说完,并认真地倾听。而且会抚摸着孩子的头说:“宝贝,如果妈妈是你的话,妈妈和你一样也会难受的。来,宝贝,坐下来,给妈妈好好讲讲详细的情况,好吗?”听完以后,这类家长往往会开导孩子:“别把这件事放存心上,我们以后还会有机会。来,宝贝,我们先吃颗巧克力,再讲讲你在幼儿园遇到的开心的事,好吗?”因为妈妈的理解与安慰,我想宁宁会很快从烦恼中摆脱出来。

第三种家长,引导孩子,把烦恼看成长大的机会。

这类家长在第二种家长的基础上,会进一步再引导孩子:“宝贝,让我们好好想一想。你能说出可可的画为什么会被老师选上吗?你说出来,妈妈记下来。然后我们再把她的优点学到手,这样你就会有很大进步,好吗?”在父母耐心地引导之下,孩子同样会重新鼓起勇气。

孩子的心理健康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父母的重视。只有让孩子的童心完全放飞,才能有良好的心智状态。所以,遇到孩子向家长倾诉郁闷的情况,正确的引导孩子,把郁闷看成成长的机会,与孩子做有效沟通无疑是最好的方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07
您好,我正在帮您查询相关的信息,马上回复您。回答

您可以让孩子在生活中拥有更多的选择与更大的决定权,并获得更多信任;教孩子不只知道“得” ,还要学会“舍”;慢下步调,在忙碌的生活中多点停留,而不是漫无目的地被填塞行程;
引导孩子静下心,启动感官经验,保持视、听、触、味、嗅的感官敏锐度,重新联结内外在世界,懂得欣赏与领略生活中每个片刻的美好;
鼓励孩子倾听内心的渴望,大胆做梦,大胆想象,也大胆实践,而无须担心被如何评价。

追问

孩子很叛逆,厌学。因马上要升高中了

回答

对于“叛逆”这个词汇,我们也可以说是“觉醒”,对于正值13--16岁青少年(初中生)来说,青春期叛逆是比较正常的现象,是孩子自我意识逐渐增强的表现,这个阶段的孩子普遍已经有自己的认知与想法,有自己的主见与理解,开始尝试对一些事情做抉择。

那么,对于处于青春期叛逆的女孩子,我们应该加以教导呢?

首先,作为家长的题主,不要过分的溺爱孩子。

简单的说就是,对于青春期叛逆阶段的孩子,孩子所向父母提出的要求,不要无限制地答应与妥协,讲原则,正常地和孩子说“不”。

青春期的孩子,随着身体第二特征地发育,心理上会对异性有所好感,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早恋等情况,这个时候孩子的情绪是不稳定,时常会和父母顶嘴、甚至离家出走等。

家长所能做的就是:引导。

切记,作为家长的,对于早恋、离家出走倾向的女生,只可“引”不可“堵”,不要试图用劝阻、打骂的方式来阻止他,尽可能采取疏导、引导它走向正常的正规的路径,以免走上过于偏激的道路。

其次,和孩子交谈的时候,放平心态,避免双方的情绪冲击。

著名育儿专家李玫瑾教授在《圆桌派》里提到:

聪明的家长,在矛盾激发时,会给孩子台阶下;

而智慧的家长,懂得在孩子进入叛逆期前,给他们心里埋下规矩的种子。

作为家长的,不管是交谈还是教育过程中,尽量保持平和情绪,不要触发孩子的逆反心理,也不是一味地“忍让”,对应前面提到的,有原则的“忍”,点到为止,多理解孩子。

毕竟青春期叛逆的孩子,自己内心也是比较矛盾的,情绪极其不稳定,他们需要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去思考,尽可能减少人为干涉。

最后,学会让孩子自己为自己的抉择买单。

中国的父母,害怕自己的孩子受伤害,这个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处于自我意识增强的阶段,孩子想要自己做决定的时候,就要学会放手。

既然,她想要为自己行为做抉择,就必须让她意识到,“成年人需要为自己行为买单”,让她明白做决定虽然是一件自由的事情,但是需要承担“决定”背后的责任。

最后的最后,题主在问题描述也提到,自己的女儿是初中生,初中正是以学习为主的阶段,多与老师保持联系,处理好家校之间的关系,多一份理解,少一分干预与责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