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GDP含金量的比较及对策探讨]GDP含金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3-04
  GDP含金量也被称为居民收入幸福感指数,它反映了民众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多少和政府“还富于民”力度的强弱,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执政理念和发展观念。《中国经济周刊》依据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提出的“GDP含金量”的计算方法连续3年做出全国各省“GDP含金量的排名评价”。近年来,我区GDP增速一直保持快速增长,人均GDP连续3年排名在全国前10名,2011年更是达到第6位的好成绩,但是“GDP含金量”连续3年在全国排名倒数前3名。通过对相关数据的简要分析,我们认为“在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人均GDP增速”的情况下,“GDP的含金量”能够逐步提高。
  一、2009—2011年我区各盟市“GDP含金量”的对比分析
  通过对我区各盟市近3年“GDP含金量”的对比发现,排名呈上升趋势的有呼和浩特市和赤峰市;其中呼和浩特市从2009年的第8位上升至2011年的第1位,赤峰市从2009年的第9位上升至2011年的第5位。分析原因发现,2011年呼和浩特市GDP增速为11.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4.7%,农牧民纯收入增长14.8%。2011年赤峰市GDP增速为15.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6.4%,农牧民纯收入增长22.5%,两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明显高于GDP的增速,所以排名大幅上升。排名最后的3个盟市(通辽市、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虽然在全区12盟市中排名基本无变化,但GDP含金量指数都有小幅提升。其他各盟市排名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下滑程度最大的是乌兰察布市,从2009年的第5位下降到2011年的第8位,下降了3个位次。(见表1)
  从近3年我区总体的GDP含金量指数来看,2009年为0.21,2010年为0.2,2011年上升至0.27,GDP含金量指数在不断提升,说明我区GDP增长结构的部分优化,这与我区近年来调整经济结构,改变发展方式,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是分不开的。但从全国数据来看,我区各盟市“GDP含金量”与我国发达地区(2011年上海市GDP含金量指数为0.55)甚至是全国平均水平(2011年全国的GDP含金量指数为0.42)差距仍很大,未来仍需在扩大内需、改善民生、提高人民收入、调整产业升级转型等方面努力。
  二、我区与上海市从1981—2011年“GDP含金量”的对比分析
  通过对我区和上海市人均GDP增速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的分析发现,上海市从1981—2011年31年中,共有23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大于人均GDP的增速,而我区在这31年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大于人均GDP增速仅有9年。从GDP含金量变化趋势来看,我区从1981年的0.38呈上升趋势最高至1984年的0.61,然后呈下降趋势,到2011年达到0.27,而上海从1981年的0.25一直呈上升趋势,到2011年达到0.55(见表2)。
  以上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我区GDP含金量逐年下滑是由于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均可支配收入没有同步跟进造成的。因此,在目前的发展形势下,提高“GDP含金量”,只有在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大于人均GDP增速的前提下才能实现。(见图1、图2、表3、表4)
  三、条件假设
  通过上文的分析,若要提高我区的“GDP含金量”,实实在在的将GDP增长转化为民众的幸福增长,实现在2015年赶超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光靠高速的GDP增长是远远不够的,应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提高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提高民众对经济发展成果的分享度。为了进一步判断我区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我们分别设定了两个条件假设,对人均GDP增速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两个指标的关系进行了测算。
  假设1:按照我区“十二五”制定的GDP增速12%的目标,假设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结论是我区需要16年才能达到2011年全国“GDP含金量”0.42的平均水平。
  假设2: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全国GDP年均增长7%,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人口数达到13.9亿,城镇化率为51.5%,测算出全国2015年GDP含金量为0.43。按照我区“十二五”规划制定的GDP年均增长12%,假设人口自然增长率每年为3‰,结论是我区未来4年每年至少保持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5.84%,才能达到全国“十二五”末期GDP含金量0.43以上的水平。
  四、对策建议
  虽然我区与上海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环境等诸多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但是对于GDP的本质要求是一致的。“十八大”召开在即,国家对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民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虽然目前对GDP含金量的算法有一些争议,但是在同一个衡量标准下,提高民众对经济发展的分享度已经成为不争的目标。根据以上分析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
  一是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年均增长提高到20%以上。二是进一步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工作,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三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采取就业见习、专业转换及技能提升培训、兜底安置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等措施,力争总体就业率达到90%以上。四是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体的援助力度,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确保从事公益性岗位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稳定就业。五是根据CPI变动,动态调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保城乡低保人员的生活水平不降低的同时有所提高。六是扩大大病救助病种范围,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发生。七是做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统筹推进新开工和结转续建项目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力争更多竣工,确保分配公平,促进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
  (二)加强城乡职业培训,提高全社会就业率
  大力实施“城乡居民职业技能培训工程”,调动各方力量参与职业教育,有力促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多样化。通过扩大和合理调配职业教育资源、实施就业准入制度等措施,提升职业教育的竞争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