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生活没有电,他们夜生活都是怎么过的?

如题所述

古时候的社会虽然没有当代社会如此发达,但是古人们也有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他们也可以用一些比较另类的方式表达出来。此外,古时候的人,他们的夜生活也会按照阶级或是收入水平而有所区别。

达官贵人的夜生活相当的丰富。尤其是在像长安这样繁荣的大城市里面,夜间照样是灯火通明,还有戏楼,还有馆子等等,有钱人都可以在晚饭之后出来溜达,三五好友聚在一起谈天阔地饮酒诵诗。

普通人家他们因为资金或者是生活方式的问题,可能没有那些达官贵人奢靡,但他们的夜生活也不单调。例如,很多女子在晚上会为孩子和丈夫缝补衣服,为他们准备一些衣物,针线活就成为了他们的夜生活的一个重要的节目,毕竟古时候的女子三从四德很重要,他们基本上不出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21
现在的年轻人没有经历过没电的时代,所以对古人的夜生活只能根据自己浅薄的知识进行想象。其实古人并不是简单的“日出而作,日没而息”。古代没有电,但并不是没有照明设施。张灯结彩,灯火辉煌,火树银花,灯红酒绿,桨声灯影,这些词语不都是描写古人夜生活的吗?
就说农村吧,也不都是天一黑就睡觉。60多岁的人,大都经过农村没电照明的日子,知道那时农民夜间的生活状态。农民的夜晚,大多不是像有钱人那样享受人生,及时行乐,而是继续为生计辛苦。农民的夜晚好多被农活占有了。首先是磨面。过去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面得靠石磨子磨。磨面可不是简单一回事,每次磨不了多少,几口之家基本三五天就需要磨一次。磨面有时用牲口拉磨,有时就靠人推。一磨几个小时,那可不是容易的。再就是纺花、织布、做鞋、缝衣服,那都是需要熬夜的事。还有夜里得铡草喂牛,得收拾家里的粮食,譬如剥玉米舂稻谷等等。有时还得趁月亮天下地浇地收拾庄稼秸秆什么的。总之,农村熬夜干活的事情多了。

农村没电的夜晚也不是没有娱乐。农闲的时候村里请艺人说书,庄稼人围在一起听;村里喜欢文艺的人组织起来排演文艺节目,大家也围着看;村民三三五五聚集聊天也是其乐无穷的事。孩子们攻寨、捉迷藏、下河逮螃蟹等等,各种各样的游戏,也是不到深夜不会回家的。更不用说文人的赏月读书饮酒作诗弈棋等高雅之事了。

总之,没电没手机的岁月人们绝对不是天黑就睡,就是寒冷的冬天,还有一家人“围着火炉说古今”呢,更不用说文人们“雪夜拥衾读禁书”了!说古人天一黑就睡觉,实在是没文化的表现。
第2个回答  2019-07-22
额,一般来说,平民们普遍晚上的活动是....造孩子。
正经脸,要说夜生活,嗯,唐朝之前是不存在的,因为他们有禁宵制度,晚上出来玩是违法滴吗,被官府抓到是会被打屁屁的(犯夜杖二十)。
到了宋朝,政府管的不多了,于是,就有了夜生活,瓦舍勾栏,近乎24小时营业,这是历史课本上说滴。但是吧,书上没告诉咱是干嘛的。开始单纯的听信百科讲的是戏院,自己还在纳闷,古代蜡烛是很贵的,戏院这种地方竟然土豪到可以通宵达旦点灯,不愧是国粹(但是问题是京剧是在清中晚期才兴起的。)在这里普及下古代蜡烛多贵,宋朝一只蜡烛的价格在150-200文左右,一晚上下来得3根左右。而此时低级官员如低级武官三班奉职,月俸仅700文。
后来查询中国娼妓历史的时候才发现:
宋代开始,娱乐行业大爆发,统治阶级也管的少,于是命名也开始文雅起来,比如较高档的一般叫啥怡春院、清风馆、文苑阁,或者叫啥书院啦(为风流学子们服务的,是书院没错了);稍次一点的就叫啥楼,叫啥厅;再低档的则直接叫勾栏、瓦舍、下处。
好嘛,怪不得,因为不禁宵,通宵达旦的鼓掌由此也衍生了外卖,小吃,酒庄等需求,所以宋朝城市里夜生活还是比较热闹的。当然,农村的居民们仍旧在造人和揍娃的路上一去不返。
嗯,综上所述,开头的回答没错,古代夜生活大多数都在为爱鼓掌和在鼓掌的路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7-21
不说是古人,我们这代老年人小时候也没有电,一直遵循古人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规则,早早睡觉、早早起床干活儿。
要说夜生活,一年有几个特定时期还是有的:
1、春节期间,耍狮子、武术、采莲船、龙灯等,用灯笼(植物蜡烛)照明。
2、寒冷冬夜,大家围坐在火塘边烤火或热炕上聊天,妇女在灯下做鞋。
3、暑天夜里,大家搬出竹床乘凉,讲故事、听书,直到深夜。
其实,乘凉、烤火是很健康的夜生活,小孩子的许多历史、文学知识在这里逐渐积累。我自己就是得益于此。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7-19
虽然没有电,但是有油灯蜡烛啥的啊。在比较繁荣的地方,比如长安城,到了晚上还是灯火通明的,偶尔还会举办灯会,好不热闹。有钱人家的人晚上可以出来游玩,不过穷苦人家晚上就会在家里做做秀活以贴补家用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