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关于道德和求学的诗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0

1.关于道德的古诗

1.《列女操》唐. 孟郊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女贵徇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这是一首颂扬贞妇烈女的诗。以梧桐偕老,鸳鸯双死,比喻贞妇殉夫。表达诗人坚守节操,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之品行。不过它是维护封建礼教道德的,是属于封建,应予批判。

2.《赠孟浩然》唐.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贵品行;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

2.有关道德的古诗句

1、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 元稹《菊花》)

倒不是百花中特别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朵可赏了.句中隐含着对菊花独傲寒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2、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唐 杜甫)

丹青,朱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借指绘画.这两句说,一生沉浸在绘画艺术中而不觉得将近年老,富贵对我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淡泊.诗句赞扬了名画家曹霸潜心艺术,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3、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宋 程颢)

不为富贵所迷惑而安于贫贱,男子汉能达到这一境界才称得上英雄豪杰.今赋予其新的含义,形容志士仁人不谋名利的高尚品质.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蹊(xī):小路.桃树李树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它们那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实,却吸引人们纷纷前去欣赏采摘,以至在树下自然踩出一条条小路来.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会赢得人们的敬仰.

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 蜀 诸葛亮《诫子书》)

没有恬淡寡欲的修养,就不能使志向清白;没有宁静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诸葛亮认为,修身治学应该首先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切戒浮躁,方能成才.

3.描写求学的诗句

1、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6、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8、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9、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0、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1、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

12、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3、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16、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陈寿

17、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王符

1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9、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清诗铎·读书》

20、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1、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程端礼

22、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清诗铎·趁早歌》

23、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

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6、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颜之推

2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8、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9、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朱熹

30、读书勤乃有,不勤腹中虚。——韩愈

3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32、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清诗铎·读书》

33、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张维屏

34、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清·朱舜水《答野节问》

35、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36、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才。——华罗庚

37、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

38、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39、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

40、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4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42、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43、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4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45、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颢

46、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黄庭坚

47、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8、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欧阳修

49、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

50、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5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52、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关于学习的诗句

53、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4.有关道德的古诗词

《列女操》 唐. 孟郊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女贵徇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赠孟浩然》 唐.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墨梅》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竹石》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石灰吟》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5.关于“道德”的古诗句有哪些

1. 《上元怀古》

唐代:李山甫

南朝天子爱风流,尽守江山不到头。总是战争收拾得,

却因歌舞破除休。尧行道德终无敌,秦把金汤可自由。

试问繁华何处有,雨苔烟草古城秋。

2. 《舜城怀古》

唐代:项斯

禅禹逊尧聪,巍巍盛此中。四隅咸启圣,万古赖成功。

道德去弥远,山河势不穷。停车一再拜,帝业即今同。

3. 《水调歌头(和德和上南涧韵)》

宋代:辛弃疾

上界足官府,公是地行仙。青毡剑履旧物,玉立侍天颜。莫怪新来白发,恐是当年柱下,道德五千言。南涧旧活计,猿鹤且相安。

歌秦缶,宝康瓠,世皆然。不知清庙钟磬,零落有谁编。堪笑行藏用舍,试问山林钟鼎,底事有亏全。再拜荷公赐,双鹤一千年。

4. 《古松感兴》

唐代:皇甫松

皇天后土力,使我向此生。贵贱不我均,若为天地情。

我家世道德,旨意匡文明。家集四百卷,独立天地经。

寄言青松姿,岂羡朱槿荣。昭昭大化光,共此遗芳馨。

5. 《定鼎门》

唐代:褚载

郏鄏城高门倚天,九重踪迹尚依然。

须知道德无关锁,一闭乾坤一万年。

6.关于道德的诗句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 倒不是百花中特别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朵可赏了。句中隐含着对菊花独傲寒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2、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唐??杜甫《》) 丹青,朱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借指绘画。

这两句说,一生沉浸在绘画艺术中而不觉得将近年老,富贵对我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淡泊。诗句赞扬了名画家曹霸潜心艺术,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3、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宋??程颢) 不为富贵所迷惑而安于贫贱,男子汉能达到这一境界才称得上英雄豪杰。

今赋予其新的含义,形容志士仁人不谋名利的高尚品质。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 蹊(xī):小路。桃树李树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它们那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实,却吸引人们纷纷前去欣赏采摘,以至在树下自然踩出一条条小路来。

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会赢得人们的敬仰。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没有恬淡寡欲的修养,就不能使志向清白;没有宁静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诸葛亮认为,修身治学应该首先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切戒浮躁,方能成才。

6、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如果孤独地学习,没有朋友相互切磋,那么就会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 指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8、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唐朝??杜荀鹤《泾溪》) 告诫人们,一帆风顺时,不要自满疏忽,而要小心谨慎。

沉沦:指沉船、溺人。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坏事即使很小也绝不要干,好事即使细微也一定要做。1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 对待自己,每天都要自省,有错即改,无错自勉。对别人给自己提出的意见,也应采取这种态度。

1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辛勤操劳,艰苦奋斗,足以成就大业;贪图安逸,放纵享乐,则必遭亡身之祸。

12、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说话要恪守信用,做事要果断彻底,这是做人的准则和美德。

1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何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秦??李斯《谏逐客书》) 让:拒绝,舍弃。

就:成就。原喻指要广纳人才,才能成就大业。

也可喻指博学多闻,才有更深的造诣。1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卢梅坡《雪梅》) 梅花不如雪花白,雪花则不如梅花香。现可用以形容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1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以:与,交付。

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岂能因为有祸患而逃避,有幸福就争抢呢?诗句表现了林则徐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情怀。

16、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汉乐府古辞《君子行》) 在瓜田里不要弯身提鞋(免得别人误认为是摘瓜)。

在李树下不要举手正帽(免得别人误认为偷李子)。比喻在容易被人怀疑的地方要谨慎,注意检点规范自己的行为。

1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君子,指有道德的人。

小人,指道德低劣的人。这两句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1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 景行(háng):大路。

止:语助词,无义。两句的原意是:遇到高山就尽情仰望,遇到大路就顺利通行。

后以“高山”比喻道德高尚,以“景行”比喻行为光明正大。句意为:品德像山一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敬仰他;行为光明正大的人,就会有人效法他。

19、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 擎(qíng):往上托,举。

擎雨盖,指荷叶,因它像撑开的雨伞。两句的意思是:荷花衰败,那高擎如伞的荷叶也随之枯萎;可菊花凋谢,却还留下了在严霜中傲然挺立的枝桠。

诗句以荷衬菊,表达了对友人高尚情操的仰慕钦佩之情。20、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宋??郑思肖《画菊》) 宁愿在枝头含着芳香死去,也不为凛冽的北风所吹落。诗人借菊咏怀,抒发坚守节操,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2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 做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

意为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2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 君子帮助别人成就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2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24、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资治通鉴》) 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来对照自己的言行,就会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25、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毛诗??序》) 提意见的人没有罪过,听意见的人,可引以为戒。

26、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 正确地批评我的错误的人,是我的老师;恰当肯定我的优点的人,是我的。

7.急用关于优秀品德的诗句

中国的知识分子向来重视精神修养。诸葛亮在《诫子书》的开篇便谆谆告诫他的子弟,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也就是要保持清心寡欲,以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在这篇短文中,“淡泊”、“宁静”的气息处处弥漫。然而,我们如果从《诫子书》中读出超然的、非功利的人生态度来,愿意将“淡泊”、“宁静”作为座右铭,以此安放自己的灵魂,做一个精神上的自养自足者,这可是诸葛亮《诫子书》的原意?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显然,“淡泊”、“宁静”是“明志”、“致远”的必要条件,而“明志”、“致远”则是“淡泊”、“宁静”的最终目标。诸葛亮在“书”中强调:“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就是说,立志于学、静心求学是手段和过程;养成学问、增长才干才是目的。那么增长才干又是为了什么呢?了解我国历史议价的朋友都知道,中国知识分子提倡的修复,作为内在道德实践与出世的宗教家所讲究的修养之不同就在于其强烈的入世精神。诸葛亮自不例外。《诫子书》所谈之养心修身学问是有明确的终极指向的,那就是“接世”——为世所用,有用于世!就是对国家、对社会有所益处。这就是诸葛亮的“宁静”、“致远”所要告诉我们的全部意义!

诸葛亮当年“躬耕于南阳,苟全生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可谓“淡泊”、“宁静”之极。然而,其心忧国家,有澄清天下之志,并为此做了长期的不懈努力,让雄才大略的刘备生出“犹鱼之有水”之感;助刘备联孙权抗曹操,成就帝业;辅刘禅励精图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诸葛亮一生对“致远”的执着

8.征集关于道德的诗

1.《赠孟浩然》唐.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百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贵品行;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度人抑止。版

2.《列女操》唐. 孟郊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女贵徇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这是一首颂扬贞妇烈女的诗。以梧桐偕老,鸳鸯双死,比喻贞妇殉夫。表达诗人坚守节操,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之品行。不过它是维护封建礼教权道德的,是属于封建,应予批判。

9.请问各位古代唐诗宋词有没有和求学有关的

春天的:一、送别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二、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三、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四、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五、早梅唐•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六、兰溪棹歌唐•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七、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八、行舟唐• 李益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

闻道风光满扬子,天晴共上望乡楼。夏天的:一、有约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路灯花。二、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三、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宋•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四、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五、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 •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六、过华清宫唐•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七、题君山唐•雍陶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八、夏雨后题青荷兰若唐•施肩吾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

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我所选的都是比较陌生的诗词,但是想像力都是非常丰富的,夏天有名的诗词还有《宿新市徐公店》、《题西林壁》、《小儿垂钓》、《悯农》、《早发白帝城》……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诗借江中之景抒发诗人旅途的寂寞和愁思。)

烟渚——江上雾气笼罩的小沙洲。芙蓉楼送新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寒雨——秋雨。)

从军行(其二)唐•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诗歌从描写边关军营中的宴乐场面表现了戍边将士守边和思乡的复杂情感。)登高(节录)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秋日登高,听急风怒号,山猿长啸;看群鸟飞旋,落叶纷纷;俯视脚下长江之水汹涌澎湃,滚滚而来。

这是多么壮观的景象!)秋天的还有:寄扬州韩绰判官唐•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长安、秋望唐•杜牧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月,露似真珠月似弓。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描写冬天的古诗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