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国画的笔墨精神?

如题所述

中国画是写意的,中国画的形、神、意、韵莫不由笔墨来表达传情,笔墨是画家心中意象的寄托,好的作品的笔墨语言无不以写意性融贯其中。状物写情,讲求以书法用笔入画,强调线条的书写性,以笔取气,以墨生韵,笔中有墨,墨中见笔,笔墨互相生发,笔情墨韵交相辉映,展现了特有的美感和韵味,是中国画写意观的具体体现。

  同时,笔墨更是画家心灵的轨迹,修养、品格、气质、才思的流露,即“书如其人,画如其人”。石涛曾说,“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蒙养是学问、修养的积淀,生活是与大自然的交流、对话,一个书画家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其笔墨的品格和高度。笔墨是中国画的精髓所在,艺术境界的展现。

  一幅好的山水画作品则是画家对大自然山水精神的感悟,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与山川神遇而迹化,以笔墨写出的胸中之山水,其气韵、意境莫不由笔墨而生,必是笔精墨妙,含英咀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26

清代画家恽南田曾经说过:“有笔有墨谓之画,有韵有趣谓之笔墨。”(恽南田《瓯香馆画跋》)南朝谢赫曾在《古画品录》中列举“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模移写。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列于首要之法。而南田谓“有韵有趣谓之笔墨”,则将笔墨与气韵置于同等共生的地位。

由此可见,笔墨在受传统影响的中国画家心目中的地位。当历史走到20世纪,受西学的影响,先有笔墨还是先有画面,如同是陷入了“先有鸡蛋还是先有鸡”这样的争论中。西方学者A. L.克罗伯和克莱德·克拉克洪曾对文化下过这样的定义:“通过符号而获得和传播的、明确的或隐含的行为模式,构成了人类群体的杰出成就,包括它们在人工制品上的体现;文化的基本核心是由传统的(即有历史根源的和经过挑选的)观念所构成的,特别是同这些观念密不可分的价值观念。”因此,无论中西方文化,它的基本核心都是由传统的观念所构成的,那么,作为文化之一的中国画,更是要遵循此条规则。

唐张彦远于《历代名画记》中说:“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宗炳《画山水序》中曰:“圣人含道应物,贤者澄怀味像。”从以上例子中可见,依中国画论的角度,中国画的品评术语皆来自老庄思想,如张彦远之“物象”、宗炳之“道”、“物”等。从中国总的艺术传统来讲,老庄思想对其影响也颇深。北京翰海专家走进古钰斋帮助藏友正确认清自己的藏品,免费送拍优质物品,更多资讯欢迎收藏1 30 13 03 21 35

《庄子·养生主》中有段文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在此段文字中,首先要注意道与技的关系。技即是技能。庖丁说他所好的是道,为道较之于技是更进了一层,由此可知道与技是密切地关联着。庖丁并不是在技外见道,而是在技之中见道,庄子所谓的“道”落实于书画中,即是书画作品的最高境界,而这最高境界即是由笔墨之技发展而来。

因此,中国画的核心在于笔墨,那么从美学角度来说,画面有怎样的笔墨才是美呢?唐代王维《山水诀》曾言:“画道之中水墨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水墨为上”这只是一种单纯地以墨色作画的技法。张彦远对吴道子评价十分高,说其“古今独步,前不见顾、陆,后无来者。”他认为吴道子的笔墨“笔不周而意周”,此处的“笔不周”并不是说用笔不出色,而是相对于顾恺之和陆探微的“笔迹周密”而言,说顾、陆“笔周”是“不可见其盻际”。第二点,如上文引用,张彦远之“意”在于五色,而“五色具”是因为运墨而成的。

明唐志契《绘画微言》中也言道:“写画亦不必写到,若笔笔写到,便俗;落笔之间,若欲到不敢到,便稚。唯习学纯熟,游戏三昧,一浓一淡,自有神行。神到,写不到,乃佳。”中国画讲究的是笔有尽而意无穷,宋朝苏东坡也深明此意。

古代画家就说过:“有笔有墨谓之画。”也就是说只要有了笔墨,才能称之为中国画,没有笔墨就不成其为中国画,或者说有笔无墨或有墨无笔,都不能算是好中国画。

第2个回答  2017-12-27

困惑中的“笔墨”

 传统的“笔墨”是清晰的,当下的“笔墨”却是混沌的,这有观念、思想方面对“笔墨”认识的困惑,又有实践中认识掌握“笔墨”的困惑。多元化、多样化的艺术状态中,中国画的“笔墨”鱼目混珠,好差混杂。而且各唱各的调,各组各的团。对“笔墨”的潜心研究、用功却很少见了。实用主义、机会主义在中国画坛中的无时不在,使得中国画这个民族文化艺术体系中的画家队伍杂乱,“笔墨”焉能不困惑?

许文邠作品欣赏

“笔墨”前景的估计

  中国画以“笔墨”为本体语言,是极高雅又极通俗,极富人性的平淡天真,“笔墨”表现的“气韵生动”重气格,重品格,重人格,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永远吸引着人们迈入具有无穷魅力的殿堂,无论你年青的时候怎样仰慕西方文化,只要你是中国人,待你年老的时候一定会回归传统。这是实践已经证明了的。

许文邠作品欣赏

 一、“笔墨”是发展的。“笔墨”的地位、意义、标准从来无任何人否定过,“笔墨”仍然按照自身的规律滚动着,以渐进的方式在延伸。立足传统,拓展、选择、扬弃、借鉴、融合,不断地增加新的因素,使“笔墨”换新貌,“笔墨”的审美核心,仍然以天人合一,造化心源,传神写意,中庸和谐,气韵生动为标准。当代众多画家以继承传统为原则,双向学习,借鉴融合为过程,自立面貌为目标,坚持不懈地探索,走“民族性、时代性、个性”的中国画之路。

许文邠作品欣赏

二、“笔墨”的反叛式。以无笔的“笔墨形式游离传统笔墨”的规范之外,抛弃用笔的讲究,在抽象的形式组合下,以色彩、造型、构图抵消传统书法用笔式的“笔墨”。在换位、变异过程中,把“笔墨”等同于材料,化成视觉符号,任意地使用,再做一种“笔墨”运动。脱离了写的意义,在丢弃“笔墨”的同时,力求建构新的水墨形式。

许文邠作品欣赏

三、“笔墨”在色彩上的探索。中国画的“笔墨”语言,从九十年代开始,一些画家开始探索以色彩为主,以墨为辅,以线条作为形式中的构架,寻求水浑、透明、空灵、滋润、生动的画意境界。书法用笔已退却为次要地位,其语言技法以“染”为主,略辅皴、擦、点、画,借鉴西方的现代形式构成和色彩的丰富性,当今的世界是色彩的世界,色彩更加能够表达人生和人性的一面。因此,以色彩为主的“笔墨”方式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第3个回答  2017-12-27

王飞涯

王飞涯,字持源,职业画家,1975年出生于江西新余,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山水画专业,师承方严,中国美院竹林会馆会员。

▎入展获奖:

花鸟作品《默香》入选2015年湖南省五市花鸟作品联展获优秀作品奖

山水作品《秋山农居图》获2015首届江西省优秀美术作品展优秀奖

山水作品《清泉人家》获2015山水家园首届全国山水画创作展优秀作品奖

2014年6月参加中国美院举办《万壑家园第三届山水画作品展》

2015年10月长沙举办《智绘画堂-王飞涯师生作品展》

2015年12月江西举办《持源-王飞涯中国画回乡展》并举办过多次个人画展

感悟中国传统笔墨精神

文丨王飞涯

说起中国画,看如今国画名家及国画大作遍地,风格多样,个性千般!也是有所感悟,想想早些年没真正学习中国画的时候,认为只要是用毛笔和墨在纸上画画就是中国画。

后来进入中国美术学院学习,才对中国画有了真正的理解和体会,更有甚受方严老师指导,对中国画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领悟,中国画的高度,更体现在画家的内外兼修的高度,不光在笔墨技法上要达到一定的水准,内在的学识修为更为重要。

现在很多画家都想尽办法追求个性,总想用很特别的东西去博眼球,什么是个性和创新?就如方严老师所说:”个性本来每个人天生就有的,有什么可追求的?人要学的无非是共性,而不是个性,个性是不能抹杀的,个性和创新要在共性里面去表现去创造,就像我们说的走路必须直立行走,这是共性。

任何人都应该直立行走,但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步伐,在这个共性里面让你去学别人的步伐你也是学不会的。“如今有多少画家继承了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又有多少画家在中国传统笔墨技法和理法有过更深的学习和探索?作为一个职业画家,中国画的传统文化及理法我们理应传承和尊崇!

第4个回答  2018-01-31
中国话的笔墨精神不止是这些人说的什么墨分五色这么肤浅,中国画的笔墨精神是中华文化传承的缩影,如果想要领会它,你就必须深谙中国的历史及文化,了解中国的文人风骨。技法只是表面的形式,就好像一个外国人的水墨技法再怎样娴熟,他的画中也不会有“中国画的笔墨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支撑着“中国画的笔墨精神”的“道”,而每个人的“道”又不尽相同。希望你能找到自己的“道”,找到你自己的“笔墨精神”,画出你自己的“气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