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历年间的掐丝珐琅在色彩搭配上有什么新的发展?

如题所述

明万历年间的掐丝珐琅器,铜胎掐丝珐琅的制造有了新发展,风格和特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珐琅颜色品种丰富多彩,除蓝、红、白、绿、黄、紫等几种基本颜色外,出现了豆青色、松石绿色、茶褐色等新的颜色。

在色彩搭配上,器物的颜色除了继续以蓝色为地以外,盛行以白色、暖色或中间色等浅淡颜色的珐琅做地,还出现了在同一件作品之上,同时使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颜色做地色,这时的珐琅色彩偏淡,流行使用大面积的暖色或中间色。

如明万历掐丝珐琅花卉纹菊瓣式烛台,御用监制造,高9.6厘米,盘径18厘米,足径13.3厘米。烛台铜胎鎏金,圆盘形,菊瓣式边,盘心置一宝瓶式鎏金长阡。盘内壁掐丝珐琅天蓝地上压缠枝菊花纹。盘外壁及底蓝地上饰多色釉勾云纹,盘底中心绿地长方框内朱红楷书“大明万历年造”6字。

明朝后期景泰蓝与瓷器一样,大型的器皿烧制日盛。釉色丰富,但明亮度不及前期。

万历珐琅器的图案丰富,有龙戏珠、松竹梅、鱼藻、岁寒三友、蝠鹿、缠枝勾莲、牡丹、栀子等花卉。宫廷所制掐丝珐琅,器胎厚重,镀金足赤闪烁耀目。

如万历年间制作的掐丝珐琅栀子花纹烛台,通高9.6厘米,盘口径18厘米,盘底径为13.3厘米,样式如同一支圆盘子,折边,底承3个铜质镀金垂云足。盘中央为一铜质镀金宝瓶,瓶上出蜡扦,盘内为浅蓝色珐琅地,装饰红、黄、绿等色的折枝花卉纹,折边以绿色珐琅为地。整个画面装饰着掐丝填红、黄、白色珐琅折枝栀子花纹,外底中心阴刻竖行楷书“大明万历年制”6字款。

万历珐琅一般是番莲花心分成上下两个,并于花心上方的如意云头纹上,再加圭纹。转枝番莲纹呈规则的横S形旋转,叶片小而整

如铜胎掐丝珐琅八宝纹长方熏炉,御用监制造,通耳高9.1厘米,盖面26.84.4厘米,底面25.53.2厘米。长方体,平盖面,朝冠式双耳,垂云形四足。器身四壁以灰白色釉为地,饰彩釉勾莲八宝纹。盖面无釉,边框为一周“卐”字纹,边框内饰绣球纹。

底部施珐琅釉彩花,中心处以掐丝填白釉如意云纹组成长方形框栏,框内绿地掐丝填红彩“大明万历年造”双行楷书竖款。

作品以浅淡釉色作地,饰折枝小花和双线勾缠枝八宝纹,颇为新颖。胎体较薄,成型规矩,釉面比较平滑,砂眼细小。这些特征展现出万历时期珐琅烧造工艺的进步与发展。明万历时期,由于当时的宗教氛围,八宝纹、卐字纹等吉祥纹饰充斥在珐琅器的装饰中,此熏炉即是一例。

此时,图案中龙纹的背脊由早期的锯齿状,逐渐变成连珠状,或于3个珠纹中,间一锯齿;龙的下颚有一排略呈三角形的短须;龙眉则成“山”字形。

如掐丝珐琅双龙戏珠盆,平底、直壁、菊瓣式折边口缘。内外均施浅蓝釉为地,内饰彩釉如意云纹,其间有红、黄巨龙各一,在云天之际追戏一颗滚动的喷着火焰的宝珠。神态威猛。器外壁及底部饰彩釉缠枝莲纹。

底部中心处由红、黄、白、绿釉的如意云头组成长方形框栏,框内贴镀金铜板,上阴线刻双龙环抱“大明景泰年制”款。显然,这类镀金铜板是后来所加,铜板之下仍有“大明万历年造”珐琅釉款。

这件菊瓣口盆,形体较大,式样笨拙,釉色灰暗,砂眼颇多,图案装饰过于繁琐。

同时,万历珐琅器的锦地也在逐渐演变成单纯的图案式云纹锦、或草莓形锦。开始出现豆绿色釉,图案式龙凤纹、璎珞纹,也在这时期出现。仿动物、植物等“仿生”造型的掐丝珐琅器开始盛行,如甪端香薰、鹅形匙、狮式香熏、菱花式炉、梅花式缸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