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浑河河神庙?

如题所述

清代乾隆年间后期,在今沈阳市东陵区上木场村村外,建起了一座气势宏伟的浑河河神庙。这座河神庙,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动工,历经两年,到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 才落成。

浑河河神庙的建筑形制和规格,在当年都极为可观,这在《盛京通志》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并绘有浑河河神庙的示意图。浑河河神庙为两进院落,其主体建筑是一座三楹大殿,大殿两侧有东西耳房各两间。大殿内有河神塑像,两侧有风伯、雨师塑像,并建有东西配殿各三楹。在河神庙的院落当中,有一道矮墙,中间为一座垂花门,将庙院分成内外两进院。

过了矮墙和垂花门,东西有僧房各六间,庙前为河神庙的三楹山门。各殿和僧房之间有石铺甬路相通,四周有青砖围墙环绕。

在山门之外,有一碑亭,亭后有矮墙似屏障峙立。亭内有一甬石碑,碑上刻着乾隆皇帝御书的浑河河神庙碑文,给这座庙宇更增添了庄严肃穆的气氛。

由于清政府历来都十分重视盛京这“龙兴之地”,因此特别看重浑河的作用。天命六年(1621年),努尔哈赤率兵攻打明沈阳城时,是从浑河顺流而下,一战获胜的。

天命十年(1625年) 三月,清太祖努尔哈赤欲迁都沈阳时,曾有这样的记述:“上欲迁都沈阳,贝勒诸臣以岁荒食匮谏阻,上不许,曰:‘沈阳形胜之地,西征明,由都尔鼻渡辽河,路直且近;北征蒙古,二三日可至;南征朝鲜,可由清河路以进。且于浑河、苏克苏浒河之上流,伐木顺流下,以之治宫室为薪不可胜用也。时而出猎,山近兽多;河中水族亦可捕而取之。朕筹此熟矣,汝等宁不计及耶。’”由此可见浑河在努尔哈赤心目当中的位置。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颁旨敕建浑河河神庙。他在圣旨中说:“浑河发源遥远,自东北来,入英峨门,西流及千里,会辽入海,萦护三陵,滋演万年灵脉。而长月襟带,兼卫陪都,厥功甚溥,自宜虔崇庙祀,以达神庥。”“著交迈拉逊德成,会同将军、府尹,于盛京城东,度地鸠工奏闻,请帑兴建浑河河神庙以昭妥侑。”乾隆皇帝的圣旨十分清楚地说明了修建浑河河神庙的目的和原因,也突出地表明了乾隆皇帝对浑河这条河流的分外重视。

浑河河神庙

乾隆四十五年(1780 年)

十二月, 浑河河神庙落成之时, 乾隆皇帝封浑河河神为“崇源协应之神”。敕封浑河河神庙名为“顺应”,并御书浑河河神庙的匾额为“灵脉精禋”,高悬于大殿正中。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乾隆皇帝第四次东巡盛京谒祭永陵、福陵、昭陵之时,又御制浑河河神庙祭文,他在祭文当中盛赞了浑河的功绩,说浑河“神泽著西流,功施东土”,“抱龙兴之初地,翊凤舞之陪都”。“洎夫作邑,经营乘溜则群材胜用”,“征明而渡龙骥,遂奏沈阳城之捷”,希望能“益巩万万祀”,“用弼我丕丕基”。

到了民国初年,浑河河神庙已经再没有僧人住持了,只是由白衣寺代为经管。后来,天和勇木材厂占用了浑河河神庙,把这里做了木材厂。之后,庙墙崩塌,梁木被拆一空,遂辟为菜地,地名叫于园子。浑河河神庙庙址,自此便成了历史上的一处遗迹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