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也是响当当的人物,诸葛亮有了它,可以说是如虎添翼,但最终还是失败了。如果说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时东吴相助,倒不如说是诸葛亮利用东吴石亭之战,曹魏主力在东南方而抓住机会出兵。第二次与第一次北伐是同一年,在228年的冬天,诸葛亮出散关,包围陈仓,曹真任命的郝昭死守,蜀军攻打了二十多天无法破城,粮尽退军,曹真部将王双率兵追击,被蜀军斩杀。虽没有得地之功,但有斩将之实,诸葛亮的官职也从北伐失败后自降三级,在再败郭淮后官复原职,名正言顺操持国家大事。
孙权深思熟虑的结果,既是军事行动,更是政治行为。孙权以东吴世家为依托搞联合统治,能够以最小的代价很快接替兄位安定局面,又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让东南得以保全。之后,联合政权的后遗症渐渐显现,随着北人集团的老去和弱化,东吴普遍失去北伐建功心理,自守不思进取的思想大行其道,这也是孙权几次进攻而收效不大的大背景。三国中已有两国称帝,孙权对内要凝聚人心,也有过一把皇帝瘾的欲望,急需一场大胜来强化人心,于是才有石亭之战。而诸葛亮,只是趁虚出兵,无大功并不意外,而此仗后,蜀汉从政治上也陷于被动,虽自诩为汉朝继承人,但对于孙权称帝一事只得隐忍,不敢问罪宣示正统。
孙权在听到这个诈降计划后,不免心生喜意。曹魏政权对于他来说就是一块放在嘴边的肥肉,但是这块肥肉并不好吃,甚至有点无法下口。长期和曹魏的争斗,东吴的孙权不仅仅没有抢夺一点底盘,还屡屡被曹军击退。周鲂的诈降计划正好可以让孙权打压一下曹魏在东吴的势力侵逼。曹休这次交战失利之后,身处汉中之地的诸葛亮抓住战机从汉中出兵,沿着陈仓道发起了进攻。
总之,主要是因为粮草不济,李严撒谎,筹集粮草不当,造成军队缺粮而导致北伐失败。